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56

第56章 边际效应递减:激励并非越多越好

管理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又称“收益递减规律”,由赫尔曼·戈森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中首次提出,“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拿来一个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得越多,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可能你吃第四个时,对包子的好感基本就会消失,那么其他的包子就已经对你起不到任何诱惑了。

驴子拉车的故事也蕴藏着边际效应递减原理。有一个车夫为了使拉车的驴子跑得快些,就将一把鲜嫩的青草拴在前面,恰巧离驴的嘴巴有半尺远。驴子为了得到那把绿茵茵的青草,便拼命地向前跑,可无论怎样用力,那把青草也到不了嘴里。于是驴子越跑越没有了动力,因为青草对它产生的诱惑力在逐渐递减。也就是说,激励的程度与激励的效果并不完全正比。虽然激励的程度越强,可能使得员工受到激励的效果越佳,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激励的程度不可能无限递增,当达到一个上限时,激励的效用就会呈递减趋势。

其实在企业管理中,这个边际递减原理非常有指导意义。领导者给予员工的激励,也并非越多越好。当激励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发生边际递减规律。因此,领导者在进行激励时,也要有节制,激励过多,不但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有副作用。曾国藩草创湘军之初,为了鼓励士气,在第一次胜战之后就考虑如何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奖励有功的下属。他的特别方式就是赠送特制的腰刀,一则可以笼络个人感情,区别于朝廷的奖励;二则他认为腰刀具有尚武精神,能有效鼓励士气。最初的设想是打造100把特制腰刀,后来他临时改为第一批先奖励50把。当时能够得到第一批腰刀的下属,都是英勇善战或者足智多谋的人。后来,湘军数量日益庞大,于是他授权几个湘军将领自行打造腰刀。搞到最后,腰刀数量竟然发放了10万把!总共十来万湘军,几乎人人腰刀在手,包括那些违法乱纪的兵士。曾国藩的一番心血算是白费了,他自己也徒叹奈何。所谓“物以稀为贵”。即便是虚职,也要控制总量。如果一个组织中人人都受到同样的物质激励,那就等于人人无赏,而且浪费了财力。为组织做出不同贡献的下属,应该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激励。通常,组织的关键成员应该是奖赏的重点。

任何一个企业能够用于奖励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当领导者奖励员工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员工干得更好时是否还有足够的资源奖励他,从而使它的积极性保持长久性。如果领导者实行一步到位的激励方法,把用于激励的有效的激励资源用到了极限,最终将导致激励的绩效降低。

领导者要避免这一情况,就要注意不要激励过多,要不把握一个“度”。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试验得到启发:桌上放有三杯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如果先摸冷水再摸温水,人会感到温水很热,但是如果先摸热水再摸温水,人会感到温水很冷。同样是温水,他给人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可以给人温暖,也可以给人寒冷。同样,激励员工时,把握好度,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握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企业领导,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有效地把握好激励的度。

知而思之:

领导者应该时刻用边际效应提醒自己:激励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激励不当,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有可能失去原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