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很多年了,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够。小的时候看热闹,看乔峰燕云飞骑如虎,不亦快哉;看张无忌一套太极拳武当立威,不亦快哉;看令狐冲每剑挑瞎一名嵩山恶棍,不亦快哉;看杨过一柄玄铁重剑压住金轮法王,不亦快哉……稍微长大一些了,才学会了看风致,看冷暖,看人情。
我小的时候,是很乖的孩子,我妈带我去串亲戚,根本不用操心我到处给她招灾惹祸。一本武侠小说就可以打发,懂事得简直令人心碎。后来等我长大了,我妈也感慨说这个孩子越长越回去,退起步来简直一日千里,也不注意控制节奏,这样退步下去,就该祸国殃民了。
第一次看到金庸的小说,是在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小时候和我妈去我大舅家,说实话我大舅家破破烂烂的,没什么好去的,但我娘每次邀我前去,我还是欣然接受。因为大舅家的表哥是个武侠小说迷,虽然格调不高,谁的书都看,但是以量取胜,动不动就吹嘘自己看过一千几百本的,家中倒颇有些藏书。虽然高雅共粗俗一色,精华与糟粕齐飞,也能吸引我幼稚的眼球。作为一个爱好武侠小说的开蒙者,这实在是一个不幸的情况,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垃圾,是正是邪全部要靠自己的鉴赏能力。
话说那一次,我看到大舅家的床上有一本《今古传奇》,信手拿起来看,马上被一篇叫作《连城诀》的小说所吸引。当看到血刀僧施展诡计,“落花流水”四位大侠一一被办的时候,真是目不交睫地痴迷。(后来想这四位大侠结局悲惨,实在也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起得不吉利,如果四个人合起来叫“出门见喜”,结局也未可知。)
那是我看金庸的开始,后来把金庸的小说全都读过数遍了,才发现这部小说在金著中的地位其实不能算高,算作第二等中的中上也有点勉强。尤其是结尾,收得有点匆忙了。金庸的小说大都喜剧收场,但花好月圆、千里婵娟的结局,远远没有苍凉寂寞的结局扣人心弦。我不太担心幸福的韦小宝、令狐冲和段誉;乔峰却永远让我怀念。长河落日似血,大漠风烟连城,纵算乔峰威如虎,可怜千里独行,长夜一曲江城子,弦断有谁听?
看过这部小说之后,我的眼界明显变得高远,一般的小说再也无法入眼。不过说到这里,要说说一个叫作金康的人。我在多年的武侠小说阅读生涯中,曾经读过全庸的书,读过金庸巨的书,读过金庸新的书,还读过全康的书,看完心情大致相同,基本上都很悲愤,觉得感情受了欺骗,还虚度了青春。
后来学会一点小小的阅读技巧,那就是直接翻到书的中间,随便挑一段来读,如果写得还能吸引我读下去,我就回到书的开始,认真地把它读完。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很多狡猾的伪作者,只会把开头写得花团锦簇,但是缺乏后劲,写到后来笔力明显不支。(而金庸的书倒很像是他所描画的降龙十八掌,越到后来,笔力越无穷,常常生出令人意外的惊喜。)唯独这位金康先生,曾经写过一部叫作《神箭金雕》的小说,号称乃是《射雕英雄传》的前传,写的是五绝年轻时的逸事,笔法相当不错,很有点还珠楼主的风韵。(还记得他给段王爷起名叫作段锦。)
这是唯一一本我可以打70分的假冒金庸小说。当时我觉得有点可惜,这个人不好玩,其实以他的文字,何必一定依附别人的名字?后来长大了,经历了很多事情,就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要你无可奈何地去做,纵使你惊才绝艳,也须低眉顺眼,因为你得活下去。
《倚天屠龙记》是我看到的第二部金庸小说。我已经忘记了为什么那天我没去上学,只记得从红日初升看到残阳如血,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看完了一整套4本《倚天屠龙记》。我现在还记得那套书的出版商叫作宝文堂,整部书装帧得精致古雅,里面有很多白描的插页,线条疏朗却明媚动人,很符合人情小说的风致。
关于这部书,我后来看过很多评论的文章,主要的观点大同小异,那就是不喜欢张无忌。我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那就是我很喜欢张无忌,因为觉得他和自己在性格上很像。很多人都说张无忌性格软弱,但我知道那是因为他生性善良、心肠柔软,所以缺少杨过与乔峰的果敢决断。金大侠说他不适合当政治家,我想不当就不当,也没什么大不了,且挂冠远去,江湖深处,自有快活地。
我拥有的第一套《鹿鼎记》,也是宝文堂出版的,价钱还记得很清楚,27块钱。那是我拿到的第一笔奖学金。(那一年我上初一,由于在一次作文比赛上获了奖,所以得到45块钱的奖金。)在遥远的十几年前,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钱还没在怀里捂热,就于当日花了出去:16块钱买了一套《三国》,27块钱买了这套《鹿鼎记》,剩下的两块买了冰棍儿。
说实话,这部书原先我并不太喜欢,因为男主角不像一个主角,不帅,爱搞怪,净耍无赖,真他娘欠踹;偶尔做点好事还要靠紧要关头的一点灵明不泯,真是难以让人喜欢。我有角色代入的坏习惯,所以喜欢乔峰、杨过、令狐冲,对于韦小宝,除了拥有七名老婆让我羡慕,愿意代入之外,其他实在没什么兴趣。对于女主角我也有话说,好多人都喜欢双儿,我却只嫌她像个跟屁虫,这样没有智慧的女人,也只好来配韦小宝。如果非要喜欢,我倒是宁可喜欢小郡主,天真烂漫之外还有一点灵气,为人也大方,毕竟出身天潢贵胄。
说到韦爵爷的7个老婆,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我觉得金庸大侠好像是在为韦小宝凑老婆,有点强买强卖的感觉,好几个嫁得都有点不清不楚。
苏荃情势所逼,以她的身世经历,想必曾经沧海,小宝再如何机灵,也不过是个孩子,苏大姐是否能真心地喜欢这个孩子,实在值得商量。
方怡根本不爱小宝,所以为什么嫁给小宝简直是个谜题。顺便说一句,我极不喜欢方怡,做了坏事还能不动声色,真是可怕。我若娶了这样的女孩子,一定常做噩梦。方怡可以与周芷若结拜为姐妹,互相切磋恶毒。
曾柔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既无个性,也不可爱,不知道金大侠安排这样一个人物,意欲何为?沐剑屏说过啦,只有她和双儿是小宝的良伴。就算小宝艳福无边,双姝也已足够,何必一定要凑数字?建宁公主心理有问题,和她同床共枕,也要捏把汗。
阿珂最后说。她是我心中仅次于郭芙的第二个讨厌的女子——从她选择配偶的标准来看,实在是个庸俗不堪的女子。(当然,韦小宝也不怎么样。)从头到尾阿珂也没爱过韦小宝,如果将来有机会红杏出墙,我很替小宝捏把汗。如此看来,韦小宝纵使眼下享尽齐人之福,将来的福祸也难说,所以不羡慕也罢。
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小的时候喜欢段誉,原因浅薄,只是因为他是个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拥有赤子之心,以他的财富地位,殊为难得。但是长大了觉得他有点看不穿,明明口中信佛求佛,红尘中的芳华却割舍不下。却不知青丝红颜只是幻象,如花美眷转眼尘土,段公子缘何参不透?长大了喜欢乔峰,一身的王者之气,狮子一样的男人。而且铁汉亦有柔情处,百炼钢成绕指柔。一掌打死了阿朱,天哭地哭,小马也哭。哭完又笑,庆幸自己没有那样雄浑的掌力,不会把自己心爱的姑娘一掌打死。
也喜欢杨过,百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姑娘的眼波温柔得像春水,过儿却说,兄妹之情,皎如日月。温柔地坚持让绝情谷底悠长的岁月变得短暂。岁岁年年风霜苦,回首却见龙女花。杨过本无过,何必字改之?如若叫杨过,不如字不悔。——纵然有过,心亦不悔。
不喜欢小龙女,自私地只认识杨过。若不是安排了16年的绝情谷底,她如何捱得过人间的风刀霜剑严相逼?
特别喜欢郭襄,有男孩子的豪爽大气,也有女孩儿家的灵秀温柔。无忌若真无忌,襄儿方为佳侣。管他武当峨嵋,且荡舟烟波上,一曲采莲子,莲子清如水。
也喜欢潇洒的令狐冲,却不喜欢一会扭扭捏捏,一会杀气腾腾的圣姑。若那林师弟波澜不惊地当他的少镖头,大师兄也该和小师妹携手仙山中,云深不知处。看到岳师妹哼唱福建小调,小马陪着令狐兄垂一滴英雄泪;看到岳师妹新妇红装,喜上眉梢头,小马再陪令狐兄垂两滴多情泪;看到岳师妹香消玉殒,魂归华山,小马转过身,轻轻叹口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从此生死两茫茫。
也喜欢金蛇郎君,满身邪气但真情如斯——可以做黄老邪的好兄弟,袁承志不够格。
不喜欢慕容复,有眼无珠,若有阿碧伴我,什么大燕复国,千年之后皆尘土,英雄纵有冢,谁人识得慕容复?不如隐入万里烟波,有明珠相伴,举杯邀星月,一醉千古。
不喜欢阿紫,纵然辩白情深似海,如何让我相信她能伴我浪迹湖海,一生无求?我担心有朝一日她玩腻了,我也被做成铁丑。
不太喜欢黄蓉,每次提起她总让我想起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幸亏遇到靖哥哥,否则怕也是丢了卿卿性命;尤其不喜欢她在神雕中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庸俗不堪的家庭妇女,一点不大气,还护犊子。郭大侠名满天下,却管教不好青梅竹马的蓉儿。
太不喜欢温青青,简直一无是处——阿珂好在至少明眸善睐,肤光似雪——她连这个都没有,也只有平庸的袁承志能够忍受她。
杨过、令狐冲、乔峰、郭襄是上上人物;
金蛇郎君和段誉是上中人物;
张无忌只是中上人物,但是可以做温和的好朋友,还会乾坤大挪移;
慕容复、阿紫、黄蓉和温青青都是下等人物;阿紫是下下人物;
韦小宝可能也是上上人物,只是现在的我还太小,这样深刻的东西我还不能理解。
三 我的黄金时代
(一)
我出生的那年是马年,那个月如果按照天干来排,属马月,我本身又姓马。上学的时候,听说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号称“五马奇人”,何谓五马?乃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再加上姓马。我没那么大的福分,所以想当个三马非奇人也不错。
在起名字这个问题上,家祖体现了很不负责任的精神。他解放前毕业于法政学堂,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却不肯费点心思给他孙子起一个不太难听的名字。那个名字叫什么就不说了,幸亏家父还有点独立思考的精神,坚持去掉了最难听的那个字,结果变成了我现在这个不尴不尬的名字。一个月之前,我办了一张中信银行的信用卡。那个销售人员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扯着脖子喊:“请问您是牛津先生吗?”小马:“……”反应过来之后我只好说,我倒是挺向往牛津的,但也不用起这样一个名字吧,显得我那么卓尔不群。
家父家母都是响应号召到边远山区插队的知识青年,遇到当地铁路招工就留了下来。我妈现在还常常揭一点家父的老底,话说他老人家当年是民兵连长兼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小小年纪却也留着神气的小胡子冒充成熟。
按我妈的话来说,我爸每天的主业就是到处去开会,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天地来锻炼,可不是号召他们来广阔天地开会的,言下很有点愤愤不平。我揣摩家父当时的感觉一定好极啦,所以左倾的思想常常占上风。具体表现是,常常严肃要求知识青年加强思想学习,好好改造,过年不要回家,要和乡亲们在一起;要是非想回家,那就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走回去,体会一下全国大好的革命形势。
我听完了之后实在为他老人家捏一把汗,觉得他当年想了这么多遭人恨的馊主意,竟然还安然无恙,也算是个奇迹。我无法获知当时他手下的群众是不是都把牙咬得咯咯响,反正我妈一提起这段往事,常常把牙咬得咯咯响——我妈现在是太极拳的二级裁判员,所以还可以把牙咬得更响。
我76天的时候,我妈用一床小被子紧紧地包住了我,把我带上了开往山西的火车。列车一路颠簸,途经39个山洞,通往我的黄金时代。
(二)
现在来说说我童年所居住的地方。那是依山而建的几排平房,房子的后面是高大的土山,一条坡度很大的土路连接这些房子和小小的火车站。房子里面住的都是火车站的家属。这里铁路系统的潜规则,小孩子都不好好上学,十七八岁就接老子的班,成为铁路工人。所谓子承父业,无穷匮也。所以我爸妈的同事也同时是他们的亲密邻居。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胆子很小但心肠很好。作为此地为数不多的外地人,我爸我妈受到了规格很高的礼遇。
那个时候我家的房前种着很多蔬菜。(其实每家的房前全都种着蔬菜。当时所有的人家基本上都种了西红柿,到了收获的季节,小朋友们玩累了就跑到自家地里摘几个西红柿,由于不洒农药,往衣服上蹭一蹭就能吃。不像现在,西红柿看上去粉嫩可爱,咬一口就后悔。无论买来什么蔬菜,都恨不能在水中泡上一天一夜,才有勇气入口。)
菜地的后面是一个鸡窝,我妈养了很多鸡。那些鸡每天都兢兢业业地下蛋,所以我妈很喜欢它们,我爸还因此每天早上可以吃一个新鲜的生鸡蛋。等我稍微长大了一点,那群鸡和我爸我妈的幸福日子到了头。我不像其他野蛮的孩子一样整天把鸡撵得满天飞,而一般选择静静地趴在鸡窝边上观察它们下蛋。那些鸡全都很害羞,被我看得实在不好意思,后来就不太喜欢在我家的鸡窝里下蛋了。我把所有的鸡全都得罪了之后,我妈就再也无蛋可收,我爸再也无蛋可吃。这样的结果让我妈很悲愤——她收不到蛋,又不能像养宠物一样地养着这群鸡,所以只好把它们一一杀掉。这正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件事情让我着实郁闷了一阵子——我家无鸡供我观看,于是我只好跑去看别人家的。最后搞得方圆几里的鸡看到我就落荒而逃。
我开蒙算比较早。家父一向重视启蒙教育,所以很早就开始教我认字。那时我的床头有一个牛皮纸做的小袋子,家父每天早上临上班前都会准备一张卡片,上面是一首唐诗,不认识的字标注着拼音,我当天的任务就是要把它背下来。
我每天早上起床,迷迷糊糊地就会去摸这张小卡片,躺在床上先读两遍。当我看到这是一首五绝的时候,感觉会很兴奋,因为只有20个字。最怕的就是李杜,动不动就是上百字,我想这些人写了散文却要冒充诗人,真是不害臊。
对于这些诗歌,家父讲解得不多,只是让我硬背下来。后来看到《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教导张无忌练拳,也是不加讲解,只让小孩子生生地把口诀背下来。长大后,里面的道理懂得了一些,明白了记住那些诗句其实不重要,训练的其实是对汉语的感觉。
我师王小波曾经说过,诗人出身的翻译家,翻译出的作品一般都不会太差,即是因为他们已经洞悉了汉语的韵律性,文章写得再散,也有韵律可循。比如王道乾老先生,还有穆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