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69

第69章 帕金森定律:要创新,必须克服“官僚主义”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它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对于这位不称职的官员来说,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样会使自己多出一个能干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自己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显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第一条产生出庸人管理,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第二条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

X=[100(2KM+L)/YN]100%

其中K表示一个要求派助手从而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从这个人被任命一直到他退休,这期间的年龄差别用L来表示。M是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而耗费的劳动时数。N是被管理的单位。用这个公式求出的X就是每年需要补充的新员工人数。数学家们当然懂得,要找出百分比只要用X乘100,再除以去年的总数Y就可以了。不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是处在5.17%~6.56%之间。显然,每年以这种比例持续地增加新人,会让企业的管理机构越来越臃肿。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深入地了解帕金森定律:一个11人组成的财务委员会负责研究原子反应堆的造价,其中4人不知反应堆为何物,3人听说过反应堆但说不清其用途,另外4人中,只有A和B了解反应堆的造价。假设A先发言,对1000万英镑的工程造价持肯定态度,对此持保留意见的B尽管有很多疑问,却不知从何说起——如果他联系工程图讲,其他委员大都看不懂蓝图,他必须从头讲起,先解释反应堆是什么东西,可这难道是一次会议可能解决的问题吗?况且在座诸位谁能承认自己对此一窍不通呢?于是他只能选择最简单的办法——沉默。于是1000万英镑投资顺利通过。这就是官僚主义浪费的生动写照。在企业,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团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帕金森曾在书中举出英国海军编制的例子;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团体。

其次,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是说权力对这个领导者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这个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极其平庸,他在团队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团队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团队,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中,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群中才起作用。那么反过来看,就意味着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组织,比如网络虚拟学术组织,兴趣小组之类,就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阐释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况;一个不思进取,抱守陈规的组织,不必要引进新人,自然也没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扰。

通过上述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用就用比自己更强的人。要建立系统的、经常性的人才录用、评价机制,及时辞退不合格人员,为每一个职位寻找胜任的人选,为每一个职员安排适当的职位。

2.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3.卸掉沉重的人事包袱,剔除机构、人员中的附赘悬疣,轻装上阵,按计划实施招聘,控制工资预算,提高录用标准,科学使用兼职人员,坚持业务导向,推行目标管理,用人在精不在多,果断变革组织机构。

4.建立流畅的线性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察,并把考察结果与薪酬、奖励等联系起来。

知而思之:

不称职的人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这就要求在领导者的人选选拔上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