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事件也使稻盛和夫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在他一蹶不振的时候,他的一位挚友,也是他的老师--西片担雪开导了他,当稻盛和夫将自己所遇到的困境向这位老师倾诉了以后,西片担雪对他说:“遇到灾难的时候,也就是过去的罪孽消失的时候,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稻盛先生就是从这句话中得到了力量,使他重新顽强地振作了起来。于是他将社会对他的指责当作是“上天赋予的考验”,并且不断地给全体员工支持和鼓励,之后,他更加致力于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Biocelum的普及。由于稻盛和夫与他的京瓷员工不懈地向前迈进,生产出的人工骨头和人工关节给失去肌体功能的患者带去了福音。
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急需石油的替代品。稻盛和夫对日本资源匮乏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他认为对新能源的开发,必将是日本的大势所趋。
于是他将眼光投向了硅太阳能电池,这也是京瓷一直致力研究的结晶技术。太阳能电池可以将无尽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且非常环保。
稻盛和夫游走于各大公司,在他不懈努力的交涉下,终于在1975年成立了日本太阳能株式会社(JSEC)。该公司的成员由京瓷、夏普、松下电器产业、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和泰科实验室这5家公司组成,京瓷拥有51%的绝对控股权。当时每瓦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都要在2万~3万日元,价格非常昂贵,因此要实现应用的普及化,京瓷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降低成本。
稻盛和夫立即将研究人员召集起来,在京瓷总部进行研发实验。稻盛和夫也经常在百忙之中带着威士忌去给技术人员打气,员工们对这项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京瓷终于开发出了可以提拉出10米以上的带状单晶硅。1979年,京瓷受日本电气的委托,在南美秘鲁的山里装置了8千瓦的太阳能电池,作为微波中转站的电源。
虽然技术上已经得到进一步成熟,但是制造成本始终都是居高不下。提取带状结晶不仅浪费时间,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成品率不高,因此,JSEC出现了持续亏损的现象。兼之石油危机的影响逐步缓解,石油逐渐稳定,人们对于太阳能电池又漠不关心了。除京瓷以外的其他4家公司纷纷退出了JSEC。但稻盛和夫始终没有丧失将太阳能实现实用化的希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绝不会放弃。最终稻盛和夫将其他公司的所有股份都收购过来,独立研发这项业务。
稻盛和夫得悉瓦克公司所生产的多晶硅,其制造方法被称为铸造法,就是将硅融化,然后放入模子中,将其冷却成铸块,最后再将这些铸块切割成硅薄板。稻盛和夫发现这种铸造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他对以后的技术趋势和投资效率、事业开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最后果断地决定将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转换到铸造法。从此,京瓷公司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将来太阳能电池的普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另一方面,稻盛先生认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出来之后,就应该面临销售的难题,所以还应该不断地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商品。京瓷率先研发出了太阳能路灯,安装在京都贺茂川河畔以及岚山公园等地,出发点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太阳能发电。紧接着又推出了地板新风系统、自动发光道路标志、灭蚊捕虫灯等商品,并为索尼Walkman提供电源模块。
太阳光不但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转换成电能,还可以带来丰富的热能。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太阳热能,京瓷还面向一些普通家庭研发了利用太阳热能加热水温的家用太阳热能热水器。
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到现在仍没有实现通电,为了使这些村落也能够过上有电的生活,京瓷公司为他们捐赠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稻盛先生还访问了巴基斯坦的坎坷伊村和中国甘肃省的一些村落,并出席了捐赠仪式。此外,京瓷公司还通过ODA(政府开发援助),对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等地的尚未实现通电的地区提高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稻盛和夫认为人类不应该继续在地球上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他积极号召使用环保的清洁能源。京瓷投入了数百亿日元,作为开发经费,在这一领域确立了遥遥领先的地位,可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规模有限,每年也不过是6万千瓦左右,稻盛先生衷心地希望太阳能电池能够普及到全球。
绝不低头的谈判
1975年,京都陶瓷的股价升到了日本第一的地位,而在翌年,股价依然持续上涨。加上一些证券公司的游说,稻盛和夫打算在美国股市发行股票,1976年1月,京瓷公司决定发行美国预托证券(ADR)。
ADR是外国的一些企业在美国进行股票交易时所发行的证券,由银行托管原始股。京瓷是继1963年的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的13年之后,进入美国发行股票的首家日本企业,一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京瓷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认购价格是23美元,而且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正式批准。1976年1月29日,日本时间1月30日,京瓷上下同仁举办了庆祝酒会,这一天恰逢稻盛和夫先生44岁的生日。
第二年,苏联将好几批代表团陆续派到日本,向稻盛和夫提出希望将陶瓷生产成套设备购买下来。但是,关键性谈判却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此没了下文。直到1974年,这件事情才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稻盛和夫受到采购方的邀请,到莫斯科进行了多次访问。
但是每次到关键性的合同谈判阶段,进展始终没有得到理想地实施。苏联方面将合同文本事先都已经准备好了,希望他马上在合同上面签字。苏联方面的合同里所列举的一系列条款,都是对苏联方面大有利益的。
稻盛和夫在细细看了条文之后说:“合同里的内容太苛刻,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合约。”而且他还用红笔划出哪一条项目是应该删除的、哪一条项目是应该修改的,等等,要求对方将所有的条文都重新拟订一个文本。对方听后非常生气:“这是经由苏联政府的法律专家亲自拟订的合约,假如不遵循这里面的内容签字,合作就会终止。你难道对苏联的法律专家不屑一顾吗?”稻盛和夫丝毫不甘示弱:“这样的一份合同,我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我都不会轻易卖出去的,就这样吧!”说完稻盛和夫就拂袖而去。
经营一家企业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稻盛和夫的京瓷这幅艺术作品,这次在世界的中心城市纽约进行展出,终究会得到怎么样的评价,他感到很期待,同时又有一些不安。
当他看到非常满意的结果时,稻盛和夫感到,作为一个无名小卒精心打造的公司已经跻身于国际大企业之列,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正是在自己生日之际迎来这样一个时刻,他感到由衷地满足和对身边的亲人、同事的感激。
另外还有一件使他难忘的事情,那就是对苏联的技术设备的出口。
1962年,京瓷创业刚刚4个年头,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通过商社想要到稻盛和夫的京瓷进行参观。到了晚上,一些政府官员打过电话来请他吃饭,并对他说:“这是我们的外交礼仪,请您一定要出席。”稻盛和夫去了之后,对方又说,“请您看在我的面子上,一定出席明天上午的谈判。”稻盛和夫无奈之下,只好出席了谈判,然而对方依旧采取高压态度,最终使谈判无疾而终。
不管白天的谈判有多么激烈,可是每天晚上苏联方面都会为稻盛一行人举办宴会。每次都会有装得满满的一盘鱼子酱,这在当时的日本都是不敢奢望的,还有数不尽的珍贵菜肴,宴会一直都要持续到深夜才结束。
即便如此,稻盛和夫他们由于白天的紧张交涉,早已累得疲惫不堪了,再喝一些高度数的伏特加烈酒马上就有了醉意,好几次还没等到热菜上来,他们就已经醉倒了。
就这样,与苏联方面软硬兼施的谈判持续了许多天,稻盛和夫终于忍耐不住了,他对苏联的工作人员说:“假如我的主张得不到你们的认同的话,那我就不再向诸位出口成套设备。明天我就飞回日本。”当时飞往日本的机票必须通过苏方负责,虽然稻盛和夫提出要马上回国,但对方却以没有机票为由,阻止他回日本。可能苏联方面非常需要京瓷的设备和技术,因此采取了各种手段将其扣留。
与其说这是一次商业交易,还不如说是一次外交谈判更来得恰当,稻盛和夫施用了拖延战术,不仅让对手感到焦躁不已,同时苏联方面也采取了怀柔策略。尽管他已经对苏方的这种谈判技巧厌烦透顶了,但他仍采取不妥协的对策。不久之后,他就看破了苏联方面的花招,因此想尽一切办法逐渐诱使对方作出让步。晚上他利用一整夜的时间修改谈判上的条文,为明天的谈判作好准备。就这样,谈判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周,对方最终也坚持不住了,终于同意了稻盛和夫的修改建议。
合同内容充分反映了稻盛和夫的主张,销售总额达到51亿日元,其中包括14亿日元的技术转让费。在苏联,人们基本上没有技术转让费这个概念,最初的时候对方提出了反对:“我们不可能支付这种费用,只会支付设备的费用。”但稻盛和夫却毫不退缩:“我们的技术包含了我们京瓷人的智慧和汗水。如果你们不同意的话,我如何向员工交代?”对方可能并不理解:作为社长,为什么还要向员工感到抱歉呢?但稻盛和夫却义正辞严地表明,如果不同意,就必须终止这场谈判。于是稻盛和夫终于赢得了这次谈判的胜利。
那时京瓷的销售额可能也就只有200亿日元,税前利润达到了60亿日元,这笔销售额和技术转让费对京瓷而言不啻是雪中送炭。由于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京瓷那一年的业绩大幅滑坡,这项成套设备出口换回的费用,恰好可以弥补业绩上的萎缩。
1976年的秋天,京瓷派出了以中山孝司为首的11人组成的代表团,从日本来到了莫斯科以东的约什卡尔奥拉,之前从未有日本人来到这片土地上。该市冬天气温一般是零下20度左右,寒冷的时候甚至达到零下30多度。出了市区之后周围就是一片白桦林,一到夏天则全是蚊子。
当地的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京瓷有10名员工事先到鹿儿岛的川内工厂实习了一段时间。那时稻盛和夫命令川内工厂:“他们出差补贴非常少,因此你们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们,让他们觉得在日本受到了温暖的关怀。”稻盛和夫知道当时苏联干部来日本出差的时候,通常是在酒店的客房里吃着黑面包,就着罐头充饥。川内工厂的员工们将他们带到了日本附近的海水浴场,热情地款待了他们,与他们建立起了很好的友谊。
实习结束以后,在苏联的生产也逐步开始启动了,可是大部分工人从未接触过多层封装的生产。京瓷的技术人员尽管对生产线的组装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指导,然而却始终得不到合格的产品。稻盛和夫反复要求对方进行妥善处理,可是应对迟缓,任何事情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还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尽管已经预料到了不会像在日本那样顺利,可是艰难的程度远远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想,大家都不禁着急起来。
到苏联去的代表团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国,他们住在市中心的一家名叫“道鲁究巴”的酒店,俄语的意思是“友爱”,然而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却并不怎么“友爱”;料峭的寒风、晦涩的俄语、不合口胃的饮食也使他们很思念家乡。虽然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去迎接一切恶劣的条件和困难。但稻盛和夫还是对这批员工非常担心,因此在出口用于成套设备的机器的时候,稻盛和夫为他们悄悄地装入了大米、黄酱和酱油等一些食品,避免了日本海关对随身携带物品的限制。
这11名京瓷员工从早到晚昼夜不停地在工厂里工作。看到他们的这种工作态度,当地的员工最初吃惊得目瞪口呆,但逐渐地就对他们表示出了足够的信任和真诚。一天,由于计划实在完成不了了,京瓷员工希望当地员工周六加班。这时,已婚的妇女们不乐意了:“即使是周五通宵工作,我们也要获得周六的休息时间。”苏联都是双职工,周六托儿所是放假的。因此,在这之后京瓷在苏联的工厂全部取消了周六上班。
在稻盛和夫的建议下,为了向当地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们在成套设备机器或耗材出货的时候都装进去一些小礼物,比如圆珠笔、口香糖、指甲钳和挂历等一些日用品,其中连裤袜最受女士们的喜欢。在当时的苏联,连裤袜是非常稀少的商品,而这些员工中有许多都是些年轻的小姑娘,拿到连裤袜时她们都非常的高兴。
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关怀感动了对方,自然而然地,当地员工同京瓷员工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初的苏联从来不实行加班制度,一到下班时间,大家立马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家。然而只有这家工厂,在必要的时候,大家都会自愿留下来加班。这不禁让约什卡尔奥拉其他工厂的领导大惑不解:“怎么那里的工人都会留下来加班呢?”凭借当地员工的努力,一个个技术难题都得到了解决,在交付工厂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稳定的作业。
苏联进口的这些成套设备年产可达到3500万个陶瓷封装制造能力,经过京瓷员工和当地员工的齐心协力,终于得以测试通过。
1977年4月,稻盛和夫亲往苏联,为这家工厂剪彩,京瓷公司的第一项成套设备的出口贸易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