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密码
10510000000033

第33章 沃尔玛——要想永远在别人前面,你必须跑得更快

一个无竞争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企业,一定会遭到淘汰。但市场竞争,不一定就会你死我活。有句话说得好:为照亮自己前进的路,无须吹灭别人手中的蜡烛。竞争的最高境界不是像战场那样,两军厮杀,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寻求互惠共存之道,竞争中有合作,为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和生存空间。

竞争效果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时代,只有尽可能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使其在短时间内不能与你作近距离争夺,才能在商战中稳操胜券。沃尔玛在其快速扩张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用速度和规模让自己远远胜出。

经典案例

要想永远在别人前面,你必须跑得更快。沃尔玛的经营者深谙此道。

沃尔玛公司的成长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1970年,沃尔玛只有32家分店,销售额不过3100万美元。1972年,分店达到51家,销售额上升到7800万美元。1974年,分店78家,销售额1.68亿美元。1976年,分店125家,销售额上升到3.4亿美元。1978年,分店195家,销售额6.78亿美元。到了1980年,分店发展到276家,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与此同时,利润也成倍增长,从1970年的120万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4100万美元。在2004年登上世界500强企业头把交椅时,其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630.09亿美元。

这样的扩张速度的确让人惊叹。其他同行兢兢业业一年也只能开三四家分店,最多也不过五六家,而沃尔玛一年竟然开了50家分店。

沃尔玛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它实施了收购扩张战略。扩张是山姆最为热衷的活动,从在本顿威尔开第一家小店时起,他就雄心勃勃地开始寻找第二家店的位置,只要赚到了钱,他就马上投资另一家店。对山姆来说,公司的成长是最让他兴奋的事情。

沃尔玛第一次真正的收购行动开始于1977年。

这一次收购行动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是山姆的弟弟巴德和戴维·格拉斯谈妥的一桩交易,购买伊利诺伊州称为“莫尔价值”的小型折价连锁店。这些连锁店年销售额每家平均为300万~500万美元。山姆认为,收购这些小店是将立足点伸向一些新的领域的一种好办法。

此后,沃尔玛一直没有放慢脚步。两年后,沃尔玛已拥有230家街面商店,销售额也首次达到10亿美元。这是沃尔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此,连山姆自己都颇为惊讶。

当然,这些进步并没有使沃尔玛停步不前。当另一个收购机会出现的时候,它又开始行动了,目标是南部的库恩公司。

当时,有很多东部人还不了解沃尔玛,公司在密西西比以东还没有商店,公司商店还主要集中于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得克萨斯,在田纳西、亚拉巴马、佐治亚、南卡来罗纳和北卡来罗纳还只有很少的商店,而在南部根本没有实力与其他同行竞争。

库恩公司的大K连锁店是南部一家相当大的商店。这家以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为基地的公司,在1920年前后只是一家杂货店。杰克·库恩和他的兄弟格拉斯将这家公司转变为一个折价零售商店,之后还进行了一两次收购,此时它已经是一个拥有112家商店的连锁系列。它虽然以田纳西州为中心,但仍然在肯塔基、亚拉巴马、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州开展业务。这也正是沃尔玛所想要的,它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方式进军南部了。

沃尔玛跨越密西西比河,在田纳西州的杰克逊开设了一家分店,而库恩公司就以在阿肯色州的西海伦娜和布莱斯维尔开设分店作为报复。实际情况是,沃尔玛在不断逼近库恩公司,而库恩公司开始摇摇欲坠。此时,沃尔玛的收购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山姆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他在自传中说:“我希望在自己的对手或其他人明白过来以前,抢先一步进入那个地区。这就好像是采取一项重大的竞争行动。在这之前,沃尔玛还从未吃掉过类似这种规模的公司,也不知道试着去消化它会有什么结果。”来来回回斟酌了约两年时间后,沃尔玛公司最终收购了库恩公司,扩大了它在南部的势力。

1983年,沃尔玛又出台一项新的扩张计划——发展山姆会员店。会员店的开设是山姆管理风格的又一杰出表现,这一计划成了沃尔玛进行扩张的典范之一。

1984年,公司拥有的分店数目达到640个,年销售额突破45亿美元,盈利将近2亿美元。而沃尔玛的分店仍像燎原的野火一样迅速扩展。

密码透析

仔细考察沃尔玛的成功史,我们发现造就沃尔玛早年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当时,美国人一般认为,在人口少于5万的乡镇开平价商场,是不会赢利的,所以,那时的连锁超市都集中在城市,宁可在城市里互相竞争砍价,也要避开乡村。沃尔顿先生反倒觉得乡村才有机会,因为那里竞争少,只要价格足够低,即可赢得市场。

这种市场定位战略,起初是极其容易被对手模仿的,但付诸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后,它就很难再被对手成功模仿了。由于比别人先走一步,没用多长时间,沃尔玛基本上在乡镇市场已经形成牢固的垄断地位,从而对后来欲进入者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沃尔玛在不断扩张中学到的经验和技巧,也使得它在店址选择和店铺开发能力方面占据优势,更为它能够顺藤摸瓜,快速占尽美国大陆几乎所有适合进入的乡镇市场创造了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地点定位的主导优势逐渐削弱。因为适合沃尔玛发展的乡镇地点正逐步减少,而沃尔玛也逐步进入城郊甚至城市市场。价格竞争相对于乡镇市场,显得更加激烈和迫切。

如果沃尔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仅仅依靠它的初始地点定位优势,它肯定没有今日的辉煌。沃尔玛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建立了多种竞争优势,并且不断地扩大。这些优势最终共同造就了沃尔玛的超级复合优势——低价优势。这一优势是沃尔玛“天天平价”战略的基础。沃尔玛认定,凭着它的增长前景和竞争优势,它的股份自然会有很多人想拥有,于是它于197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向大众投资者发行股票。从此,股票市场就成了沃尔玛迅速发展的资本来源。

面对来自海外的竞争者,沃尔玛却打算成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它不断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对手还没在此扎下脚跟之前,就把对手远远抛在后头。这些扩大了的优势,包括人才、资金、市场等,以此形成蝴蝶效应,让自己慢慢地在多领域里具有强大的实力,使自己在零售行业长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