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6计用人
6909800000040

第40章 铁腕治众(1)

慈不掌兵

惩处措施是企业家坚持原则、确立强有力的当家人形象的重要手段。能否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直接关系到企业家魅力形象的确立。

古语说得好:“慈不掌兵。”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企业都有素质较差的人,或者成绩平平甚至起反面作用的人。这些人也许有的很有背景,有的是个刺头,有的甚至与企业家还是亲属。但是他们犯了错,职工看在眼里,企业家的形象便受到严峻的考验。如果你采取果断措施惩处了他,那么威信很快便树立起来。如果你优柔寡断,犹犹豫豫,那么你用几年才确立的形象可能将大大贬值,甚至会毁于一旦。

企业家强有力的形象是通过惩处等措施建立起来的。没有惩处便没有管理,该处分的人不处分,该惩戒的不惩戒,刺头不修理,赖皮不治治,企业家会被人们视为软弱,没有力量。长期下去,其形象便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企业家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惩处措施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确立强有力的当家人形象。只有这样,令出才能行,有禁才能止,上下才能抱团,一起走向成功的彼岸。

火焰法则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进行惩罚,必须照章办事,该罚一定罚,该罚多少即罚多少,来不得半点仁慈和宽厚。这是树立领导者权威的必要手段,西方管理学家将这种惩罚原则称之为“火焰法则”,十分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内涵。

“火焰法则”认为,当下属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红红的火焰,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

1.即刻性:当你一碰到火焰时,立即就会被烫。

2.预先示警性:火焰是红的,摆在那里的,你知道碰触则会被烫。

3.适用于任何人:火焰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

4.彻底贯彻性:火焰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当领导必须具备硬手段,并且实施起来坚决果断。惩罚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执行惩罚之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失去它们应有的效力。

引而不发

部下犯了错误或造成失误,当然要追究责任,要批评、处分、甚至撤职。但在事情和责任没有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要急于处理。如果处理错了或重了,伤了感情,事情就很难挽回了。你如果还没有处理,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你的手里,想什么时候处理就什么时候处理。如果你处理得好,不仅不会伤部下的感情,反而会赢得部下的心,使其成为你的忠实拥护者。

某企业的情报科长因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导致企业领导决策的失误,造成企业重大损失。对于这样严重的错误,总经理完全可以将情报科长撤职。

这位总经理并没有急于做出处理,他分析了两种可能:一是这位情报科长本身不称职,不宜于再继续担任这个职务,另一种可能是“好马失蹄”,由于一时大意而出现判断错误。如果是后者,那么将他撤职就会毁掉一个人才。总经理进一步考虑到,目前还找不到一个更适合的人选顶替情报科长的职务,一旦将他撤职将会影响工作。

于是他把情报科长找来,告诉他自己将要对这一错误做出处理,但具体如何处理没有明确告之。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在这段时间里,情报科长为挽回错误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多次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做出了贡献,同时用事实证明他做这项工作是称职的,上次的失误是意外情况。不久,总经理再次将情报科长叫去,对他说,由于他的贡献本来准备给予嘉奖,但因为上次失误还未处理,故将功抵过,既不嘉奖,也不处分,既不升也不降。这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既没有影响工作,同时又令情报科长以及其他职工心服口服。

在整个过程中,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总经理手里,虽然他没有马上将情报科长撤职,但只要找到合适的代替人选,他随时可以这样做,同时他又通过这段时间考查了情报科长,避免了仓促决策,误伤人才。

另外,他还等到了处理问题的绝好时机,即情报科长立功,功过抵消的处理使情报科长打心眼里感激总经理对他的关照和信任,同时又没有姑息错误,实践了自己要处理情报科长的诺言,其他员工也通过这件事的处理对总经理深为佩服。

总之,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这位总经理弯弓搭矢,引而不发,处处主动。箭在弦,则随时可发,箭出弦则一发而不可收。所以“引而不发”不失为一种处事妙招。

打人不揭短

一般说来,人们并不喜欢揭人疮疤。生来就喜欢揭人疮疤的人是少数。但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暴怒的时候,可就难说了。尤其是领导者,因为人事材料在握,对别人的过去知道得一清二楚,怒从心头起难免出口不逊,说些诸如“你不要以为过去的事情没人知道”之类的话。对于今天该指责的事项,引用过去的事例是不适当的。只有当过去的例子可以作为追究事理原因的资源时,才可以把它拿出来。

如果牵扯到人的问题,感情的问题,那么别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还抓住不放,真太过份了。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只怕是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揭了疮疤,除了让人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忆外,于事无补。这不仅会叫被揭疮疤的人寒心,旁人一定也不大舒服。因为疮疤人人会有,只是大小不同。见到同事鲜血浓淋的疮疤,只要不是幸灾乐祸的人,都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

“并不是我喜欢揭人疮疤,而是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一点悔过的意思都没有。我这才忍不住翻起旧帐来的。”有的领导辩解说。

这并不是不能理解的。如果有必要指责其态度时,只要针对他的恶劣态度加以警戒即可。每次针对一件事比较能收到好效果。集中许多事时,目标分散了,被批评的人反而印象不深。调查表明:凡是喜欢翻旧帐的领导,也喜欢把今天的事情向后拖延。这种拖延的人,指责下属也不干脆。他不能迅速解决问题,就会将各种问题、包括某人过去犯的错误累积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又提出来,完全失去了时间性,这是很笨拙的做法。

企业中的各种事务都要有个完结,这很重要。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努力把现在的事情做好。没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把现在事拖到将来,那么,在将来的日子里,你就得不停地翻旧帐。这是恶性循环,办事越拖,旧帐越多,旧帐越多,办事越拖。

领导要杜绝揭人疮疤的行为,除了要知晓利害,学会自我控制外,还须养成及时处理问题的习惯。不要把事情搁置起来,每个问题都适时解决,有了结论,以后也就不要再旧事重提,再翻老帐。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许多人常常只因听对方提起一件小事或对方多说一句话,便怒火中烧,争执愈演愈烈。夫妻吵架越来越激烈的原因,往往也是互揭对方的疮疤。例如一方口无遮拦地脱口说出:“你过去做了……”此话一出口,情况便无法收拾了。

为什么旧事重提会引起对方如此的反感和愤怒呢?其实不只是夫妇之间,一般人亦然,事过境迁之后,总认为自己已得到对方的宽恕,相信对方必然将过去的事忘了,并从此信任对方。所以,当对方重提旧事时,内心自然愤怒至极,认为原来他只是装作忘记,事实上他仍记挂在心!如此一来,不但从此不再相信对方,且可能因此而形同陌路。

此种心理也可运用在指挥下属的情形中。当上司对下属说“你的毛病又犯了”,相信下属必定感到相当反感。须知上司如果经常重提往事,下属必认为自己的上司就象“秘密警察”一样。从此以后,也许再也不愿向上司倾诉自己的真正想法了。

虽然有很多现实的情况,必须以责备的方式来教导下属,但请切记,绝对禁止再去揭旧的疮疤。

打掉捣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