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9476500000022

第22章 粉丝经济:自媒体与信任力量,社群化口碑经济(3)

现在,企业、品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企业和品牌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获得利益,说白了就是赚钱。在原来,企业和品牌的思维方式是先投入很多资金去宣传,做广告也好,搞活动也好,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就把产品或服务卖给他们,接着让这些客户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而现在的思维方式是,由于在社交媒介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传播点,所以品牌打造的顺序是,先拉拢一批忠诚用户,然后让这些忠诚用户进行口碑传播,最后拥有更多的客户。以前传统的传播形式就是广告,必须要依托媒体进行宣传;而现在的社会传播是通过人,人是传播的媒介,企业想要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必须要依托于客户。

社会化媒体和互联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光是有了新的沟通方式,而且还改变了企业的各个流程,把企业的整个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都改变了。

社群千千万,哪种社群适合你?

粉丝的信任

不管是害怕还是期待,企业都要迈入互联网时代,进入社交圈子,那么在进来之前,企业就要弄明白,企业不是来随便看看,玩玩闹闹的,而是来运营的,要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信任度,建立起企业的粉丝社群。

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变化,信任都是发展的前提,而社交圈子就为企业提供了便利:可以把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度具体量化,用数字呈现出来,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要对信任进行量化是很难的。所以,企业要建立社群最关键的就是建立起信任。企业的社群运营则要把建立信任作为主要工作,主要就是拉近与粉丝的关系和挑选互动的内容。这种运营不是仅仅持续一段时间,而是长期的行为,还要把企业的长期战略从社交网络的角度进行分解和细化,从而构成完整的对粉丝信任整合运营的方法。

粉丝信任运营对于企业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让企业避免短期的投机,或者太过注重依靠社交媒介卖东西,而忽视了人的重要性,忽视了信任运营的整体性和长期性,还有系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量化。

因为信任的实质就是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所以重新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就是重新建立起这种关系,而要建立起这样的信任关系就得对关系进行维护。而互联网的社交与传统的实际环境的区别就是,在传统的实际环境中是没办法对信任关系进行量化的,无法量化出来就代表着很难进行后续的各种操作;而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的信任关系是能够被量化出来的,因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社交网络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就可以依照信任模型把这些数据找出来,再对信任关系进行量化。综上所述,社交网络就是企业重新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的最佳环境。

而且由于信任的关系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单独的关系,所以有大众宣传性质的社交工具就不好用了,比如微博,而类似于QQ、易信、微信这样的工具正合适。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所拥有的便利与快速的特性,所以手机上运行的微信、易信等工具就变成了企业与客户沟通,重建信任的主要工具。

品牌社群

很多人都喜欢把苹果的粉丝和小米的粉丝当作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都喜欢把1000粉丝理论或个性化建设挂在嘴边,但是往往忽略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管是苹果还是小米,他们最本质的经营模式就是品牌社群。

早在2001年的时候,国外的两名学者Muniz和O’Guinn就明白的说出了“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的概念,所谓的品牌社区就是社群,只不过社群中的人都是在使用同一个品牌,而且社群是建立在完整的社会关系之上,专门化,并没有地理的限制。

品牌社群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并不按照地域来建立,而是把对品牌的感情当作建立的基础。在品牌社群的概念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品牌社群,顾名思义,品牌才是社群建立的基础,因此社群也都是特定的;第二,品牌社区的建立能能打破空间的限制;第三,品牌社群建立的基础是一群使用同一个品牌的人,这些人都拥有完整的社会关系,品牌社群就是一种特殊的社群。

Muniz和O’Guinn也都说到,品牌社群的特殊就在于共同意识、相同的仪式和传统,还有就是责任感。

共同意识:就是社群中的人要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比如都喜欢同一个品牌并使用,以此作为彼此交流的基础,并且也是和社群之外的其他人相区别的特征。

相同的意识和传统:品牌和社群的意义就是依靠一样的仪式和固有的传统来传播,也让社群的文化,意识等精神内容不至于消亡。

责任感:社群中的人都会有一种责任感,就是为社群负责,为其他的群成员负责。

上面所说的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品牌社群实质所在,也是建立品牌社群的前提,无论是少了哪样,都不可能把品牌社群建起来。

西方的研究社群的人一般都会给出这样的社群定义:社群就是一个实在的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中的人有一样的价值,行为准则和目标,而且每个人都会把社群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由此看来,品牌社群也是有着自己的统一价值观和目标的,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进行等级和角色的区分,来把粉丝区分开,然后利用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有奖有罚的手段来影响和干预社区的行为,提升群成员或者群外人对社群的认同感。

提升社群的认同感,就可以加强群成员之间以及群成员对品牌的信任,也可以增进群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共同意识,让社群情感更充沛,这样也可以使社群的行为效果更明显,也可以为群成员带来更多好处。在建立品牌社群的时候,维护品牌的关系以及充分调动和利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把品牌背景和文化内涵建立完整并注入社群中,提供群成员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变成群成员都认同的品牌要素。

一个品牌社区中包含的各种关系还有规范其实都是特殊的社会资本,这就需要品牌把社会资本重新建起来,并且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品牌密码》这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汉伦对汽车、手机、衣服、牙膏和吃的物品等的品牌社群做了大量严谨的分析,他觉得,如果要把一个品牌社群运营好,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有品牌故事、要有品牌的文化信仰、要有社群的偶像、要有完整的制度,要有敌对者,要有相关的仪式,还要有好的领导。为什么要有敌对者呢?因为如果一个品牌有很多敌人,那么社群的危机意识就会增强,社群里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团结在一起。

下面来具体说一下:

品牌故事:这是建立品牌仪式的基础,也是构建社群精神的前提,更是粉丝之间需要讨论的内容,是粉丝认同品牌的重要原因。

品牌文化和信仰:这就是粉丝聚集到一起的原因,也是群成员的共同想法,就好比小米的“快到极致”,粉丝们都会去跑分,小米的众粉丝在买到新机子之后,都是在第一时间跑分。

偶像:这个就是群成员共同喜欢的一个人,可以是企业的标志性人物,比如乔布斯,也可以是某个明星或者团体。

完整的制度:在社群内部,也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也要有权力分工,角色扮演,不同的群成员要充当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力。还是拿小米举例,小米的论坛只会邀请够级别的人,在社群里面也有不同的奖惩办法。

敌对者:上面已经说了,一个好的社群总会招来其他品牌的嫉妒,而这些人确实会给社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也会让社群中的人更加众志成城,因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不好。

相关的仪式:是群成员得到身份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群成员忠诚于品牌的前提,现在比较典型的就是小米的爆米花还有各种线下的聚会。

好的领导:一个品牌社群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才可以把群成员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典型的人物就是乔布斯。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想要建立品牌社群,利用粉丝赚钱,把企业变成一个完整的消费者企业,就必须要把消费者驱动当作目标,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还要不时地引导客户消费,还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在提高客户消费的同时让客户帮企业做宣传。

如果看了前面的内容,就应该明白,要建立一个如同苹果或者小米那样的品牌社群,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首先,企业的战略中就要有建立粉丝经济的想法,要利用有关的社会资本、信任、口碑等概念来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重新设定,这是基础工作;其次,就要建立起品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是依托于移动互联沟通方式的信任关系;最后,建立完整的从单独的客户到单独的粉丝再到组建社群的经营模式。

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企业的粉丝经济思维角度,战略布局还有对未来的设想。因为企业有可能忽视了信任的实质还是组成品牌社群的元素,还有社交网络的不同种类会有不一样的关系,甚至是信任和买卖之间是互惠互利的,这些都有可能被忽略掉。还有,交流沟通时候的信息、社群的虚拟状态等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现在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沟通工具来吸引住客户,进而重建客户信任关系,企业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而不是一上来就思考各种实际的战术。当然,准备工作就是要明白甚至去研究在运用这些工具和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这些工具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这是企业很好地运用这些工具来制定策略的前提。

在确定了粉丝经济的战略和明白了粉丝经济的优点和特点之后,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把想法变为现实。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步:首先就是针对单独的客户,依靠渠道分析,找到客户的切入点,构建信任关系,进行社交宣传和客户服务,实现信息交互;其次就是针对已经有了社群雏形的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和社交凭证,把整个流程打通;第三步就是有计划地培养粉丝和建立信任关系,构建粉丝网络,建立品牌的仪式等社群必备的要素,最后把社群建起来;第四步就是运营社群,让粉丝在社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加认同感,利用赠品和口碑进行品牌宣传,和人数更多的社群联盟,最终形成一个依托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虚拟社会。

因为重建信任关系和粉丝经济都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概念,所以不同行业的企业都要对本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同时,企业还必须把微信、易信等沟通工具弄明白,然后再加以利用。

最后,企业还要以重建信任关系和粉丝经济为核心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模式,把思维拓展到相关联的领域,比如社群经济、SocialCRM、自媒体、O2O等,在这些领域中,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小米是一家在2010年才成立的年轻企业,它的首款产品是一年之后发布的。公司成立还不到4年,小米的营业额就已经将近300亿元了,企业的价值评估更是超过了100亿美元。而让人疑惑的是,小米的营销成本几乎为零,只是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来做营销,拉拢了大批的粉丝,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知名品牌”。

在以前的时代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粉丝主导的情况。而现在就是粉丝主导的时代,而且由于新媒介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更是加剧了粉丝的主导位置和粉丝人群的数量。比如像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让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更加有发言权,参与度更高,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