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智慧:公司正能量
5170400000016

第16章 企业战略篇(3)

我们必须为每个产品赋予一定的价格,千万不要简单强调“无价”,“无价”在意味着“无可宝贵”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价值”。“无价”状态下,任何交换根本就无从实现,别人难以给你报酬或者补偿,你拥有的资源也无法套现。价格是货币派生出来的一种功能,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货币顺利发挥作用,或者说促使交换更为顺畅地实现。

如果放在整个社会体系中进行考量,货币又实实在在是财富的分配手段,而价格则是财富分配的比例关系。一个经济体系能否正常运转,自然跟货币以及商品价格的绝对值有很大关系,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比例关系。

价格变化,亦或各类商品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实际上就意味着社会财富分配结构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某类商品价格太高或者出现暴涨时,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的分配,就会向生产这类商品的部门倾斜。

某类商品尤其是必需品在社会价格体系中的比例过高,财富和其他社会资源就都会往提供该类商品的行业集中,在价格比例或者分配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其他生产部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会被深深抑制,难以得到有效释放。

谈到这里,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来另外一个逻辑,就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最为关键的不是货币的绝对数量和价格的绝对值,而是纷繁复杂的各类商品价格(差价)之间的比例关系,一个均衡的比例关系,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祉。

假如这种比例结构基本均衡,无论出现通货膨胀还是紧缩,无论商品表面的价格是涨还是降,对老百姓的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假如这种比例结构失衡,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无论是涨还是降,社会的有效需求都难以真正释放出来。

社会进步的标准,可以建立在一个基本指数上面,即原有日常消费项目及数量,以目前的价格衡量,在收入当中的比例,是升还是降。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比例应该是在逐步降低,或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品和劳动力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整体上应该朝有利于社会大众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能力去消费社会上新兴的商品和服务。

货币的本质及其六道轮回

从货币的演变历史来看,经历了以物易物、金属铸币、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等发展类型,但无论其如何演变,具体形式怎样,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换媒介以及价值尺度。只要能有效具备这两大价值,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是可以用来充当货币的。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以上5种形式基本上可以代表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后来的发展阶段上不可能再出现前面几个阶段的货币形式。事实上,人们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者特定的交易中,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来作为货币,是考虑其现实的便捷性和其他一些具体因素的。

这也就是说,尽管货币的表现形式在整体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发展阶段性,但在某个特定条件下,人们会采取哪种形式来作为货币,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法定货币形式由于恶性通货膨胀等原因失去信誉,主流货币供应严重不足,或者交易者手中主流货币极度匮乏的状况下,人们就会选择其他货币形式进行交易。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有了纸币和电子货币等非常“先进”手段的情况下,货币处于“高度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在很多具体的交易中仍存在以物易物,或者金银充当货币的现象。我国早在北宋时期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由于元代纸币的泛滥,到明清又恢复到了以银本位为主导的货币体制。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由于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很多人在日常交易中,不得不采用以物易物这种最为原始的货币形式。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手中的人民币比较短缺,当时以小麦、大豆、淀粉、胡油交换日常用品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到了纸币和电子货币“一统全球”的今天,很多专家和学者还以“法币”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金银价值超常稳定为由,主张为了人类的福祉,全面恢复金银本位的货币体制。

“以物易物”这种方式尽管原始,但在目前国际贸易中也屡见不鲜,“项目换石油”、“工程换资源”其实质就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尽管未来货币形式还会有所创新,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以物易物、金属铸币、金银、纸币、电子货币这5种形式还会在具体交易中出现,金银本位固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并不能够彻底取代其他货币形式。

高技术含量就意味着高附加值和高利润吗?

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办法是提高技术含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意味着更高的利润: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意味着更低的利润,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一定比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更赚钱,或者说高技术含量就意味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意味着更大的话语权。

经过许多年一些专家和媒体的再三宣传,这几乎以一种“真理”的形式,深深地印入了人们的脑海里,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事情果真如此吗?实际上这更多是一种流传很广的传说而已。类似近乎常识的一些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稍有点常识的人们都知道,铁矿石的技术含量要比钢材甚至是生铁低得多。然而近些年来,必和必拓(BHPBilliton)、淡水河谷(CVRD)以及力拓(RioTinto)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通过连年大幅涨价赚得盆满钵满,我国钢厂利润却一再滑坡,利润率难以与他们同日而语。

在历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方虽然每次都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被迫接受对方提出的价格,连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基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众多评论家再三分析:其原因多归结为国际铁矿石供应的高度垄断性,而作为需求方的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

这一“铁矿石怪圈”:不但是对我们业已形成的高技术含量逻辑的一顿当头棒喝,同时也揭示了高附加值和强话语权的真相。在大多数情况下,高技术含量会导致高附加值和强话语权,然而高技术含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高附加值和强话语权。

其中奥妙就在于高技术含量一方的垄断性如何。如果高技术含量一方垄断性高,而对方较差,则就会拥有高附加值和强话语权,反之亦然。人们感觉到“高技术含量就意味着高附加值和强话语权”,并将其奉为公理,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更高的技术含量就意味着更高的垄断性。

分析至此,我们已经明确无误地意识到,较高的垄断性才能真正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大的话语权,而人们习以为常的逻辑只是一种表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启示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常识,实际上亦不一定可靠,仍存在认真反思和小心求证的空间。

僧多粥少,生产要素在分配关系中的竞合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技术、专利、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要将生产力释放出来,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势必要把这些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得越好,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就会越顺畅。

参与生产过程的各要素,最终都要在分配环节为自己争得一杯羹。相对而言,最后形成的蛋糕,总有一个定数。这就意味着要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利益竞合关系。倘若分配比例过分向某一要素倾斜,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

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分配,没有固定模式,更多时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一要素处于非常紧缺状态,分配关系自然要向其个斜。但这终究不能是常态,各方面利益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某个要素长期处于被介页斜或者压制状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是要出大问题的。

从终极意义上讲,这些生产要素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往往缺一不可。实际上,任何一个生产要素,都有可能在分配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但也不会永远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强弱之势亦会发生一些逆转。

作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自应对这些微妙变化洞若观火,使企业运行能够顺应时势,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抱残守缺,思维固化,不看实际情况,想当然认为某个要素在分配环节就是应该多拿一些,或者少拿一些,只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现实的利害博弈才是王道。

甩鞭效应,产业链价格传导不同步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他只是这种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而已。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其供求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会造成价格传导不同步的问题。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低于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上游供大于求,不代表下游供大于求,上游供小于求,也不代表下游供小于求。反之亦然。在现实当中,也不乏很多上游涨价下游降价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刚好相反。产业链某环节在成本和价格上两头受压,往往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由于原料和成本构成不同,上游价格变动对下游所造成的影响,经常是天地之差。而具体情况,需要通过量化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换个角度来讲,上游涨价并不意味着下游必须涨价,上游降价也不意味着下游有降价空间,如果不去量化分析,结论就会似是而非。

从长期来看,上游价格上涨,受产业链各环节供求关系动态变化的影响,最终还是会传递到下游,引发下游价格上涨,但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期间一些环节的企业,会因失血过多而支撑不下去。

如同甩鞭子一样,虽然大家同处一条产业链之上,行业周期却并不同步,传导的过程总会有些滞后性。“上游撑死,下游饿死”,“下游撑死,上游饿死”的现象,都时有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上下游各个环节上的处境,经常是冰火两重天。

行业的景气程度,沿着产业链各个环节,下游逐渐会传导给上游,上游也会逐渐传导给下游。很多时候,当最下游的需求井喷,传导至最上游之时,自己已经是数九寒天,冰冷无比了。毕竟产业链各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大家只是利益相关方,而非一体化的共同体。

价格收入比下降,需求释放才有空间

每当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很多人总是寄希望于科技革命能够将经济带出低谷,进而走向新的繁荣。人们总是认为技术革命能创造出新兴需求,集中释放之后的能量,足以推动新一轮经济长波段强劲增长。似乎技术革命也意味着民众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这背后是隐藏着一个前提的,缺乏这个前提,再产生颠覆式的技术革命,也派不上用场。发生作用的前提就是,延续下来的各类商品,其价格同民众收入之间的比值,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只有这样,数以万计的消费者才有能力去购买新兴种类的商品。此处提到的“延续下来的商品”,既可以指特定种类的商品,也可以指原有消费种类商品的整体组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比值下降,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标。这是,多时也。一这个降,而是上升,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没有能力购买新兴产品,就连原有的消费种类和数量,也会无法保证,消费空间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遭受压制。

比值要比表面价格升降更重要

综合消费金额甲=(A消费总量X价格a+B消费总量X价格b+C消费总量x价格c+)

综合消费金额乙=(A消费总量X价格a1+B消费总量X价格M+C消费总量X价格C1+)

其他事情大家也许感触不是太多,但房价收入比飙升确实令人刻骨铭心。

某些老板和高管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产品,价格同民众收入的比值稳定甚至是上升。一旦出现相反的情况,就会抱怨颇多。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决不能鼓励,本质上是私心过重的一种表现。用极端一点的语言来讲,可能就是有些贪荽,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

很多人都盯着物价涨了没有、房价涨了没有,收入涨了没有。其实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这种比值关系,而非商品以及工资的上涨或者下降。站在商业运营角度,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焦点放在生产效率提高之上,而不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利于”自己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