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细节全书
5296500000043

第43章 做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家(2)

习惯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粗鲁地干预别人的工作过程,这可能是领导者的通病。问题是,这个病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部下就越来越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最为宝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得“弱智病”。那些不信任员工的老板,无论公司事务大小总爱事必躬亲,结果往往严重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宿感,从而会使公司像着魔一样,持续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有的甚至最终导致公司的分崩离析。与此相对照,如果企业主能够和员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能够形成有效的授权和责任机制,那么,无疑会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工作动力,从而能够促进公司业绩的稳步发展。

做到真正信任的三个方面

管理要实现最佳的状态,塑造最高的效率,前提就是领导者对下属或员工做到充分信任。领导者应从几个方面下工夫:

1.加强文化的融合

只有员工发自内心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会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像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的船只,如果水手们都是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使劲,那么能够风雨同舟吗?要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理解,就必须根据客观环境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建立起企业强有力的独特文化及理念,使员工达成对企业文化的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信任才有了坚实的平台。

2.自由交换意见

安排正式或非正式会议作为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途径,当员工之间的了解加深后,他们就能放松自己,并对在组织中工作感到自在。这有助于培养忠诚和凝聚力,要试着让员工了解项目中有关他们责任的所有状况、数字、日程以及记录,但同时也必须牢记在某些特定时刻,还是不得不保守机密。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组织中能比其单独工作时想出更多的主意,要鼓励公开讨论新主意,并保证所有的建议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召开一个新意见讨论会时,可以要求出席者准备2至3个意见与同事讨论,记录所有意见并给予评估,对于无法采纳的意见,应当很得体的予以处理,并给出充分的理由进行解释,鼓励并提醒员工在组织中发挥其专业技能,并经常就与项目相关的意见展开公开讨论。

3.感情疏通

人是有感情的,组织成员工之间有情感关系,如果双方感情好,任何事情都好办,感情不和,就会造成阻力,因此,应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运用感情疏通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把对方都视作“一家人”,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如真诚地肯定和赞扬人,会使人感到自身的价值,遇到了知音,得到了温暖,再如热情地关怀人,将真诚的感情注入人的心灵中,就能唤起被关怀者同样诚挚的爱。既有情感的信任,也有制度的信任。有专家认为,情感的信任是低端的,高端是根据契约的关系形成的信任。人和人之间毕竟是有感情的,无论是制度框架下还是其他形式下的信任,离不开感情这个因素。但是必须尽最大程度把情感与制度分开来,从而推动整个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合理授权是满足下属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北欧航空公司董事长卡尔松大刀阔斧地改革北欧航空系统的陈规陋习,就是依靠合理的授权,给部下充分的信任和活动自由而进行的。开始时,他的目标是把北欧航空公司变成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但他想不出该怎么下手。卡尔松到处寻找,看到底由哪些人来负责处理此事,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于是卡尔松去拜访他:“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你能不能替我找到答案?过几个星期来见我,看看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几个星期后,他约见卡尔松。卡尔松问他:“怎么样?可不可以做到?”

他回答:“可以,不过大概要花6个月,还可能花掉160万美元。”

卡尔松插嘴说:“太好了,说下去。”因为他本来估计要花5倍多的代价。

那人吓了一跳,继续说:“等一下,我带了人来,准备向你汇报,我们可以告诉你到底我们想怎么干。”大约4个半月后,那人请卡尔松看他几个月来的成绩。当然已使北欧航空公司成为欧洲第一。但这还不是他请卡尔松来的惟一原因,更重要的是他还省下了50万美元。

卡尔松事后说:“如果我先是对他说:‘好,现在交给你一件任务,我要你使我们公司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现在我给你200万美元,你要这么这么做。结果怎样,你们一定也可以预想到。他一定会在6个月以后回来对我说:‘我们已经照你所说的做了,而且也有了一定进展,不过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也许还需花90天左右才能做好,而且仍要100万美元经费。可是这一次这种拖拖拉拉的事却不曾发生。他要这个数目,我就照他要的给,他顺顺利利地就把工作做完了,也办好了。”

可见,合理的授权的重要程度有多大。

不愿授权和不会授权的领导者,将给自己积聚愈来愈多的决策事务,使自己在日常琐碎的工作细节中越陷越深,甚至成为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由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种领导者最后不得不“分给别人一点”。到此地步,有些事已一拖再拖,另一些事可能根本无暇顾及,导致许多需要领导者处理的大事却搁在一边。另外,下级的积极性也受到压抑,工作失去了兴趣和主动性。所以,作为领导者,贵在学会科学地授权。通过合理授权,使领导者重在管理,而非从事具体事务;重在战略,而非战术;重在统帅,而非用兵。通过“分身之术”,有利于领导者议大事、抓大事,居高临下,把握全局。

合理授权的两大作用

合理的授权有以下两点作用:

1.满足下级的自我归属感

合理的分权,有利于调动下属在领导者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下属的工作情绪,增长才干,培养人才,使上级领导者的思想意图为群体成员所接受。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要创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能使下属在理性上和情感上都融入工作。授权是促使其加入的一个战略方法。善于授权的领导者能够创造一种“领导者气候”,使下属在此“气候”中自愿从事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

这些成功的领导者是通过信任下级,给下属提供充分加入有意义工作的机会,以此来刺激下属的工作意识。领导者对下属的看法要积极,要有“多给他们一点”的态度,激发下属产生“核聚变”;挖掘潜力,让众多大脑都开动起来,充分发挥下属的技能和才干。领导者若不授权于下属,那他不但无法充分利用下属的专长,而且无法发现下属的真才实学。因此,授权可以发现人才,利用人才,锻炼人才,使领导者的工作出现一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局面。

2.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需要

领导者合理授权,有助于锻炼和提高下级的才干,提高领导者体系的总体水平,从而提高领导者效率。领导者的合理授权使下属获得了实践机会和提高的条件。随着下属在实践中学得更多的真知,领导者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授予他们更多的权力和责任。应该说,领导者要属下担当一定的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敢不敢授权,是衡量一个领导者用人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领导者对部下不放权,或放权之后又常常横加干预、指手画脚,必然造成管理混乱。另一方面部下因未获得必要信任,也会失去积极性。而合理的授权则有利于增强部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种最理想的授权人选

授权是一项原则性强、政策性高的严肃工作,必须谨慎郑重操作。除了审慎地确定授权范围和程度外,选择好的受权者特别重要,受权者即接受上级所授权力和责任的个人。受权者如果选择失误,出现难以预料的授权后果往往不可避免,还会给领导者留下后患。因而,不夸张地说,选好受权者,是授权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选好受权者,必须对准受权人做细致地分析和了解。

准受权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特长和工作经验?他最擅长承担何种工作?是否可以担负管理职责?

准受权人目前担负的工作与拟授权的工作关系是否紧密?目前工作绩效如何?

准受权人应被安排做何种工作才能尽可能地调动他的工作热情和潜力?

哪项工作对准受权人最富有创造性?他对哪项工作最关心、最感兴趣?

现实生活中,具有下面特点的个人,往往是受权的理想人选。

1.大公无私的奉献者

有的人尽管工作能力强,但如果让他多做些工作,就讨价还价,只顾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或者工作稍有绩效,就想回报;既干着工作,又时时想着谋私;一旦工作中投入大于产出,就满口怨言。这种人往往不能赢得群众,尽管他有时显得很精明,但往往只是“小聪明”而已。

2.不徇私情的忠诚者

他们往往办事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对错误言行和时弊敢于直言不讳。如果大胆授权给他们,领导者得到的将是可靠的支持和帮助。

3.善于团结协作的人

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协调组织能力强,善于理顺人际关系,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来取得。现今社会中那些善于同舟共济、情感沟通的公共关系人就是准受权者。

4.善于独立处理问题的人

这种人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并善于发现某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善于处理复杂棘手的问题;善于提供有价值的独特见解。他们能弥补领导者知识的盲点,授权给他们,往往能解决难题。相反,那些遇事无主张、凡事都要向领导者请示汇报的人,往往不能成为准受权者。

5.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这种人属于实干家、活动家,办事能力强、开拓能力卓越。工作中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如果授权给这种人,往往会开拓新的工作局面。比如能力挽狂澜的汽车大王艾柯卡、从荆棘中走向坦途的尤金尼·杜尔奈、具有创新信念的肯尼伍兹钢铁公司总裁贝尔等人都创造了商业经营管理的奇迹。

6.那些犯过非本质的或是偶然错误并渴求悔改机会的人

这些人在犯有错误、失去某些尊严和荣誉后,多少有些失落感。其最强烈的愿望是别人给他们挽回损失的机会,并渴求重新恢复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因此,领导者在充分认识到这一心理后,如果大胆接受他们,他们会因重新得到信任和尊重而拼命工作,即使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他们也会愉快地去做。

留一个缺口给你的属下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

“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一个缺口给你的属下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这么简单。在现实管理当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针对“缺口”所做的文章其实很多。

台湾某电子企业获准在上海投资。一位MBA毕业生荣幸地被选作大陆方面的二把手。在公司落成典礼之后,按照行程,老总要接见各方面的人员。但是有一些重要的见面最终被取消了。当这位新人对老总提出建议的时候,老总拍拍他的肩膀说:那这件事就委托给你了。

果然,这位MBA带着这份重托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行动。很快,在这种“不完美”的答案中,各位相关人士认识并且接受了这位年轻的新人。随后的工作,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留一个缺口给下属正是体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目标—手段”论。

领导的最佳方式是上一级把握目标,下一级提供手段,而这一级的手段,又转化成更下一级的目标。一个领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目标与手段传递的过程。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的老总都是第一代创业者。这些人就好比是当年的马上皇帝,自认为是文武全才,在各个方面都争强好胜,结果造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局面。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曾经说道: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有为人下的胸怀,才能吸引群贤毕至,以沧海的低位自居,才有“百川到海”的澎湃。

湖南某机顶盒企业老总刘某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作为20世纪70年代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不乏优秀知识分子的智慧,而在商海中从餐饮业转战到IT销售再到房地产,然后是机顶盒OEM,每一步的成功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商战高手的勇气和魄力。这样一个人应该说有理由自信。但是过分的自信正逐渐让他的企业远离发展的轨道。

用他的话说,自己现在正“求贤若渴”,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使得他很难在自己的工作中留下一个“缺口”让属下去完善。所以,刘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累,真的很累,没有值得信赖的属下。

可靠的属下往往不是招聘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没有机会锻炼,一个再好的人才也只能去纸上谈兵。即使谈得再好,在实战的时候,也会像赵括一样一败涂地。所以这个时候,留下一个“缺口”让属下去完善就显得异常必要。

在放权的时候,有的领导会放心不下,惟恐下属会搞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所以常常偷偷监督或者越级调查,结果导致下属工作难以展开。

另外,当你的下属在工作中出现缺口的时候,你会怎样看待呢?

其实在很多老板勇敢地为自己的工作留下缺口的时候,却很难宽容下属的工作留下缺口。尽管从理智上来说,他清楚地知道下属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领导力。

是的,当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被摒弃之后,管理的词典里就没有完美主义。上一级留一些缺口,让下一级有介入的空间,往往是最实用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