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9476500000021

第21章 粉丝经济:自媒体与信任力量,社群化口碑经济(2)

赛斯和高汀觉得,是人构成了这个社会,那么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各个圈子。一帮人建立一个社群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一个是有相同的爱好,一个是有合适沟通方式。人们总是对联系和新鲜事物有兴趣,并且喜欢变化,在人的本性中就渴望有一个归属。

在传统的已经模式里面,只有客户买了产品或服务,才会有相应的感觉,而且好多的企业不会在意客户买完产品或服务之后的感受。而在现在,只要人们关注企业,就会对企业有所感觉。只要人们有一些动作,比如关注企业的微博和微信,就已经算是企业的客户了。用户思维就是要依靠给人们良好的感觉,让人们关注,然后有兴趣,最后变成客户,成为粉丝,甚至建立一个社群。

运用客户思维来经营,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建立客户的社群,如果不了解社群的力量,只要想想宗教和信徒就可以明白了。当然这就是打个比方,商业社会里面的社群肯定不能像宗教一样。商业社群的基础是产品,优化的手段就是好的感觉,最后形成产品特有的魅力。产品的功能如果做到极致,可以给客户带来完美的感觉,产品的影响力就会被无限放大,粉丝新城的社群的感召力也是被无限放大。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尤其是在有了微信之后,让组建一个社群变得不再困难。依托于互联网,人们就可以相互沟通和联系,形成一个互相交叉的关系网。这个网里面的人兴趣一样,爱好相同,相互之间有着很高的认同感。要把一个社群维持下去,运营好,最关键的有两点,一点是打动,一点是互动。

打动:用户思维就是思考如何去打动客户,在设计产品或服务的时候,要让产品或服务有可以打动客户的点或者可以给予客户想要的情感,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如果用蚂蚁的行为方式来解释,就是要先有一个吸引蚂蚁的蜂蜜。

互动:在引起客户的兴趣的之后,就是要思考怎么样让客户互动起来,建立社群。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互动工具,在线上的话,一般会选择微信、微博、QQ群等,当然如果有实力的话,也可以自己开发新的工具。另一方面就是要进行互动,互动有线上、线下两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组建一个个的小圈子,让客户进入这一个个小圈子中,实现各个圈子的交流互动。

2.黄太吉煎饼创始人赫畅的分享:黄太吉的社群运营做了这么长时间了,黄太吉的营销策率说白了就是不断地沟通交流。黄太吉的经营者每天都要上微博去处理相关的评论,发布消息,还有就是发送私信与私信的反馈。在私信中,只要是有说服务不满意的地方,黄太吉就会马上处理,一般情况就是客户在反映之后的5分钟内容,就会得到反馈,黄太吉还会把这些互动的内容发送到微信群,在群里面有专门的人去进行追责,如果客户反映的是对的、真实的,黄太吉就会向客户道歉。

黄太吉之所以愿意做这些事情,就是因为黄太吉愿意和客户交朋友,平等地交流,黄太吉曾经办过一场收费演讲,结果票都卖光了,很多的社区或者交流平台也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但是在休息的间隙,就会有很多人离开,但是黄太吉的演讲在休息的时候,一个人都没走。人们在网上都会看到各种评论,有好有坏,但是在黄太吉的评论中,99%都是好评,只有1%是差评,而如果在差评中有具体的建议或者说的是具体的问题,黄太吉会立刻处理,能做到这些,黄太吉怎么可能走不远。

现在的结果都已经说明,现在的产品究竟是个什么工具。现在的产品就是一种企业宣传自己文化和内涵的手段,所以黄太吉信奉,优秀的企业或者成功的企业,产品就是企业精神的物质化的产物,一般的企业或者是失败的企业,口里所说的企业精神就是产品的遮羞布。现在转过头来看看,黄太吉还是在发展现有的一些基础产品,希望把这些产品做到完美,给它们注入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因为在回顾2012年的品牌榜时,黄太吉发现,榜首的是苹果,最牛的公司,第二名是谷歌,因为其创造力很强,排在第三的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几十年都没变过,都没什么新产品,为什么品牌可以排到第三的位置。

理由是什么,排行榜上的前十一家里没有中国企业,都是被国外的企业占领了。中国已经有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企业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战胜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呢?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自己的品牌呢?黄太吉觉得就是因为现在的企业缺乏建立社群,创造企业文化的能力。现在天时地利都有了,或许经过十几二十年,现在的客户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品牌,因此,现在黄太吉看重的就是社群,社群的潜在价值是非常高的,黄太吉有了今天的成绩,一半的贡献源于内部员工,一半的贡献就来源于客户。

善于利用社群创建品牌

在一个微信的交流会上,北大的社会学专家姜汝祥说了他自己对于未来电商模式的预测:“现在依托于移动互联的电商2.0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才刚刚开始,而中国的电商更有优势,因为中国客户对交流沟通的需求要远超过西方客户。微信的价值就体现在,它可以成为部落电商的基础,人们利用微信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圈子。依托于移动互联的部落电商模式刚刚起步,未来的前景很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想做电商,就要做以客户客户聚合为基础的电商,否则就亏了。

以后主要的电商模式就是社交化的电商模式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看看小米的崛起,再看看阿里巴巴最近的动作,就会明白了。相信未来的微信和来往规模会更加庞大。

社交化的电商所比拼的不是谁的资源多,而是谁有更多的客户。

因此,以后企业的战略部署,一定要以目标客户所在的圈子为基础,之后再开展经营活动。

当客户都是一个网,而不再是一个点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品牌去为客户打造交流平台,当作客户与客户之间交流的桥梁,之后建立起社群,在这个圈子里面发布适合圈子的消息与主题,让客户们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化妆品企业就是建立一个社区,里面定时发布一些美容常识、化妆知识。那么从客户的立场来看,他们在这个圈子里最想得到什么呢?他们喜欢以什么样的关系来和企业打交道呢?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建立社区之前所要思考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建立社区的基础。

实际上,建立的社区就是把企业品牌和客户连接在一起的桥梁,而这座桥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认知、兴趣、反馈和购买。客户可以通过企业建立的平台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企业交流,而企业就可以知道客户对品牌的各种意见和想法,从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现在最有名的品牌社区就是耐克建立的Nike+跑步者,现在这个社区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已经有了300多万来自不同地方的跑步爱好者加入的互动平台。

耐克前前后后一共启动了好几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让跑步的人,利用和球鞋进行无线连接的各种电子设备,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跑了多长时间,跑了多远,消耗了多少热量,还可以把这些数据传到社区上,让别的跑步爱好者知道,甚至还可以比较一下。如果客户使用的是苹果的设备,就可以利用手机里面的应用软件直接进入社区。

在品牌社区中,用户才是主角。企业就是建立这个一个交流平台而已。企业要展示出想要和客户沟通的愿望,然后发布一些客户更有兴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社区建起来,之后在平时的社区活动和交流中,就宣传自己的品牌,让这些品牌已有的粉丝来帮企业进行宣传。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会让社会更有优势,魅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魅族是现在国内比较好的时尚智能手机品牌,魅族建立的品牌社区是把沟通放在首位,强调品牌和用户之间不断互动,用户和用户之间不断互动,然后利用这种互动增进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再根据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改进产品(改进功能和让客户使用的有更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增加销售量。

更引人关注的是魅族在全国各地的粉丝团(比如“魅友”俱乐部)都很活跃,在企业建立的社区中都争相参与产品测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企业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有的用户还会开发一些软件,在实际中组织一些活动,甚至还有《魅友之歌》,这些有意思的互动和交流就是品牌最好的宣传手段。几乎没有那个中国企业可以像魅族这样有这么多的粉丝不离不弃,一直喜欢它的产品、品牌和文化,并且很乐意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品牌和文化建设的活动中。这样的情形直到小米出现才被打破。

魅族的成功,提供给以后的企业一些好的经验:

1.要把建立社区和把社区很好地运营下去当作企业的重要事情,然后依靠市场和宣传把客户拉进已经建立起来的圈子。

2.在圈子中不光要给客户提供基础的服务,为了把网友拉拢住,老板也要放下身段,积极地和客户进行交流,为他们提供服务。

3.要把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当作社区运营的重要内容,用这种客户之间的互动把客户留住。

4.最关键的就是互动,但是企业要想好如何互动。

不仅是线上社区,现实中客户网络的建设也是同样。最经典的就是苹果的实体店,里面的装饰很豪华,让人很享受。乔布斯曾经说,苹果的实体店不光是个商店,还是苹果客户交流沟通的地方,在这里,苹果的客户还是体验苹果的新产品。这就是乔布斯建立其品牌的理念。

建立品牌社区,是企业一个可以精确定位并且效果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把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还可以增加客户的忠诚度。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还可以给客户与企业带来其他的好处,一方面,企业和客户之间可以找到共同话题,发现彼此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品牌的打造需要企业和用户一起努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随着进入社会媒体时期,个体的表现力越来越明显,个体的声音(比如评论和相关的意见)对其他人的影响越来越强,企业的广告对客户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现在,企业已经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的品牌了,用户开始参与到品牌的建设活动中来。企业主导已经是过去式了,用户在以前的时候是被销售对象,现在则是企业品牌的建设者、宣传者。在现在这个客户主导的时代,用户参与不再是流于形式的过场活动,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场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