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绍晖
有宋一代,为《尔雅》作注的代表有三家,即邢昺《尔雅注疏》(以下简称《疏》)、陆佃《尔雅新义》(以下简称《新义》)、郑樵《尔雅注疏》。由于他们各自的学术背境不同,因此这三家注疏也大相径庭,在注疏方式上有较大差异,相应地其成就也各不同。简言之,邢《疏》代表了宋代初年官方注疏《尔雅》的成果,陆佃《新义》是北宋中叶王安石新学派的产物,而郑樵《尔雅注疏》则是北宋末私家学术研究的代表。其中,陆佃的《新义》受王安石《三经新义》及《字说》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注经解经的方式,开拓了全新的《尔雅》注模式,虽然在《尔雅》学史上地位较低,不受学人重视,然而其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为了系统考察宋代《尔雅》学的成就,笔者拟将陆佃《新义》与邢昺《尔雅疏》进行一番比较,以便更为清晰地认识有宋一代在《尔雅》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一、《尔雅新义》及《尔雅注疏》述略
《尔雅疏》的主持者为邢昺。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平兴国初(976)举五经。后召升殿讲师。太宗喜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第二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代还,赐绯,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熈中,迁水部员外郎,改司勋。端拱初,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眞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逹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当年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諌议大夫。咸平初(998)改国子祭酒。二年,始置翰林侍讲学士,邢昺被任为讲官。受诏领衔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榖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完成后,并加阶勋。初置讲读之职,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金带,又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景德三年(1006),加刑部侍郎。五年,超拜工部尚书,知曹州,职位不变。大中祥符初(1008),上东封泰山,进位礼部尚书。三年(1010)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以恩旧故也。踰月卒,年七十九。邢昺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一。着有《孝经正义》三卷、《论语正义》十卷、《尔雅注疏》十卷、《礼选》二十卷、《景德朝陵地理记》三十卷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载《景德朝陵地理记》六〇卷。
据宋代目录书的记载,《尔雅注疏》的经注与疏文为分刻本。
王尧臣《崇文总目》卷二载:“《尔雅》三卷、《尔雅正义》十卷。”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下:“《尔雅》三卷、《尔雅疏》十卷。”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尔雅》三卷、《尔雅疏》十卷。”尤袤《遂初堂书目》载有旧监本《尔雅》,《尔雅正义》。
以上四家均分别记载了当时的经注本和疏本。疏文与经注分刻,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区分二者不同的地位,尊经的意图非常明显。目前还能见到的宋椠单疏本当系真宗时代的刊本。清、民国时期的藏书家都曾见过此本,在他们的著述中多次提及。如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经部小学类云:“《尔雅疏》十卷,北宋刊本。案:《尔雅》单疏十卷,每页三十行,每行三十字,宋太祖、太宗、真宗庙讳缺末笔。” 又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三小学类一:“经籍跋文:‘《尔雅疏》,宋刻本,十卷,每半页十五行,每行三十字,凡六册,中有文渊阁印,审系明内府旧储。”又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二经部二:“《尔雅疏》十卷,宋邢昺撰。宋刊本,半页十五行,每行三十字,白口,左右双阑。”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尔雅注疏》的疏部分也采录此本为主。
《尔雅新义》由陆佃撰。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尝受经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京。礼部奏名为举首。廷试擢甲科,授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同王子韶修定《说文》,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进讲《周官》,神宗称善,始命先一夕进稿。同修起居注。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即位,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迁吏部尚书,报聘于辽。归,拜尚书右丞。又转左丞。御史论吕希纯、刘安世复职太骤,请加镌抑,且欲更惩元佑余党。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遂罢为中大夫、知亳州,数月卒,年六十一。追复资政殿学士。佃著书二百四十二卷,于礼家、名数之说尤精,如《尔雅新义》《埤雅》《礼象》《春秋后传》皆传于世见《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尔雅新义》成书于元符二年(1097)五月,陆佃最初是受王安石之意,为《尔雅》作注,故书成名为《尔雅注》,后更名《尔雅新义》。《尔雅新义》的训释多从王安石《字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以愚观之,大率不出王氏之学。”是也。因王氏《字说》多诡言,后人弃之,《尔雅新义》也同受其驱,所以后世多不重视。
《尔雅新义》最早的本子当是传写本,此本大概在陆佃成书之时就流传开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顷在城南传写,凡十八卷。”清宋大樽《尔雅新义叙录》亦云:“此书当以陆氏写本为十八卷,盖系农师手定。”此本今已不存,不知其版式为何。
到南宋时,《尔雅新义》便有刻本行世了。其曾孙陆子遹(案:即陆游子)知严州时刊刻,共二十卷。每半页十行,每行十九字,注文比经文低一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云:“首行题‘尔雅新义第一’,次行低九格题‘陆氏’二字,三行顶格题‘尔雅卷上’,四行题‘释诂第一’,均是旧式,当从旧本出也,前有‘元符二年五月山阴陆佃农师序’,大字七行。”这一刻本后被人手抄收入《宛委别藏》,前面附有阮元《尔雅新义二十卷提要》见《宛委别藏》本《尔雅新义》卷首。
《尔雅新义》在明代目录书中亦见著录。《国史经籍志》云:“《尔雅新义》二十卷,陆佃。”不书册数和版式,《文渊阁书目》:“陆佃《尔雅新义》一部五册残缺。陆佃《尔雅新义》一部三册残缺。”亦未载明其版式。大概此书版在明代时即已散佚。
《尔雅新义》在清代流传则多为抄本。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尔雅新义》二十卷,影宋抄本。宋陆佃撰。”张金吾《爱日金庐藏书志》:“《尔雅新义》二十卷,抄本。”嘉庆十三年,陆芝荣三间草堂曾刻《尔雅新义》二十卷,宋陆佃撰,清宋大樽校,《叙录》一卷,清宋大樽辑,六册,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黑口,左右双边。版心锓有“三间草堂雕”。北京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皆有存。杭州图书馆亦存此版一帙,清王宗炎曾经校勘。此本《粤雅堂丛书》二编有收录,《丛书集成初编?语文学类》也有收录。
今本《尔雅新义》二十卷,前三卷注《释诂》,第四、第五卷注《释言》,第六卷注《释训》《释亲》《释宫》,第七卷注《释宫》《释器》,第八卷注《释器》《释乐》《释天》,第九卷注《释天》《释地》,第十卷注《释地》《释丘》《释山》,第十一卷注《释山》《释水》,第十二、十三卷注《释草》,第十四卷注《释木》,第十五卷注《释木》《释虫》,第十六卷注《释鱼》《释鸟》,第十七卷注《释鸟》,第十八卷注《释鸟》《释兽》,第十九卷注《释兽》,第二十卷释《释畜》。由上可知,其曾孙刊刻时,分卷标准是按内容的多少大致厘定,并没有严格的分卷原则。从此我们可以推知,陆佃当时注《尔雅》时,分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否则其曾孙陆子遹不会重新分为二十卷。
陆佃于《新义》颇为自负,他在《自序》中称“天之将兴是书,以予赞其始。譬如绘画,我为发其精神,后之涉此者致曲焉。虽使璞拥篲清道,企望尘躅可也”。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是书问世以来,后世学者贬多褒少,几乎已成定论。褒者如清人孙志祖《尔雅新义跋》云:“农师之学源于公,说经间有附会,然其博洽多识,视郑渔众注实远过之。”清代阮元在《尔雅新义提要》亦云:“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贬者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言:“以愚观之,大率不出王氏之学,与刘贡父所谓不彻姜食、三牛三鹿戏笑之语殆无以大相过也。《书》曰‘玩物丧志’,斯为丧志也宏矣。”现代著名学者黄侃说:“惟其说经,纯乎附会,展卷以观,令人大噱。”
二、《尔雅新义》与《尔雅疏》比较
据我们的详细考察,可以发现邢《疏》与陆氏《新义》存在着以下差异:
首先,从注释内容上看,邢《疏》既注经文,又注郭注;陆佃《新义》只有对经文的释义,而不标引郭注。这一体例与二书的成书背景有关。邢《疏》为了与唐代《五经正义》相配套,故沿用了唐人义疏的体制——经、注并疏。陆佃的《新义》是王安石《新经义》系列之一种。王安石新学派在熙宁年间推出《新经义》,其目的正是要另辟蹊径,对传统的儒学经籍重新注释,以其新注替代原有的注释,故对传统儒学经籍中原有的注释一概略而不论,这一体制在《新经义》无一例外地体现出来。从现存的各种《新经义》的著作来看,都是如此,陆氏《尔雅新义》也体现出这一学术精神。
如《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邢《疏》:云“《尚书》曰:三月哉生魄”者,《康诰》文。云“《诗》曰:令终有俶”者,《大雅?既醉》文。……云“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者,扬雄说《方言》云:“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卷一)
陆《新义》:初,气之始;哉,事之始,亦物之始;首,体之始;基,堂之始;祖,亲之始;元,善之始,亦体之始;胎,形之始,初有胎而未形,故有大初而后有大始;俶,于人为叔,于天为始;落,于花为落,于实为始;权,量之始;舆,车之始。(卷一)
案:《尔雅》之注,早在西汉就有了,而流传下来却只有郭璞的《尔雅》注三卷。邢疏作为官方注疏体,沿袭了唐代形成的注疏体式,故而对郭注有疏释和阐发。陆佃《新义》是王安石新经义之一种,目的在冲破传统释经解经的范式,创立新的阐释话语权,故而舍弃原来一切注本。姑不论这一做法是否正确,但仅就欲创立新的训释范式来看,我们不得不说是陆佃对《尔雅》注疏学的一大变革。
其次,从引用书证上看,陆佃《新义》引用较为简略,而邢《疏》广征博引。尤其是在引用文献书证方面,邢《疏》比陆《新义》更胜一筹,征引了大量秦汉文献典籍,而陆之《新义》往往阙如。从辞典编纂的角度审视,作为一种大型语文工具书,邢《疏》当优于陆氏的《新义》。我们来对比两种注疏的条目:
如《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邢《疏》:皆初始之名也。初者,《说文》云:“从衣从刀,裁衣之始也。”哉者,古文作才,《说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首者,头也,身之始也。基者,《说文》云:“墙始筑也。”肇者,《说文》作肁,始开也。祖者,宗庙之始也。元者,善之长也,长即始义。胎者,人成形之始也。俶者,动作之始也。落者,木叶陨坠之始也。权舆者,天地之始也。天圆而地方,因名云。此皆造字之本意也,及乎诗书雅言所载之言,则不必尽此理,但事之初始,俱得言焉。(卷一)
《新义》:初,气之始。哉,事之始,亦物之始。首,体之始。基,堂之始。祖,亲之始。元,善之始,亦体之始。胎,形之始,初有始而未形,故有大初而后有大始。俶,于人为叔,于天为始。落,于花为落,于实为始。权,量之始。舆,车之始。(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