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一是跟整个行业供需情况有关,如果行业本身供大于求,那么就是下游决定上游,如果是供不应求,就是上游决定下游,亦即所谓的“卖方市场”;二是跟企业自身的情况有关,如果属于行业龙头,且市场份额很高,处于强势的垄断地位,就既能决定上游,又能决定游;二是跟业集中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业集中度4,并具有一定的垄断竞争格局,自己在产业链中就会拥有很强的话语权,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客户,都会受制于己方,如果行业集中度很低,一盘散沙,则很容易被客户和供应商牵着鼻子走,既决定不了上游又决定不了下游;四是要看行业发展阶段,在行业导入期,你的发展自然受制于下游渠道和终端,当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你就是下游的老大,行业进入成熟期,你又会受制于下游在经济整体呈现“买方市场”特征的今天,“上游决定下游”,“下游决定上游”这类概念,还是比较适合应用在演讲场合,可以非常有效抓住听众,引起他们的兴趣,并能收到良好的现场效果。但假如我们从事商业模式的选择和运营活动,就必须要从更精细的角度来把握这一问题,不能让概念和口号把自己忽悠了。
企业与外脑,露水鸳鸯还是百年夫妻?
任何个人和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趋同化的封闭系统,导致思维盲区,非借助外力难以破除。正是因为如此,内部团队有内部团队的优势,外脑也有外脑的优势,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没有谁比谁强的问题。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与培训、咨询、策划和调研等外脑机构之间的合作,是按照项目进行的,一旦项目结束,合作关系亦即终止。这样虽然方便灵活,但也会存在很多缺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相互之间磨合程度不,难以方,导致性,
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与外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建立一的,为一、等,以方。在方互和下,外脑业以企业展的,也会到。
外脑机构往往会同时服务几家企业,甚至会涉足更多行业。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优缺点,A行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放在B行业可能就是颠覆性的,通过这种嫁接,容易产生一些对客户极具价值的东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外脑的一个优势。
在实践当中,企业应当对外脑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外脑再好,也只能当作一种补充,而非全面包办,以免形成完全的依赖性。外脑虽然在某个领域会更专业一些,但同样无可避免地存在着思维盲区,我们在利用外脑扫除思维盲区的同时,还须用自身智慧弥补对方不足。
如同其他领域的战略合作一样,企业的战略合作外脑,也可以有好几家,彼此在服务上有一些差异,并让他们相互竞争。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必须引入“外脑管理”概念及模式,以便让其发挥更为积极的“智囊”和“幕僚”作用。
党建共建公关,国企抱团的必杀之技
国企当中的党团组织,是中国本土企业的一大特色。尽管目前绝大多数国企,已经实现了“党委领导下经理负责制”向“经理老总负责制”的转变,党团组织在国企当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在经营方面由前台退居幕后,但依旧是国企非常独特的资源。
在近几年的市场实践中,某些企业与同属国企阵营的供应商以及集团用户,与时倶进地开发出了“党建共建”合作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公关效果,该模式具有丰富和切合实际的内涵,与单纯的企业之间“党团工会联谊活动”有着本质区别:
一、围绕“增进沟通、密切合作、文化互动、和谐共进”的活动宗旨,以“共同参与,共建共享”为主题,开展“同上一次党课,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同搞一次密切合作关系研讨”等党建工作交流活动,共享新理念,共研新方法,促进双方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供应链价值管理。
以方,色程,进廉政诚信建设,组织专业技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管理的优化和产品与的。
三、开展“明宗旨、强信念”的党课教育行动,“重民生、促和谐”的联谊会、演讲会以及“求进取、强体质”的文体赛事、“拓眼界、看发展”的爱国主义参观行动、“献爱心、讲奉献”的志愿者行动等。
四、合作发展展开共同研究,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努力追求双方资源配置的协调,共同应对挑战,开拓创新;做好管理文化的交流,优化价值链,同时共同进行战略研究,明确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推进“管理一体化、供应一体化、研发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
这种新兴的“党建共建活动”,有的是在总部层面展开的,有的则是以“属地化分支机构”为单位开展的,所联系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之前就与本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实质上是国企之间“抱团营销”的一种体现。
通过与行业用户及有关供应商之间的党建共建活动,企业党委系统由营销活动的幕后走向了前台,从而使党组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化企业一体化进程
这种3党建共建活”,以有合作及层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增进了解,促进彼此认识对方更多部门的人员。日久天长,双方之间的合作就会变得更加顺畅。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具有公关色彩,开创了国企之间的全新合作模式。
其模式虽然名为“党建共建”,但实际内容却远远超越了这个范围,延伸到了管理经验和理念共享、降本增效、供应链价值管理等方面。共同进行战略研究,明确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推进管理一体化、供应一体化、研发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等领域,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比较正式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专题式分享的沙龙,其实用性价值日益得到突显。
由于企业党委的组织成员在各自单位内部,基本上都属于各主要部门的领导或者是业务骨干‘他们在各自领域基本都拥有非常高的业务素养‘由他们与合作企业的党委成员进行交流‘在专业领域更能碰撞出新的想法,对于提高彼此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会很有帮助。
战略合作中的综合商社拟制模式
2005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开始,我国大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空前加强,目前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与曰韩的综合商社模式比较类似。梳理起来大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以集团公司的名义,集合下属各业务板块,扎堆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尽最大可能向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企业渗透势力,在策略上要结成深度利益共同体,使大家谁也离不开谁。本质上是大企业之间进行“抱团”,提高彼此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联合舰队。
当业务往来到一定程度,集团公司老总,亲自带队到市场上走访关联企业,展开公关攻势。一般来说,特大企业公司最高层亲自出马跑市场,基本上是跑马圈地,到处拓展建立战略合作,通过更多的利害关系安排将大家紧紧捆绑在一块儿。
与业相合合协同同
发同共商务,
品一揽子服务计划,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甚至还会交叉持股。最终使得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荣辱与共、休戚相连,战略合作的内涵得到了最大限度挖潜。
强化与用户行业的协会组织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合作,同样可以建立相对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合作形式上,可以实施多元化,涵盖直接加入协会组织、参加各种研讨会议、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产品认证推荐、开始技术交流活动、推行集中沟通计划、实施同步研发战略、一同参与产业调研、积累典型应用案例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些特征上来看,这种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这种情况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市场行为导致的,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之上,而且依旧有竞争存在。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不会在某个方向上只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最起码会保留三家合作伙伴相互竞争,以确保供应链与贸易链上的安全。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大偖们的游戏。
5损也是一种盈利模式?
有没有搞错?亏损也能是一种盈利模式?我在这里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的确是这么回事儿。亏损跟盈利模式之间并不必然发生冲突,二者相互是有交集存在的。只要最终能够将负数对冲掉,在某个特定环节和阶段,一定限度的亏损是可以接受的。
盈利模式往往是由几个具体模块组合而成的,谋大局者更多追求的是整体效果,为此可以牺牲局部和短期之利益。只是随着企业实力以及可动用资本的不同,这种“局部”和“短期”的内涵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着明的。
这里的“局部”,可以是一个县城,可以是一个省份,也可以是一个国度;这里的“短期”,可以是一个星期,可以是几个月,也可以是一两,可以是。资段不,以及模大,“局和”的。
在强大的持续性海量融资能力下,一个新项目完全可以通过长达数年之久的战略性亏损,让用户形成深深的依赖,并在特定领域构建起绝对垄断地位。在成长道路上,完全凭借此招来碾碎其他所有竞争对手,并给后来者设置极高的壁垒,在当今世界具有较强可行性。
对于中小资本的创业者而言,这无疑会被视为“挟资本威力野蛮屠杀”行为,是对市场自由竞争的粗暴践踏。但无论怎样,此种现象在资本时代,已经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了,不会因你个人好恶而发生丝毫改变。类似问题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表现更为突出。
这就意味着在商业模式趋同的情况下,谁能赢得资本谁就赢得未来。作为盈利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亏损手段,必须建立在自身实力或者融资能力超级强大基础之上。如果脱离这个能力,只能算作一种不太理性的“自杀”行为,脱离商业本质,成为变相的公益活动。
移民的竞争力为什么会强于土着?
任何城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能够定居下来的外地人,其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要相对优于本地人。这并不是说外地人有多么优秀,而是身在异乡,侨民的初始条件远远赶不上土着,你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生存下来。换句话说,能在他乡长期发展的,其能力等各方面的条件,自然不会太差。
由于侨民一般都很勤奋,会给土着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大多数城市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排外”倾向,侨民与土着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毋庸置疑,侨民总会不断冲击着土着的惰性,挑战着系统中来的会侨民犹如鲶鱼一样,会不断给系统,以及土着带来活力。在现实中,侨民比例越高的城市,对外地人越包容的城市,其经济发展也会越具活力,表现出更好的增长弹性。人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要素,支持自由迁徙,可以推动市场经济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任何系统,如果缺乏外来的新鲜血液,在观念和思维上都会日益趋同,最终导致“群体性封闭”。一个组织是这样,一个城市是这样,甚至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会是这样。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更多城市正朝着移民社会的方向发展,人口流动魅力也将日益突显。
价格体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分配关系
价格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其意义不次于人类发明了火。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上无数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类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关系。从其终极意义上来看,价格在具体交易过程中执行的是价值度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