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晚辈,我对丰子恺先生是心往之,神往之,高山抑止。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漫画事业的开山鼻祖,是举世公认的集诗书画文四绝为一身的艺术大家、散文大家。对于他的尊崇与敬仰,始于《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丰子恺散文集》《护生画集》《护生画续集》《都会之春》《丰子恺漫画全集》等诗文画作。这些作品展露了先生的艺术才情、艺术品位、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绘画和文学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一批极为珍贵、丰厚的文化和精神遗产。他用凝练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意趣盎然、五彩斑斓的世界。用画作、文字展示了他的心灵之美、思想之美、语言之美、艺术之美和作为大师的大家风范。先生的人品、文品、画品如缕缕春风、如润物无声的甘露,浸润了我的思想、情感、灵魂,滋养了我的精神、气质和血脉,让我在广袤无垠的大美世界里心驰神往、激情澎湃、不能自己。
丰子恺先生生于一八九八年,卒于一九七五年。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一九一四年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师从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和一代高僧李叔同。一九二一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工作。
丰子恺先生博学多才、天赋超人,不仅在绘画和诗文创作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而且音乐造诣很深。他编写的《音乐人门》,先后重印三十多次,作为音乐教学的首选教材,对音乐启蒙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他还精通日、英、俄三种语言,在教学和工作之余,翻译了诸如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及大量的外文参考书。丰子恺先生一生坎坷:先是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居无所定,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文革”中被游走批斗,备受摧残折磨,令人扼腕、令人叹息、令人悲戚。
我于艺术而言,实在是门外汉。尤其对子恺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师和他的画作,我只是心仪已久,只是爱慕神往,只是有感而发,绝无半点妄语狂言的资格和信口雌黄的品评。先生的画作即是他的人品,即是他恒久艺术魅力和长存于世的最好、最有力的证明。我是把先生的画作视为珍品、神品来收藏、来赏玩的。它是我精神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阳光、水源和粮食。对于先生的作品我视若珍宝,常常置于几案、床头和行李箱中,随时翻看、随时欣赏,爱不释手、如痴如狂。它引领我走向先生的精神世界。通过这扇窗户,使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对先生的滋养;看到了西洋画法对先生的启迪;看到了书画同源的意蕴和境界;看到了世事百态和人间万象。
子悟先生的画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人生天地小,社会大舞台。面对纷繁杂芜的世事乱象,先生能够精准地抓住绘画的切入点,用最简洁、最明了、最凝练的笔法,人目传神地勾勒出或拙朴,或明丽,或散淡的画面。以点睛之笔把住命门,摄人心魄,令人久久难忘。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体现的是先生的艺术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
“一粒沙尘见世界,半瓣花上谈人情”。用这句话来形容子恺先生的画作,我以为是贴切和准确的。在子恺先生的作品中,绝无宏大壮阔的生活场景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他所画的,都是他最为热爱的生活,最为熟悉的人事。他善于从小处着手,从平凡琐碎的小事中取材。孩子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棵普通的小树,一只淘气的小猫小狗,一只翩翩的蝴蝶,一只飞翔的小鸟,一株草,一朵花,一个有趣的玩乐场面,都能引发作者的情思和灵感,他将自己捕捉到的情思和灵感涌至笔端,幻化成了生动有趣、幽默形象、惟妙惟肖的漫画作品。这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也是他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子恺先生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经说过:“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具有艺术的形式,表现的技巧与最好的思想。艺术创作缺乏了这一点,就都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技。”子悟先生的画,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畅,既讲究章法,又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既秉承古风,又自主创新。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情感是自由的。他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奔放、率性而为、毫不做作,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画作看似粗疏散淡,但笔力雄健、张弛有度,极具表现力。只需几笔、几划,便可勾勒出一幅灵动传神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又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有趣,体现了他的率真、人品、气质和骨气。
“意在笔先,神在言外”。书画作品不是原生态的翻版和复制,而是通过作品传情达意,给人以美的空间、美的想象、美的享受。评价一幅或一部书画作品的好坏,除了必需的功力、章法之外,最主要的是看有没有意境。这是检验作者学识、功力、修养、品行、悟性、才情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作品的试金石。目下,一些所谓的艺术家,追名逐利,在书画创作中摒弃传统,藐视传统,标新立异,以丑、奇、怪、荒诞为美,谓之为流派、个性,让人雾里看花、不着边际。这实在是一种极坏的风气和做派。子恺先生的画作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没有故作深沉的无病呻吟,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和作秀。作为一位有思想、有气质的艺术家,子恺先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根本问题的体察和思考,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画作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做支撑,功力扎实,思想深邃,意境优美,他把诗书画文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注重写实,更注重写意,通过作品传递出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丑恶的鞭挞,使“意在笔先,神在言外”的意境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这是画品的境界,也是先生人生的至高境界。
子恺先生画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童真。他把天真无邪的孩童作为重要题材,讴歌童真、赞美童心,通过对童趣的精彩描绘,使我们在混浊的尘世中暂时驻足,沐浴在童辉的阳光里,看见孩童的可爱、纯洁、天真、烂漫、诚实、活泼及健康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湖水。在这泓湖水里,有湛蓝的天空,有自由的飞鸟,有如絮的白云,有雪山草原的碧绿和我们童年的影子。赞美童真就是赞美生命,赞美童真就是赞美希望,赞美童真就是赞美未来!
三十四年弹指一挥。斯人虽已驾鹤去,但留丹青在人间。
不朽的历史,不朽的大师。子恺先生永远活在艺术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