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昔我先桓公仗节南方,任居天下之半,晋室存亡,直悬于其手,勋名猎猎塞天壤,社稷之臣也。三传而靖节先生出,冲淡静晦,薄彭泽不为,视荣枯得丧不值一杯酒,天地万物举而纳之诗卷中,北窗清风,与乃祖勋名并行天壤,千载之人也。”(《无文印》卷三)
桓公,指晋陶侃。《晋书?陶侃传》云:“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呉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靖节,即陶渊明。寻阳即浔阳,今江西九江。
(3)冬十月致开先事。
道璨《崇寿寺记》云:“开庆元年秋九月,狂鞑偷渡窜伏浒黄洲,冬十一月袭寿昌、犯兴国、窥南康、豫章……夏四月王师逐北,江以南无寸矢……冬十月,余致开先寺事,寓柳塘。”(《无文印》卷三)
关于开先罢归事由,道璨咸淳三年《与卓山陈知府书》云:“某自侍郎东上,勉为开先留,明年丹山翁持节江东,大肆黜陟,下逮山林,挟贵势者遂夺而居之,不几何,挟贵势者死,太守赵公复以开先帖来,某谢之。”(《无文印》卷一六)
两宋时期,朝廷有专管僧尼的机构,但地方寺院的住持大多由地方官负责定夺,道璨入住开先寺是受命于庐山所在地南康军陈姓太守,但陈守调离之后,新来的地方长官便另用其人,道璨也随之离开了开先寺。
(4)又在庐山滞留两月,岁末归家。
道璨《与南屏汤节干书》云:“前年菊节退开先,为恕斋、山泉留两月,还西山岁已莫。”
吴革,庐山人,号恕斋,景定四年知临安府,咸淳五年宣抚江东,兼知建康府,六后知福州。吴蒙,字正夫,号山泉,庐山人,恕斋弟,官至刑部郎中。
(5)天池雪屋韶禅师示寂,撰《天池雪屋韶禅师塔铭》。
释正韶(1202-1260),号雪屋,鄱之干越人,俗性谢。少从雄峰法慈,受心要于天童,歴登诸老之门,以印其所得。文昌赵公必愿以天池请出世,职分甚修,筑庵山阿,凿池引泉,环以幽花细竹,夷犹其间以遂所乐。“景定元年四月庚子示寂,寿五十九,腊四十,度弟子若干。”有雪屋诗集。道璨云:“予行天下凡三十年,多交天下名尊宿,独欠识师。东游海上,尝阅师《兔园集》,诵其语,想见其人,自京还番,数交讯,番去庐山不逺,欲见莫能,来开先可以一见而师灭矣。师萧闲凝逺有晋唐人风味,工歌诗,托物寄兴,陶冩其胸中至乐意在言外,观者不具眼,乃以诗家目之,是见师杜清机也。”(《天池雪屋韶禅师塔铭》,《无文印》卷五)道璨另撰有《韶雪屋诗集序》(《无文印》卷八)。
(6)归家柳塘。营葺慈观寺,建两廊库堂。
《慈观寺记》云:“遂度材赋工,明年建两廊库堂。”(《无文印》卷三)
(7)撰《跋樗翁帖》。
《跋樗翁帖》云:“某从判府寺丞秘阁樗寮张公游二十年,幅纸往来,好事者皆争持去,箧中所藏盖西还后十数帖也。开庆改元秋九月,胡马饮江,冬十一月,破兴、寿。明年二月,犯江西,二浙戒严。某来开先,适与乱会,僵卧黄石岩上,自念平生所学者死事,死于锋镝,死于老病等死,死何忧?一老远在东海之滨,是则可忧之大者。夏四月,王师逐北,江以南无寸矢,急走一介行李问无恙。秋八月,书还,老气硉兀,与翰墨争鲜明,足以观所养。乱后得书,几若松下剖瓮,所见者,不可不刻之石。公鸿笔丽藻已满天地间,此书刻不刻,于公不足道也。”(《无文印》卷一〇)
理宗景定二年辛酉(1261),四十八岁。
在柳塘。
(1)居家,建慈观寺三门。
《慈观寺记》云:“明年建两廊库堂,又明年建三门。”(《无文印》卷三)
(2)遭遇庸医,眩病加重。
《与月崖范教授书》:“某归西山下,侍母从兄,梅花一再发。去家三十有九年(当为‘二十九年’),他日倏来忽去,卒不得为两月留也。七八月间,医之庸者以点目剂来,谩试其技,其眊矂遂甚于昔。”(《无文印》卷一八)
理宗景定三年壬戌(1262),四十九岁。
在柳塘。
(1)居家,慈观寺佛殿建成。
“又明年(1262)修佛殿,即旧法堂东序营寿祠以祀笑翁、无准、痴絶三老受业师,杞室与焉。柳塘兄命家人侍先妣拈香周视殿庑,轩眉一笑。”(《慈观寺记》,《柳塘外集》卷二)
(2)友姚勉卒。
姚勉景定三年(1262)卒,年仅四十六。道璨有《湘南渊上人求雪坡诗》诗,深切表达了道璨对友人去世的哀痛之情:“湘云漠漠吞平楚,卷地北风鸣万鼓。雪深一丈大如席,坡前坡后无行路。中有梅花树下人,练练寒光染眉宇。仰望湘山无一拳,俯视湘流才一缕。玉楼起粟不自知,怀古寸心良独苦。少林远矣不可作,四海无人空岁莫。歌彻楚骚天不闻,却立坡头泪如雨。”(《无文印》卷一)
理宗景定四年癸亥(1263),五十岁。
(1)家兄来年将赴任,且又为庸医所误。
道璨《与松冈黄料院书》:“家兄戍通山,未半考而先人大故,服除调缺,负丞章贡,戍期在来夏。第老母行年七十有六,喜惧交怀,固不敢望食一日之禄,而又孤寒无援,尚敢言削哉!辱赐问,不敢不禀报。家兄拜书,亦诵所以然者矣。某七八月间误用庸医点翳,眩甚,他日斜行欹字亦不能作。料院闻此,念之惜之,又将甚于前日矣。”(《无文印》卷一六)
案:据《宋史?礼二八?凶礼四》“丁父母忧”条载:“天禧四年,御史台言,文武官并丁忧者相承服五十四月,别无条例。”是宋官员遇父母亡故皆解除官职,持服三年。道璨父宝佑五年(丁巳,1257)亡故,1260年除服,但“服除调缺”,故延至明年才能赴任。
章贡,章水和贡水的合称。江西赣县西北有章贡台,宋郡守赵抃建,据章贡二水之会。据《宋史?地理志四》江南西路:“西路州六:洪、虔、吉、袁、抚、筠;军四:兴国、南安、临江、建昌;县四十九。南渡后府一:隆兴;州六:江、贑、吉、袁、抚、筠;军四:兴国、建昌、临江、南安。”又:“贑州,上,本虔州,南康郡昭信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望郡,建炎间置管内安抚使,绍兴十五年罢,复置江西兵马钤辖兼提举南安军南雄州兵甲司公事,二十二年改今名。县十:贑、虔化、兴国、信丰、雩都、会昌、瑞金、石城、安远、龙南。”
(2)冬,离开柳塘,西行求医,过西山。
道璨《与日东岩书》云:“归自庐山……某前冬过西山,去春上清江,一出十余月而后返……而番守迫之此来。……某来此已涉数月,眼力不如昔,精神不如昔,寺之事力又甚不如昔,然山之僧、番之人相知则犹如昔也。”(《无文印》卷一九)道璨此文作于咸淳元年。
西山,“在府(南昌府)城西,距章江三十里……宋余靖记云:‘岩岫四出,千峰北来,岚光染空,连属三百里。西山之势髙与庐阜等而不与之接,余山则枝附矣。”(《江西通志?山川一》)
理宗景定五年甲子(1264),五十一岁。
(1)夏,兄叔量赴赣州县丞任。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伯兄除先君服,调赣州县丞,欲将母之职,适璨致开先事而归,不忍母适千里外,执不可。”(《无文印》卷四)
道璨《与南屏汤节干书》:“家兄六月已趋戍矣。”文有“老母行年七十有六,目亦已眩,而面有孺子色”等语。(《无文印》卷二〇)
(2)西行求医,至新淦、清江等地。
道璨《与南屏汤节干书》:“新淦曾氏以眼科名家,不远数百里见之,授方制药,服之已数月,未见其效也。”(《无文印》卷二〇)
道璨《与古翁江相公书?一》“朱旙皁盖,西入建安。方是时,某问医新淦,不得奔走祖帐之后。”案:据《宋史本传》,江万里景定五年(1264)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使。
道璨《与忠斋孟知府书?又》云:“某去冬过清江问医。”(《无文印》卷一六)
《宋史?地理志四》:“临江军……县三:清江、新淦、新喻。”属江南西路。
(3)忠斋孟知府举之主荐福,因老母年高及病眩,辞。
《与忠斋孟知府书》云:“荐福为楚东望刹,干道、淳熙间多有道者居之,今也举而委之于某,判府固为耳误矣。”“第半生病眩,如行深云重雾中,年运而往,眊矂益甚;兼老母行年七十有六,家兄负丞章贡,远在千里,旁无兼侍。并此二者,遂不能奔走台命矣。”(《无文印》卷一六)
忠斋孟知府,名之缙,随州枣阳人,号忠斋,孟珙子。淳佑四年以童科赐童子出身,换授承奉郎。十一年召赴都堂禀议,差充秘书省读书。咸淳初为饶州知府,后知太平州,德佑元年二月,元兵至,以城降。
孟珙(1195-1246),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少从父在军中,有军功,后坐镇荆襄,以恢复中原为任,朝廷深倚重之。后知江宁府,淳佑六年九月终于江宁府治。史称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平居接物,一以恩意抚待。惟建旗皷,临将吏,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隠几危坐,萧然事外。邃于易,有《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宋史》卷四一二有传。
案,因文有“老母行年七十有六”之语,孟知府荐举荐福事当在景定五年,但孟知府咸淳初才为饶州知府,是到任之前即有此举?
道璨《与日东岩书》云:“归自庐山……某前冬过西山,去春上清江,一出十余月而后返……而番守迫之此来。”(《无文印》卷一九)观此语似孟知府之邀当在本年岁末。
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五十二岁。
(1)过南康军建昌县崇寿寺,后为该寺撰记。
《崇寿寺记》:“冬十月,余致开先寺事,寓柳塘,觉辉欲行化四方,求余言劝发,余嘉其志果而未信其遂也。后五年余自义丰登欧阜,踏雪下山,借榻山中,则其门屹如,其廊翼如,其堂寝馆库,沉沉渠渠,坚状如昔,而弘广则倍于昔矣。”(《无文印》卷三)是行迹在致开先事之后五年,故系于此。
(2)孟知府再邀主荐福,请省樗竂张公后赴荐福。
《与忠斋孟知府书?又》云:“某眩甚、母老,前书申禀已详,心之所存更有甚于此者。某游寺丞张公之门三十年,抚存顾念,犹父兄之有子弟。顷来荐福挥涕言别,以三年为期,今九年矣。春晚书来,言老甚且病笃,非久为人间世者,已决岁晚为其一出。或者信来,乃言夏秋已捐馆舍。审如所言,尤不可缓。”“今使命严重,遂不敢重逆。某去冬过清江问医,离侍旁恰一年,今犹未到家也。抚松问菊,势须十一月末可领寺事,正初欲谒告,过四明,迫夏还山。此事可否,却恐重费判府思虑。”(《无文印》卷一六)
(3)拟十月探望樗寮。
“近收樗寮书,得疾甚奇,度非久为人间世者。十月之交,拟往访之。或谓家兄已出,老母侍旁不可无兼侍,然此兴已决,但边鄙有衅则不可行耳。”(《与南屏汤节干书》,《无文印》卷二〇)
(4)冬与樗竂相会于桃花源。
道璨《题梅花庄三大字送赵梅石》:“景定甲子(1264)冬,访樗寮于桃花源上。明年西还,翁手书‘梅花庄’三大字见遗。又明年翁仙去,遗墨在傍,凛凛有生意。举而纳诸梅石主人,刻之苕霅山中梅花树下,他日东游,却请充庄主。清香十万斛,当尽情收拾,粜与春风,决不敢圭合逋欠也。”(《无文印》卷一〇)案,此处“景定甲子冬”误,樗翁仙去之时在咸淳三年,道璨母先一年去世,道璨咸淳三年《与知无闻书》云:“老母去年逝去,樗翁今年仙去。”道璨母咸淳二年正月去世,有《圹志》记载其详细年月,故省张公之时当在乙丑冬至丙寅初,而非景定甲子。
(5)在四明,应江万里住持闽地东禅寺之邀,但江万里随即还朝,东禅之行中辍。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都昌(今属江西)人。宝庆二年进士,淳佑四年迁右正言、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以母病不俟报驰归,议者谓其秘不奔丧,罢。宝佑二年起为京湖宣抚司参谋官,宝佑三年,除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以论罢;开庆元年,迁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侍读。景定二年,权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景定五年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使。度宗咸淳元年,迁参知政事,五年,拜左丞相,六年,出为福建安抚使。十年,提举洞霄宫,德佑元年,元兵破饶州,赴水死,年七十八。
道璨《与古翁江相公书三》云:“东禅名刹,当付之名世士,相公不以某不肖,欲推而纳诸其间。札疏远来,番人相视动色,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相公黼黻之,俎豆之,何乃至此!某亦自知诚不可为役,然半年之间,相公命之三,命之四矣,尚何敢辞!第寺丞张公行年七十有九,某往来二十余年,爱之如子弟。别去十年,每对客语及某久不相见,必潸焉出涕。昔者犹以七十七之母不可舍为辞,今为相公入闽,是母可舍矣,而乃独不到东海之上,是岂所谓胸中有道义者哉!已于二十日领受疏札,即具四明行李,二十五戒途,岁晚即归,开春为老母寿,即南辕矣。”
道璨咸淳三年《与卓山陈知府书》云:“古心大参守建帅闽,一岁之间,招隐之檄四至。及某欲行,而古心被召,是于荐福又有未尽缘也。老母去春已见弃,泛焉不系之身,天地间遂无可系念者。”(《无文印》卷一六)
(6)母吴氏以兄叔量故赠初品服“孺人”,母病,女兄回家探母。
“道璨谒告入明,访樗寮张公即之,不忍别膝下,乃白泉使溪山谢公奕焘,檄伯兄入冶幕,以便奉养。先是,天子有事于明堂,诏子大夫父母赠初品服,伯兄请于朝,奉诰归省,而洪氏女兄自桃花峰来。时先妣病在胸膈,厌厌卧榻上,子自远归,诰从天下,踉蹡出户外,病若辞去。”(《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无文印》卷四)
度宗咸淳二年丙寅(1266),五十三岁。
(1)母吴氏卒,返自四明。
道璨《祭樗寮张寺丞二首》云:“乙丑冬,省公于一别十年之后。我喜公健,公喜我来,轩眉相向,喜不自禁也。周旋才七十日,先妣讣来。”(《无文印》卷一三)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云:“赠孺人吴氏,豫章进士陶跃之之妻,迪功郎、赣州赣县丞叔量之母。生于淳熙戊申二月戊子,没于咸淳丙寅正月庚子。冬十月戊申,叔量率诸孤扶葬同里阳和山,叔量哀荒废笔砚,命弟住持饶州荐福禅寺僧道璨书岁月纳诸圹。”
道璨母吴氏正月庚子卒,年七十八。吴氏生于淳熙戊申(淳熙十五年,1188)二月戊子,年十八归豫章进士陶跃之,子四人:长叔量,次道璨,次万钧,次万里;女一人。吴氏天性温良,恭顺勤俭,相夫教子持家,一生不懈。
道璨虽出家为释氏,但母子情深,其所撰《圹志》云:“道璨不肖,漫游四方,未能忘母,十年还江南,志在疾病医药,一脚出浙,遂无相见,期巧相避乃如此,天髙不可叫奈何。尚记七八岁时,与女兄仲弟俱病疹,先君出未返,儿女咿嘤满室,先妣入视医药,出理门户事,待夜篝灯制衣履,朝夕憔然无宁居。晩节末路,子女各植立,而养不能久,天可荒也,地可老也,母恩不可报也。道璨无母可恃,江南其能久留?然狐死正首丘,终当縳茅阳和冈矣。”(《无文印》卷四)
又《慈观寺记》云:“予为不敏所驱,早而从释,去母四十余年,近而数十里,逺而千里外,一饭不能忘母,是故洒埽应对欲进乎学,不敢违母教也;视听言动欲由乎礼,不敢辱母慈也;巻舒出处欲合乎道,不敢负母望也。尊皆行之,死而后已,求无愧于吾母而已矣。升忉利天,三月而返,佛之于母,未尝不极其至,而后之为僧者乃曰吾佛子矣,母犹路人也。呜呼,天下岂有无母之国哉!纳万世学者于不孝之域,是岂佛之所以为佛哉!”(《无文印》卷三)
(2)再作饶州荐福寺住持。
《与日东岩书》云:“归自庐山……某前冬过西山,去春上清江,一出十余月而后返……而番守迫之此来。……某来此已涉数月,眼力不如昔,精神不如昔,寺之事力又甚不如昔,然山之僧、番之人相知则犹如昔也。”(《无文印》卷一九)
(3)再赴荐福,有《告先人墓文》。
道璨《赴荐福告先人墓文》:“庐山归来,梅花已再发。招隐之檄至,尝麾之使去。省父墓田,侍母医药,岁晚之心也。番守之命至三,番民之望甚切,于是又为不得已之出矣。弘千载单传之道,慰九原期望之私,敢不勉自策励,是岂为渔猎声名而往哉!入别庭闱,出别松楸,儿痴恋慕,欲去复留。”(《无文印》卷一三)
(4)江万里罢参知政事,居芝山,道璨有书荐李叔通并求为罗北谷墓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