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比伦提出:失败也是一种机会。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这一理论就是比伦定律。
比伦定律告诉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含义也大致在此。
宝洁公司全球董事长白波先生对此有很深的领悟,他认为:如果一名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犯错误,那就说明他什么也没干。所以,宝洁公司根据董事长的意见做出规定:如果员工三个月没有犯错误,将被列为不合格员工。美国纽约有一个失败产品博物馆,展出8万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些“残废婴儿”或因质量低劣,或因价格昂贵、或因款式不新、或因品牌不响而被消费者冷落、抛弃。令人感动的是,生产失败产品厂家的总裁,总是满脸虔诚地面对“上帝”,向参观者征询投诉意见、建议和需求。据了解,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有5400多种,而真正受消费者欢迎和青睐的仅占20%,可见,出一些失败的产品在所难免。对企业而言,出现一些失败产品在所难免,问题是,面对失败是文过饰非、遮短护短、高枕无忧,还是吸取教训、找出病根?其实成功与失败虽然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词,但两者并非是不可逾越。成功的前面可能有无数次的失败,而失败的后面总会有成功。害怕失败,即等于拒绝成功。IBM公司在1914年几乎破产,1921年又险遭厄运,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纠错中,他们最终都战胜了暂时的困难。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损失,他为此异常紧张,以为要被开除或至少受到重大处分。后来,董事长把他叫去,通知他调任,而且还有所提升。他惊讶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没把他开除,得到的回答却是:要是我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1000万美元的学费?怎样对待“失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会知道从失败中记取本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教训,不单是从失败中找到能够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从失败中知道了什么不应该做,应该割舍什么。
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的那样,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德鲁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主管。
在任何时候,做的事越多,错误也必然会增多。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因此,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在面对失败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不要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而缩手缩脚,必然会错失良机。失败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从中学到更多东西。一个成功的企业,知道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教训,知道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割舍。
2.错误可以警醒人。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难以避免的错误中学聪明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就越能进步,因为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只要是有经验的领导者都会知道,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绝对不存在的。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成功只代表个人努力的1%,另外的99%的是从失败中总结得来。
3.及时扬弃落后的东西。领导者要敢于自我挑战,扬弃一切落后的东西。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可能没有失败的经历,但它们与一般领导者的区别在于:他们不会为失败而后悔,而是通过失败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东西。知道了这些东西,也就是把握了后来的机会。
知而思之:
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