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夺芳姿叶瘁黄,西风瘦影摇凄凉。凭窗每对残秋柳,襟袖斑斑泪乱行。这是刘雪梅写给白居易的绝笔信,也是她的绝命诗,她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孤寂身世的慨然长叹。
中秋之夜,斜风细雨,月儿躲进了密云之中,冷雨时紧时慢地敲打着已枯的芭蕉梧桐。在摇曳的灯光里,在凄清朦胧的月光下,在无情的风雨中,经历了坎坷磨难的昔日青春少女,形容枯槁、红颜巳失,她手持黄卷,掩面欷欽,追忆逝去的美好岁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不愿自己的高洁之躯陷入黑暗无边的污淖之中,在寒气袭人的漫漫长夜独守闺房,聊以度曰。
人生苦短,孱若秋草。刘雪梅诗中的“窗柳”,曾经是她与白居易密传情诗、互诉衷情和私订终身的所在,那是甜蜜的回忆和引发诗情的源头,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和人生理想。如今的“窗柳”,翠丝碧叶巳零落成泥,只剩得枯枝瘦影,战栗于秋风之中。冬去春来,日月轮回,同为“窗柳”,但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令人扼腕,令人伤怀。
别时茫茫江浸月。一日,刘雪梅夜读《琵琶行》,听家仆说白居易已被逐出京城,贬谪江州,卧病浔阳。听到这一消息,她的精神世界轰然坍塌,助白居易做帝王师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于是,她强撑抱病之躯伏案疾书,一气呵成《咏秋窗柳》,遣人远送浔阳,后将原稿付之一炬,灰飞烟灭。至此,刘雪梅把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向往和理想像萧条飘零的残柳一样,永远埋葬在生命之秋,埋葬在萧瑟的秋风之中,埋葬在她饱蘸血泪的信笺之中。她唯一的期盼就是让雪的洁白和长长的缟素来覆盖自己的贞洁之躯。这是生命的绝唱,是她人生悲剧的挽歌。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的质量和爱情的价值不是以时间的长短和财富的多寡来计算、来衡量,而是看它是否有意义。鹊桥相会是为了长久的团聚,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投意合,把爱的童话幻化成了缤纷的彩蝶昙花一现虽短暂,但美丽永恒。长恨不应无绝期,两情相悦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