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经营京瓷企业的同时,也为京都、为日本,甚至为全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他促成了冷战长达17年的京都市政府与佛学会实现了历史性和解;他在学术、科研、文化等诸多领域做了很多慈善工作;他还创办了“盛和塾”,将自己的经营哲学毫不藏私地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
2000年,稻盛和夫还成立了KDDI。在短短几年时间里,KDDI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这是稻盛和夫人生中第二件伟大杰作,而KDDI的成立,也打破了日本通信在国内垄断的状态,给日本国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
为京都所作的贡献
1994年的岁末,担任京都商工会议所会长的塚本幸一先生邀请稻盛和夫一起吃饭,席间表达出让他来接任会长职务的请求,希望他能为社会作出一番贡献。
两人造福社会的理念相同,于是稻盛和夫欣然领命,并与塚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1995年1月,稻盛和夫正式就任会长,于2001年2月卸任此职,前后担任会长职务达6年时间。
京都有很多神社寺院,历史观光资源相当丰富。源源不断的游客到京都来游玩,给日本的旅行业增添了不少繁华气象。然而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大街小巷污水横溢,到处都是垃圾。因此,稻盛和夫发起了“清洁运动”,负责治理街道,并且带头清扫街面。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促成了京都市美化条例的实施。
1982年,京都市政府制订了一个方案,内容就是对寺院的参观费征收古都费,而佛教会以拒绝参观这种方式跟市政府对抗,因此京都佛教会与京都市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对立关系。
后来古都税虽然被取消了,但两者之间却持续了长达17年的冷战关系。那时恰好稻盛和夫担任会长,能够有机会跟市长进行沟通,另外稻盛和夫在1997年出家,跟佛教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就从中调和。
通过稻盛和夫的奔波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1999年5月,京都市长桀本赖兼、京都佛教会理事长有马赖底与稻盛和夫,共同签署了关于“团结一心振兴京都的旅游事业及考虑景观的城市建设”的联合声明。长久以来的僵局就这样被化解了,各方都感到很欣慰。
在稻盛和夫任职期间,经常会对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感到忍无可忍。虽然他只是一个地方性经济团体的领导,但每次他都会以建议或者意见书的形式发表声明。其中之一就是1995年他写了一篇题为“针对近期日元的快速升值产业界所应采取的措施”的文章,向产业界提出的紧急倡议。
过去如果遇到日元升值,日本企业为了确保市场占有率,就会紧急遏制出口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化。这样不但是巨额的贸易顺差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使日元汇率升高了。
因此,稻盛和夫建议各经济团体的领导不应该只求助于政府采取对策,而是经济界本身就应该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这6年时间里,稻盛和夫结识了京都的经济界、市民和各界人士,跟京都的各个阶层一起探讨了京都的未来发展方向。稻盛和夫长年居住在京都,因此这6年的经历让他感觉到自己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京都人。
大爱无疆
稻盛和夫认为许多企业一步步地发展起来,都离不开顾客、股东、业务伙伴等各方面的支持,所以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使这个社会充满光明,变得更加美好。
京瓷成立的第4个年头以后,就已经在着手举办年末互助慈善募捐,积极参与社会贡献活动。
随着京瓷不断地发展,募捐活动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正是稻盛和夫为社会、为世人作贡献的经营哲学。因此他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术、文化、科研以及地区社会中去。
在学术领域,稻盛和夫为自然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无私的奉献和援助。1990年至今,稻盛和夫一直都是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协会的理事。协会会长马克西姆·辛格先生跟稻盛和夫商量,希望稻盛和夫可以协助他们,在位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拉斯坎培那斯天文台建一架麦哲伦望远镜。这个项目对于形成有关宇宙诞生的新理论有重要意义,稻盛和夫本人和他的京瓷、DDI都为此而捐款。这架望远镜在2000年年底终于建成,并投入观测使用。
稻盛和夫还就中国的长江文明进行了考证,而这次考证也被传为佳话。梅原猛先生是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所长,有一次他找稻盛和夫商量,请稻盛和夫能够出资,赞助这次关于调查长江文明的日中联合学术研究。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长江流域形成基于稻作农业的高度城市文明的时期,要比黄河流域早1500年,若是对此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话,人类的文明史也可能因为这次调查而改写,因此日本方面希望能够现在就筹备资金进行学术调查。很显然,这项工作对于加深中日两国的友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有利于保护长江流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稻盛和夫当即就欣然同意了。
1995年春天,稻盛和夫受到梅原先生的邀请,对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郊区的良渚遗址群进行了访问。他们一行人从上海乘坐列车,随后转乘汽车,行程大约4个小时。附近一带都是丘陵地形,遍地都是梨园和桃园。桃花和梨花争妍斗艳,仿佛是一座世外桃源。稻盛和夫虽然对考古学所知甚少,在对遗址进行考察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了翡翠玉器的出土文物,他认为这种精湛的加工技术,即使在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做得到。
稻盛和夫一生致力于陶瓷技术的开发,他对陶瓷技术的前景非常乐观,甚至认为陶瓷文明会取代钢铁文明。
但是,早在5300年前,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使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也是难以办到的。这引起了稻盛和夫浓厚的兴趣,倘若可以研究出这些玉器的加工技术,那么对陶瓷技术的开发无疑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于是他用放大镜细致地对这些玉器进行了观察,被古代的技术所深深地吸引住了。
稻盛和夫在文化事业方面作出了许多的贡献,1985年,塚本幸一先生向稻盛和夫提出希望他协助举办绘画展。这次展览会意义重大,是要将现代日本名家的作品介绍到欧美国家。那个时候,各国之间贸易摩擦问题严重,不但有经济上的摩擦,而且在文化上同样存在着摩擦,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都得不到认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塚本幸一才策划了这次绘画展,希望加强日本与欧美国家的文化交流。稻盛和夫每次到外国出差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感触,所以他对这次绘画展非常支持。这次展览会汇集了平山郁夫、东山魁夷等画坛名家共48幅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等7个欧美城市进行了巡回展览,参观人数达到了11万人。
稻盛和夫还参与过电影制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京都观看了日本着名导演龙村仁执导的《地球交响曲》。这部影片给人们对地球未来的关注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稻盛和夫心灵上的共鸣。
他从导演那里了解到,组织观众就有很大的难度,想要拍摄续集更是困难重重。倘若以独立制片人的形式进行自主制作的话,就得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龙村导演请求稻盛和夫给予资金上的赞助。稻盛和夫认为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于是欣然同意了龙村仁的请求,对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制作给予了赞助。稻盛和夫也和导演商量过很多次,希望拍摄出能让更多人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影片在全国上映之前,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宣传,但是在上映期间,仍然吸引了上百万名观众。
1980年,稻盛和夫为京都当地的冷泉流派的财团法人化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平安·镰仓时代,和歌诗人藤原俊创立了冷泉流派。一天,报纸上报道:冷泉流派愿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出来,与国民共享并使之得到完善的保存。稻盛和夫看到这个消息以后深受感动,因此立刻致电,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援助。如今该财团藏有数万册典籍和古籍,其中有4件属于国宝级的典籍。
创办“盛和塾”
1980年,稻盛和夫在京都青年会议所的青年经营塾进行了一场演讲。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年轻的经营者向他询问成功经营的诀窍。稻盛和夫在他们反复央求之下,觉得可能会对年轻人起到一些裨益作用,于是就答应了。
不久稻盛和夫成立了学习会,将其取名为“盛友塾”。由于稻盛和夫的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因此只能在晚上跟这些年轻人们边喝酒边聊天。实际上从一开始,年轻的经营者们就对盛友塾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许多关于经营方面的问题,然后认真地听取稻盛和夫的解答。
起初稻盛和夫并没有准备将经营技巧传授给他们,他认为企业的经营主要是依靠经营者所拥有的经营哲学和理念,因此想将领导所应拥有的“经营哲学”教给这些年轻人。他告诉年轻的经营者们,领导只要拥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公司一定会发展壮大的。
不久以后,这件事传到了大阪的经营者们耳中,他们也希望能够聆听一下稻盛和夫的经营智慧,于是向稻盛和夫提出了他们希望也能得到学习机会的要求。因此稻盛和夫在大阪又新办起了一个学习会,并借这个机会将“盛友塾”改为“盛和塾”,其中蕴含的寓意就是既要追求企业的兴“盛”,又要达到人德之“和”,这也正是稻盛和夫名字中的两个字。之后,盛和塾又在神户、东京等地也陆续成立了起来,各地加入盛和塾的经营者越来越多。
稻盛和夫在塾长例会上说:“自己一个人要维持生计也并不容易,可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哪怕是企业中只有5名或10名员工,也要保障他们及其家属的生活,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都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不管公司规模如何,经营者都必须独立承担肩上的重任,都不能让自己的部下看到自己的软弱。可是盛和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可以尽情地相互倾泻心中的烦恼。因为盛友塾中没有利害冲突,因此可以向我倾吐烦恼,不管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迷惑,但只要互相之间敞开心扉地交谈,就是最好的鼓励。”
除了稻盛和夫的讲话之外,塾生还针对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向他作出了提问,稻盛和夫对其一一进行点评和释疑,塾生们还将自己的经营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探讨结束以后举办联谊会,大家坐在一起愉快地交谈。
由于各地都陆续办起了盛和塾,因此在1991年稻盛和夫决定将盛和塾结成全国性的组织。这时,各地塾生欢聚一堂,在经营管理方面,相互之间都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如今,盛和塾在中国台湾地区、巴西等海外地区有4家,在日本国内有51家。塾生大多都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总人数超过了3200人,其中有61家上市企业和OTC市场挂牌企业。而且中国的东北师范大学和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等机构在对盛和塾的活动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也纷纷开始研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第二个世界500强企业--KDDI
1986年,日本的移动通信业务逐步实现了自由化,DDI和日本高速通信针对事业地区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除首都圈和中部圈之外DDI在其他地区展开手机服务。尽管早已为服务作准备了,可是DDI不得不在余下的地区争取事业的顺利和成功。为此,稻盛和夫认为应该开展深入当地的营业,因此邀请电力公司等一些当地很有名的企业共同参与,根据关西、九州、北陆、北海道、四国、冲绳的顺序,先后成立了8家无线服务运营公司。
成立无线服务运营公司的时候,日本的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NTT制式,然而在北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研发的TACS制式已经实现了正式实用化。京瓷若要跟NTT展开竞争,而且还是使用对方技术的话,那么从一开始就会受到牵制。而且NTT的手机服务收费也出奇的高,除了通话费以外,还要7万多日元的入网费和10万日元的保证金。为了使电话费用降到最低,稻盛和夫作出了一个决定:采用价格和品质都在国际市场上经受过考验的TACS制式。
1987年6月,作为第一家运营商的关西Cellular公司在关西电力的森井清二社长、大阪燃气的大西正文社长、三得利的佐治敬三社长、华歌尔的塚本幸一会长等许多关西经济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下正式投入了运营。稻盛和夫发出号召“必定要首战告捷”,以关西曾在电力部门供职的青户元也社长为中心,全公司员工团结一致,积极响应。
1989年7月,关西Cellular正式开始提供服务,在资费中免去保证金,入网费是4.73日元,通话费比NTT便宜大约30%。前三个月签约的用户数量就突破了一万人,而且巴掌大小的手机“Mi-cro-Touch”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掀起了一阵销售热潮。同时,随着各地无线服务运营公司相继展开业务,签约的用户数一路上扬。1995年,日本手机签约用户已经达到了1000万,当年8家Cellular公司的签约用户就已经达到了195万,而拥有首都圈和中部圈市场的IDO仅有130万的用户量。8家Cellular公司的业绩发展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在签约用户等方面始终遥遥领先于IDO,此外,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NTT的Cellular公司。稻盛和夫没想到第一次投入战斗就获得了这样可喜的硕果。
不久之后,以前的模拟制式已经不能容纳激增的手机用户。为了使分配到的电波频带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就必须将推进手机数字化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在1994年,Cellular公司的数字手机的服务新鲜出炉。当时,各Cellular公司采用了NTT开发的PDC数字通信标准,可是因为对NTT的技术太过依赖,因此在新产品的销售和新服务的推出方面只能亦步亦趋得不到任何突破。于是,在1998年和IDO联合推出了在美国、韩国等地运用的数字通信标准“Cdmaone”服务,不管是在音质上,还是在数据通信速度上都远远胜过PDC。之后还推出了在这项技术基础上研发的新一代服务“CDMA20001x”,添加了GPS导航和动画播放功能,而且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