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74

第74章 柔性管理法则: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使员工心情舒畅,进而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从而成为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斯特松公司是美国最老的制帽厂之一,有一段时间,公司的情况非常糟糕:产量低、品质差、劳资关系极度紧张。

此时,当地一位管理顾问薛尔曼应邀进厂调查。结果表明:员工们对管理层、工会缺乏信任,员工彼此间也是如此。公司内的沟通渠道全然堵塞,员工们对基层领导的做法更是极度不满,其中包含了偏激作风、言语辱骂和不关心员工的情绪等问题。

通过倾听员工的心声,认清问题的所在,薛尔曼开始实施一套全面的沟通措施,加上有所觉悟的管理层的支持,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瓦解了员工心中憎恨责难的心态。员工们开始展现出团队精神,生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感恩节前夕,薛尔曼和公司的最高主管亲手赠送火鸡给全体员工,隔天就收到员工回赠的像一张报纸那么大的签名谢卡,上面写着:谢谢把我们当人看。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那是不够的,与员工之间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非常必要。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东芝集团的高级领导人土光敏夫在70岁高龄的时候,还走遍东芝在日本的各公司、企业,有时甚至乘夜间火车亲临企业现场视察。即使是星期天,他也总要花些时间去工厂转一转,与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亲切交谈,从而与下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我非常喜欢和我的下属交往,无论哪种人我都喜欢与他交谈,因为从中我可以听到许多创造性的语言,使我获得极大的收益。”

一次,土光敏夫在前往东芝工厂途中,正巧遇上倾盆大雨。他赶到工厂后,站在大雨中,对站在雨中的下属们讲话,激励大家,并反复强调“人是最宝贵的”的道理。下属们都非常感动,把土光敏夫围住,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

炽热的话语把所有员工的心紧紧连到了一起,他们忘记了自己是站在瓢泼大雨之中的。激动的泪水从土光敏夫和员工们的眼里流出来……

讲完话后,士光敏夫的衣服早已经湿透,当他要乘车离开时,激动的员工们紧紧围住车身,一边敲着汽车的玻璃窗,一边高声喊道:“社长,当心感冒!保重身体,更好地工作。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拼命工作的!”百炼钢化绕指柔,与其硬碰硬,不如以柔化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自主地为企业服务。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激发人的创造性。

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知识。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就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必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快速。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严格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对内赋予每个员工以责任,这可以看作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这使得“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知而思之:

对员工的激励只靠奖励或惩罚的制度是不行的,还要真诚地体谅和理解他们、重视他们。领导者应通过身体力行的行为与员工培养感情、建立关系,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