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为管理学
10405000000040

第40章 计划的意义与特性

当今已进入“知而后行”的科学时代,不再是不知而行或行而后知的原始时代。凡事应深思熟虑,谋定后动,否则计划欠周,考虑不慎,必将造成组织及社会的重大损失,所以良好的计划是跨出成功管理的第一步。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任何管理工作或程序都是有计划的活动。计划也称为设计、企划、规划、策划等,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没有计划,则其他的管理过程如组织、用人、协调、控制及考核等都无从实施。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算制胜”,便是让人们做事之前能有周详的计划,以增强成功的几率。

计划是管理机能的首要。计划一词的意义,学者论述颇多:

——“计划”的原意是指用刀把计谋(或构想)刻在平面物上,如竹简或木板上,供以后记忆参考之用。该刻成物遂成为地图、蓝图、书册、文件等有形物。因此把用计的思考行为泛称为“计划”,意指任何人寻找良策(办法)以解决未来问题的用脑过程。所以,凡是思考未来行动目标和手段的活动都可称之为计划。

——美国学者卡斯特与罗森斯威克认为,计划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及如何去做的过程,它包括选定目标,制定政策、方案和程序以达成目标。

——孔茨和丹尼尔认为,计划是预先决定要做何事,如何去做,何时去做,由何人来做。它是经由合理的程序对各种行动方案做有意识的决定,并将目标、事实和经过思考的估计作为制定决策的基础。

——泰瑞认为,计划是根据有关事实对达成预期目标做一假设方案,并运用此方案采取达成目标的具体行动。

——中国台湾教授张润书认为计划是一个综合概念:计划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步;计划是行政内容的具体说明;计划是行动的准则、考核的标准、管理的基础。他将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六W来表示其概念:

What-—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Why-—何以要采取这些行动?

When-—何时完成这些行动?

Who-—何人负责实施此一行动?受何人督导及指挥何人?

Where-—在何处或由何部门实施这些行动?从何处得到支援?

How-—如何实施这些行动?

二、计划的特性

管理中计划的特性表现为:有未来性、程序性、哲学性及结构性。以下分别扼要说明。

(1)未来性。任何计划都是为未来而策划。换言之,一切计划皆为达成未来的某种目标,愈能考虑久远者,愈能在未来稳操胜券。所以,近年来的管理新趋势把计划的时间幅度拉长,成为战略管理。

(2)程序性。所谓程序,是指一系列的步骤。良好的计划是一系列思考步骤的结晶,经过许多人的参与思考、讨论和修正,不是一思即得或由一人简单构思就成定案的。

(3)哲学性。哲学在这里是指一种态度与生活方式。计划的哲学意义指系统性与一致性思维的决策,也就是在执行决策时的热诚与毅力。计划除了设定目标之外,还必须设定方法并忠实执行。为了使计划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在组织内应培养良好的哲学氛围,由最高主管促使各部门、各级主管人员形成普遍的共识,人人皆怀有决心把计划做好,并以热诚和意志执行计划,这样才有成功的胜算,它是健全的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

(4)结构性。所谓结构通常是指许多因素与思考的对象相互具有关联性,所以一个周全的计划过程,其本身含有许多相关的次级计划过程。换言之,好的计划过程应是整套性的系统思考,而非孤立性的零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