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只有DDI在冲绳成立了独立的移动电话公司。当时,在中山素平先生的努力下,成立了由冲绳本土的年轻经营者组建的、目的在于激励冲绳经济界的恳话会,稻盛和夫也被推荐为这次恳话会的会员。平时他也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才能使冲绳的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恳话会上提出了在冲绳成立Cellular公司的计划,得到了冲绳经济界的大力响应。于是,在1991年,诞生出了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冲绳的“ORAGA移动电话公司”。该公司以后一直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青睐,现在仍旧保持着高于NTT的市场份额。
在发展移动电话事业的时候,1989年,邮政省开启了“新一代移动电话系统调查研究会”,开始致力于研发个人手提行动电话系统(PHS)。跟手机相比,PHS能够节约设备的成本,通话费也会大大的降低。在即将到来的个人通信时代,能够以低价格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的PHS,将来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稻盛和夫以他敏锐的市场眼光,决定DDI迅速发展此项业务,并于1995年7月投入了商业服务。通话费是3分钟40日元,仅是手机的1/3,这一低价格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开业仅仅一个月,DDIPock-et电话集团的签约用户数就达到了10万之多,之后用户群体又不断迅速地扩大,到1997年,三家PHS公司的用户数总共超过了700万。
稻盛和夫是由于PHS可以大幅度降低通话费才发展这项业务的,然而现实却并不是这样子。一旦开始了营业以后,就必须要给NTT支付巨额的接入费,而且还要承担NTT的设备改造费用。这样的话,哪怕是能够维持以前鼎盛时期的签约用户量,也不能实现稳定的经营,PHS也就不可能在日本站住脚。因此稻盛和夫屡次向NTT和邮政省提出对过度费用负担调整的要求。起初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但稻盛和夫仍然没有气馁,经过反复的谈判和交涉,几年之后最终出台了相应的一些减免措施。可是最初阶段的过度负担一直还留有影响,这也成为了PHS事业持续低迷的关键原因。之后,跟手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正在逐渐减少这种不利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业绩才逐渐好转。
DDI在成立第5个年头时,即1989年,销售额为406亿日元,实现了44亿日元的利润,总算达到了盼望已久的单年赢利。之后赢利情况越来越好,1993年的销售额高达2307亿日元,实现240亿日元的利润,也就在这一年的9月,DDI在东京证交所第2市场部上市。创业只有9年时间,就在三家新电电公司中率先实现了上市,股票上市的第一天,交易价格比公募价格还要高出180万日元,达到了550万日元。当初KDDI刚诞生的时候,缺乏长途通信基础设施这一极为不利的条件,但是如今却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在1995年,DDI的股票又从东证第2市场部转入到了第1市场部,这一切更是令人感慨。在日本,并不是只有那些拥有既得权益的人才能成功,只有那些新挑战才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持之以恒地不断付出努力和汗水,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希望DDI的这种永不屈服而取得成功的案例,能对投身风险业务的年轻经营者们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跟DDI的顺利发展相比,卫星通信领域的业务却遭到了很大的挫折。1991年5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罗伯特·高尔文先生对京瓷进行了访问,希望稻盛和夫协助实施“铱星计划”。这项计划期望可以通过发射77颗(之后改为66颗)通信卫星,构建一个在全世界所有角落都可以进行实时通话的移动电话网络,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设想。摩托罗拉公司向全球募集赞助商,可是投资预算高达5000亿日元,所以一直找不到支持者。
京瓷在很久以前就一直提供给摩托罗拉电子零部件,所以稻盛和夫和高尔文总裁见过几次面,兼之通过索尼总裁盛田昭夫会长等人的介绍,他们两人之间有着亲密的交往。另外,DDI在开始移动电话业务的时候,所引进的TACS制式便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因此稻盛和夫与高尔文总裁会面的机会非常多。高尔文总裁这次是专门前来,希望稻盛和夫出资。最初刚听了他的想法时,稻盛和夫还认为这种技术简直是有点异想天开,但假若借助卫星可以实现手机终端之间的通信,那么就能够有效地适用于那些通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稻盛和夫觉得这并不是对发达国家,而是对发展中国家有益的事业,因此立刻举双手赞成。
1993年4月,以DDI、京瓷为主,索尼、西科姆和牛尾电机等共同出资组建了日本铱星,另外,在欧洲、中东、印度和俄罗斯等地也纷纷成立了公司。1998年11月正式开启运营服务,被广泛应用在缺乏通信设施的山区、沙漠、孤岛,以及不能使用传统移动电话的船舶和小型飞机上。但是,关键的国际业务市场没有什么反应,开业只有9个月,铱星事业就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没有能够达到美国铱星公司的融资条件所要求的客户数量。市场目标不应该放在发展中国家,而应该放在发达国家,这是导致失败的重大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准确地预测到逐渐实现普及化的手机服务和服务价格的下降。所幸的是,铱星计划留下的66颗通信卫星被一家新公司接手,卫星移动电话才重新在全球得以应用。虽然投资的各大公司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卫星通信的梦想也总算实现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它可以作为全球性的通信基础设施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
2000年10月1日,KDDI诞生了,这家综合电气通信公司在日本国内排名第二位,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在前十甲之列。
在明治以来的100多年里,日本国内通信长期处于被垄断状态。然而在中曾根首相的领导下,1982年,他在土光临调(第二次临时行政调查会)上强调应该建立更加合理的竞争机制,在铲除垄断弊病的时候,追求一定的规模,实现电电公社的分拆民营化。
稻盛和夫深信自己有能力和拆分后的NTT长途通信部门相抗衡,因此他在1984年创办了DDI。但是NTT的拆分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DDI在刚开始的时候不得不跟依然庞大无比的NTT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即便如此,稻盛和夫始终抱着“以更低廉的价格给国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是最值得欣慰的”之信念,持续开展经营,最终使东京至大阪之间的通话费由3分钟400日元降至80日元。
在移动电话行业,虽然竞争非常激烈,可是最终依然大幅度地降低了手机的使用费。虽然在经营上遇到重重阻力,但这些企业还是为国民的生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尽管NTT在1999年7月拆分成4个公司,正处于向新的经营形态过渡阶段,可是跟最初的方针却完全背离。NTT作为一个纯粹的控股公司得以保留,只不过是在形式上分为了东日本、西日本和长途通信部门,甚至还将之前一直是独立运作的NTT都科摩纳入自己的旗下,另外又成立了一个国际通信部门。结果NTT的一体化经营反而比以往更甚,这与土光临调的方针完全相悖,实力更是大大增强了。
市场经济的提前应该是自由和公正,因此日本需要有反垄断法,可是在近20年里,若想实现对NTT进行拆分,是可能实现的。日本的通信市场竟然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实际上垄断现象已经不能再这样维持下去了。
倘若屈服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那么日本的信息通信产业就无法实现健康稳步的发展。稻盛和夫意识到这种危机感的存在,他认为只有团结所有的力量,才能与NTT抗衡。
首先,为了实现在移动电话领域和NTT相抗衡,需要和在首都圈和中部圈开展业务的IDO进行合作。另外,如果要在国际长途通信领域和NTT相抗衡,就不得不联合KDD。基于此种认识,稻盛和夫与DDI的奥山雄材社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稻盛和夫跟KDD和IDO的第一大股东、丰田汽车的奥田硕会长和张富士夫社长进行了会晤,另外也见到了KDD的中村泰三会长及西本正社长。稻盛和夫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若想使日本的通信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那就必须团结一切力量,形成能与NTT抗衡的力量,因此应该求同存异,必须抛下一己之私;另外,通信行业瞬息万变,果断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稻盛和夫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可以保留DDI,由他来肩负起经营的责任。这几位经营者都具有超常的远见,很快就对稻盛和夫的意见表示了赞同,KDDI就此诞生了。这三家公司组成了一个整体,稻盛和夫衷心地希望KDDI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21世纪日本通信产业的中流砥柱。
2001年6月,KDDI召开了第一届股东大会,稻盛和夫辞去了董事会名誉会长的职务,担任KDDI的最高顾问。他相信将来以小野寺正新社长为核心的年轻经营层,一定会将KDDI培育成真正能跟NTT抗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