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为管理学
10405000000064

第64章 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

一、团队情境下的个体反应

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有下列几种现象:

1.社会助长作用

个体在团队中工作效率往往胜过他单独的时候。这种现象是由于团队施加个体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一般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或“共事效应”。根据杰克(R。B。Zajonc)的说法,其原因在于多数人在一起,有助于消除单调,提高熟练工作动机。肖恩在比较团队与个体效率问题时得出下列结论:

判断和观察。肖恩认为,不能一概推论团队工作胜过个体工作,要从工作的性质来说明团队或个人的优劣。在心智工作和判断方面,团队会比个体正确。不过我们要了解,团队要做高品质的判断或观察,必须看团队的结构、成员的特性、团队的气氛,即团队本身的品质以及判断或观察事件的关系。

解决问题。肖恩认为,仅看团队或个体对难题的解决不能说明团队好或是个体好,还要看难题的性质与团体中成员对难题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所需时间较短,个体比较适合;而复杂的、时间较长的问题,团队比较适合。

头脑风暴法。肖恩认为头脑风暴法对于解决难题有非常大的效益。其步骤是:第一,陈明问题后,请成员个别表示意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构想。第二,记录成员的构思。第三,检验所有构想与配合构想而制订方案。

群体讨论法。肖恩认为群体讨论法可以增进团队力量。团队讨论的优点是:第一,增进参与,提高信心。第二,使成员集中于同一方向及互相依赖。第三,讨论能达到互相增强的效果。社会助长作用要看工作的性质、自信心与其他因素。假如需集中注意力研究工作,他人在场有时反而会妨碍工作成效,此称为“社会致弱作用”。不过,有时若将困难问题交给团队共同解决,因多数人在一起思考,可以使团队成员从其他成员的新观念中得到启迪,相互激荡,从而引发新观念或新办法。

2.社会标准化倾向

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常倾向于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模式,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标准化倾向”。团队容易形成共同行为的定式,这种“团队定式”的行为标准,一旦确立,对团员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力,形成行为的规范或风尚。因此,要使一个人的意见或态度改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方式,使该意见或态度在团队中不为多数人赞同,此时他就不得不服从团队;或是安排他在群体中生活,行为将逐渐趋于团队常规。

3.社会顾虑倾向

个体单独时的行为表现与在大众面前所表现的不尽相同。此种在大众面前感到不自在的怯场现象称为“社会顾虑倾向”。这种倾向的程度因人而异。根据研究,这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训练有关。一般对他人了解甚少时,个体行为最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对他人有充分的认识就较易适应,这是个体在团队情境下的一种心理效应。

以上是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反应现象,也是个体行为与团队行为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