书城管理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10748800000003

第3章 销售员说话的“分寸”

生意场上的人说话更要注意分寸。分寸拿捏的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往往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话太多太密往往容易失控,不仅重复率高,且话的质量也会随数量的上升而下降。

怎样才算有分寸?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言之有度即分寸决定于谈话的对象、话题、语境等诸多因素。

销售人员接触的顾客成千上万、千差万别,有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群体,他们的知识和见解都不尽相同。我们在卜j其沟通时,如果发现他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般的人最忌讳在众人面前丢脸、难堪,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忌讳直白。人,谁没有一点自尊、谁没有面子观念?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花店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破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销售员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销售员不相信,不让他走,一个劲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是销售员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销售员就是不相信。他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销售员就仍然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着急上火,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被送往医院,最后竞不治而亡。

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追悔莫及还有什么用呢?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做生意完全没有必要非要把是非曲直搞得太明白,尤其当这个结果还可能挫伤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生意埋下隐患。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当然是有道理的。事情做绝,不留余地,不给别人机会,不宽容别人,处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无论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否则日后万一有合作的机会,一定左右为难,尴尬万分。时时处处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某家宾馆的服务员发现客人马先生在结账后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马先生又是经理的亲戚,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去问马先生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马先生赖账。于是一位善于谈话的公关部小姐敲开了马先生的房门,“您好!您是马先生吗?”“是啊!您是?”马先生回答说。“我是公关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来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上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听说您昨天已经结账,今天没有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做点什么!”“非常感谢!昨晚结账是因为我的表哥今天要返回,我不想帐积得太多,先结一次也好,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马先生,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这位公关小姐去找客人谈话,目的是要弄清楚,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就弄清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好开口,弄不好既得罪客人又得罪经理。她的话说得非常圆润,先是寒暄一下然后又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而使客人深受感动,不知不觉中就说明了原因。她的说话技巧就很高超,回旋的余地很大。

要让说话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销售员在与顾客沟通时,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和身份是。要知道与顾客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如果你刻意地去和顾客发生激烈的争论,即使你占了上风,赢得了胜利,把顾客驳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你快活了、高兴了,但你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失去了顾客、丢掉了,生意。

第二,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

第三,说话委婉,留有余地。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我们在与顾客沟通时,如果发现他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般的人最忌讳在众人面前丢脸、难堪,要忌讳直白。康德曾经说过:“对男人来讲,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他愚蠢;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她丑陋。”我们一定把握好分寸,尊重顾客的感情和自尊心,既要做到客观、实事求是,又要委婉表达,不能过于直白。

第四,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