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78

第78章 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

这组实验的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沸腾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究底,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等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越发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这就是“青蛙法则”。“青蛙法则”道出了缺少危机意识的危害性。现实中,类似的行为也很多。有很多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尽管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有的领导者只看到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有的只看到对手的弱点,却没看到自身的不足。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会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没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对于老鼠而言,这半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粒,就离死亡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够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采取措施,跨过可能出现的危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突然而来的灾难,而是渐进隐含的危机。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管理者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就会像温水里的那只青蛙一样,只有眼睁睁等死了。

但凡优秀的领导者都明白,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成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谈到海尔发展和未来时说:“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英特尔公司的缔造者格鲁夫在谈到其取得辉煌业绩时也说:“有那些恐惧感强烈、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在世界著名的大企业中,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他们面对的挑战会越来越激烈,一味沉醉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可能会遭到淘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百事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例。百事可乐公司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大哥大级人物,可谓春风得意,每年有几百亿的营业额,几十亿的纯利润。但是,展望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们看到汽水业会趋于不景气,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避免被市场打败的命运,他们认为应该让自己的员工们相信公司在时刻面临着危机。但百事公司一路凯歌高奏,让员工相信危机这回事谈何容易?

公司总裁韦瑟鲁普决定要制造一种危机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重新设定了一项工作方法,将以前的工作任务大大提高,要求员工的销售额要比上年增长15%以上。他向员工们强调,这是经过客观的市场调查后作出的调整,因为市场调查表明,不能达到这个增长率,公司的经营就会失败。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危机感马上化为了百事公司员工的奋斗动力,使公司永远都保证处于一种紧张有序的竞争状态中。正是这些,保证了百事公司欣欣向荣地走向未来。在国内,很多企业也渐渐认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在实践中推行这种管理方式。当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华为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在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任正非为什么总在兴盛中提醒危机?因为他看到华为的冬天一定会到来,到时候“也会像它热得让人不可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谁有棉衣,谁就活下。”“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华为的奋进与崛起,就归因于这种深重的危机意识与苦心经营!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通常是“怀抱炸弹”,进行着“末日管理”。然而正是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一系列的“预警”措施,使他们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暗礁”,实现了持续的成功。

巴尔扎克那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如同一个将军永远不准备吃败仗,只能算“半个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巴尔扎克给出的答案是:“要想到破产”。日头正午,是最辉煌的时候,也是西下的开始。虽然说的是自然现象,不能与企业生存发展进行简单的类比,但是企业要时时想到“日落西山”的时候,这是生存法则。

把“商人要想到破产”放到现代商业领域来理解,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应时刻怀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警惕企业末日(破产)的到来。如果从始至终都没有一种警惕,一旦遭遇事关企业未来巨大危机的突然袭击,就必然会缺乏应对之策,从而在这场无准备之仗中毁掉自己和企业的未来。因此,在面对市场竞争时,领导者一定要时刻保持危机一事,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里。记住,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是没落的开始。

知而思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过于平静的环境容易滋生安逸的情绪,这时企业可能因此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了,所以领导者需要不时提醒员工,企业可能会倒闭,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