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6计用人
6909800000019

第19章 勇于加压

用压力逼出人才

主管不患无才,但有时目前在位的人或许不如想象的出色。这时,主管就应多给部下一些机会,给他们以工作压力。常言道棍棒下出孝子,同样,压力下也出人才。

一家外贸公司目前正受到美国开放市场的压力,急需大批谈判人才,无奈朝中无大将,仅有的几个公关部人员都已出差,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经理大胆起用推销科及秘书部的人员,把他们推向谈判桌。这样一回生,两回熟,不久,这班人马就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有些甚至超过公关部成员,公司的利益也得以保全。

可见,做主管一定要有创见,有胆有识,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推销科的人一样也可以担当谈判大任,秘书部的人也未必只会倒茶打字。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惊人的,只要你敢于去挖掘,那么其效力也会大得惊人。

科学家验证一般人的一生只能用掉10%的脑细胞,但一般人都可至少开发到20%,只是人们不都使用,没有压力,自然不会投放更多精力。

因此,作为主管,如何运用掌握的权力,对下属适当施加压力,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塑造出色人才,是要获得成功必修的科目。

(1)创造机会,磨练人才。

公司中的下属一般各司其职,但有时未必是各尽其用,若小王是块做部门经理的科,而你只任命他为秘书,势必会影响他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因此,主管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下属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才会达到人才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施加压力,逼出人才。

有些下属精力充沛,没有压力,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成绩平平,时间一长,必会惰性大发,懒散成性,影响整个公司的效率和干劲。对这样的部下,一定要施加压力,用掉他的过剩精力,一来可以提高公司效率,二来可以满足部下个人的成就感,一石二鸟。

(3)注意适度施压。

人不是机器,再能干的人也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若一味施压,不求适度,那么必会过尤不及,既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又要落个“暴君”的恶名,不但搞臭了自己的名声,又压垮了一员大将,得不偿失。

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因此,要做一名成功的主管,一定要记住适度施压,这是培养人才,建立大业的一大法宝。

激发部下的潜能

打个比方来说,主管对部下的统御就像遥控飞弹一样。

飞弹飞出去,全都是靠机身附带的液体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地上的操纵者只是负责将之引燃,控制其喷射推进的前进方向而已。

部下从事工作,也是借助部下自己本身蕴藏的能量。统御并非从外部注入或增加部下工作的能量。

能够产生统御作用的是,要赋予部下发挥所有能量的动机,并只要控制其强调的方向即可。不管多么优秀的主管也无法将部下用绳索拉着走,或是从后面赶着走,这不是主管该做的事,个人的基本活动乃是部下的自由和权利。

如果将主管比喻为无线遥控,那么统御的法则与指挥的步骤就相当于电波,而相当于电源的,就是主管本身。因此主管就要有正确的信念,并将之充分发挥。

要统御他人进行工作,主管需做到以下几点:

(1)从零开始,循序渐进。

就像要发动蒸汽机,首先得从烧开水开始,而且要花一段时间,这个步骤完成后,就会产生很大能量。

(2)寻找感应,挖掘潜力。

要促进部下发挥最大能量,必须投其所好,抓住部下最感兴趣的地方,以此为诱饵,激发其干劲。

(3)不断调整,创造机会。

有时发现部下最大潜力何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连部下本人也不知道。这就需要主管设立一个流动机制,让部下有机会对各种挑战有接触机会,从中选拔表现突出者,以此来激发部下干劲。

设置“死亡底线”

大致而言,许多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非到截稿日期,总写不出只言片语。但也有另一类型的作家,他们则是先把稿子写好放着,待截稿日子到了就交出去。无论哪一种类型,若能事先规定截稿期限,则对方即使不想去做,也非做不可。这便是先设定目标,以促进人们进行工作的技巧,我们称此为“截止期限技巧”。

许多人也许做过德国克勒?柏林所发明的“判断人们精神机能和性格”的检查。这是一种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个位数加法的练习。由于人各有异,因此,有些人在开始进行时尚能应付,但渐渐地脑筋便不灵活了。当然,也有人能够头脑清楚地一路演算下去。从平均来看,大部分的人在开始及终了时的工作与效果均较好,所以我们称此为“初期努力”和“终期效果”。

正因为人们在从事任何工作期间,都会产生类似的中间倦怠,因此最好能够把“初期努力”和“终期效果”相互连接,使之不至徒然浪费光阴。譬如,与其将3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在午餐之后指示部属在5点以前完成,而部属估算3个小时可完成,离5点尚早,于是拖拖拉拉地不愿意立即着手。不如先预估对方可以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对方配合在截止时间内完成它。对方在此有限时间内,必然保持紧张状态,认为应该马上认真地工作,以便尽快完成。如此一来,就不会浪费某些额外的时间了。

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说实在的,做上司是一桩最容易的事,只要学到一、两个能使部属忙得团团转的方法,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等着领好几年的薪水了。

这个秘诀是什么?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部属拿出“原始凭证”。譬如:当部属呈报书面请示时,其中谈到了许多问题,你若是逐字逐句地看,必定会糊里糊涂。告诉你!不要被美丽的辞句所迷惑,所谓的书面请示,不过是部属罗列了各项解释的报告文书,真正要想对事情有所了解的话,就必须要求部属附上“原始凭证”。

“有什么凭据?有什么法律规定条文吗?有没有计划表?有多少预算?

“先给我看看实物”。

“假使他能拿出原始资料或实物就好了,但也不能就此满足,还要进一步追问下去。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会产生什么结果?”……对这些问题,假使部属能说明得有条有理,那他必定相当优秀,这时你倒不妨夸奖他几句。大半部属都不会作充分的准备,对这些质问,也无法给予完善的答复,他们会以“等我调查后,再来报告。”“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等话来作为搪塞。

这时,你千万不要放松,进一步地命令他限期作出报告,并趁机教导他做这项调查的要诀,如何交涉及参考资料等。待期限一到,就详细听取部属的说明,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再详加质问,而后将其答复和以前的答案,相互比较一番。

“上一次你是这样回答,这次怎么又不一样?”

如果他能说明理由,这表示你的部属有所长进了,当然,这也是做上司的你所值得高兴的事啊!

“威迫”是把“双刃剑”

要使部下的意志屈服,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其感到有危险,或是降薪的危险,或是免职的危险。

所以威迫是强有力的有效的手段。

人如果受以威迫,一定会心生抗拒。这种状态若能持续一定时间,到难以继续忍受时,就会开始产生服从的意志,如果消除其恐惧感,这种意志马上就会消失。

威迫的手段虽然很少用,但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必须彻底消除对方的抵抗意志,否则不会有什么效果。半途而废,只会增加部下的反抗心理。

现代人的反抗心理特别强烈,不服从权威的情绪高涨,因此,只要是有现代化素养的人,很难让其产生恐惧心理,反而是很容易刺激他们的反抗意识。这在年轻职员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年轻人心高气傲,有时反而使主管受到他们的威胁与蔑视,以致局面无法收拾。

因此,主管应正确运用威迫手段。

1.明确威迫手段的缺点。

威迫手段的缺点就在于能积累不安与不满,无法发泄的不安与不满的感觉不断累积,终于形成无法控制的力量,而爆发出来,事态至此将无法收拾。

2.以平时稳妥统御为主。

这种威迫手段说到底是一种权宜之计,是迫不得已时才采用的应付危机的手段,因此平时则要用良性的统御方式,尽量减少危机的积累以及最后爆发。

3.采取威迫手段之后,立刻采用应变的政策和手段。

应立即采取一定措施以消除过度的紧张情绪和局面。黑脸唱完,还要唱好白脸,这样才能使统御恢复正常。

消除自满情绪

进入公司几年之后,对周围的事物大致都已熟悉,工作亦有了一番表现,这时候,年轻的职员就会开始发出“薪水太少了”、“工作没有意思”、“我们不满意上司”等牢骚。

在公司里颇吃得开,而即将升任主管的年轻职员,几乎没有不犯这个毛病的,这叫做“自得症”。对付这种人,惟一的办法就是将他逼到前无进路、后无退步的悬崖上,适时给他一些教训,否则,等到他的气焰如日中天时,后果就很难收拾了。运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里,介绍几个基本的事项:

1.以身作则:在对部属提出要求之前,要率先作示范,不仅给部属任务,自己也要参与。

2.多作质询:“你这样做行吗?”“像目前这种状况,可以吗?”经常向部属发出这类挑战性的质问,才能提高他们的警戒心。

3.提出要求:要求部属拿出具体构想,并要他们贯彻执行。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使他们丧气,要用严格的态度和热诚来支援、鼓励;而在成功之后,更要不吝赞美。对于经常口出怨言、懒散懈怠的部属,这一招是最管用的。

4.追根究底:“你为什么这么做?”“你这种想法,有何依据?”像这样经常的追问,就很容易发现部属脆弱的一面,增进你对他的认识。

5.多方面的指示:“你的想法、做法都太单纯,你知道别人以前是怎么做的吗?”以这类问题引起部属对其他公司、先例、法规、学说、构想等的注意,养成部属事事研究、步步探讨的习惯。

6.不要吝惜赞词:对于以上的要求,若部属都能做到的话,那他必是一位可造就之才,你大可好好夸奖他一番了。

压力的必要性

有时我常听到一些管理者对下属说:“这件事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是上司交代的,所以只好照着做吧!

有更多的管理者虽然认为:“这样的要求不合理……”但还是强迫下属要“努力达成今年的目标”、“就算是加班也要如期交货”。

虽然自己认为不合理,却还要求别人去做,这实在太过分了。当然,这样的指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很多公司大部分的销售量,就是这种上对下施压的情形下完成的;但这种做法却绝对无法提高员工士气。

人在无压力的状况下,很容易放纵自己,所以一般说来,主管可以希望员工提高工作量。但是现场指导者所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和公司的销售目标有差距。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领导者对员工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

聪明的管理者平常就要和下属进行沟通。但只有谈话是无法沟通的,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领导者要知道所属员工的能力。

以目前所属员工的努力标准来看,已具备多少销售能力?(或是生产、处理其他业务的能力)这叫做“标准能力”。

如果稍微施加压力,还能达到什么水准?这叫做“加速能力”。

?此外,应该经常向上司报告所属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现状(市场和机器设备的状况)。

这样一来,上司就不会再有无理的要求。如果还是被迫要求达到不合情理的目标时,又该怎么办呢?

的确,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形发生。在知道自己所属员工的能力后,如果被要求完成超出能力的事,也许是有理由的。所以,领导者要有向所属员工的能力极限挑战之心理准备。

先在心理上做调适后,再寻求下属们的合作。如果强迫下属去做连自己都无法认同的事,那么上司的指示就无法传达,更别提达成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