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性化管人 制度化管事
4899300000003

第3章 人性化管理是“流”——如何有效实现人性化管人(2)

(四)案例故事:金融危机下A公司如何加强员工凝聚力

A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塑料加工企业,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A公司不但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甚至生存困难。

人力资源部的调查发现,员工保障心理、员工的收入、个人发展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对A公司的凝聚力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司采取了诸多对策措施,着力加强A公司的员工凝聚力。

重组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替代过度裁员。职业安全感是影响凝聚力的首要因素,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可以进行重组和优化组合,避免在金融危机下大量裁员,引起企业内部恐慌。A公司在生存压力情况下,通过人员的优化重组和适当变动,变过度裁员为管理调整,既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又避免了内部波动,保持了企业的凝聚力。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保持合理的薪酬水平是塑造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对员工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A公司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关心企业效益的同时关心员工个人的收益,通过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在降低企业支出的情况下,用公平、合理的分配差距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培训是加强员工凝聚力的灵魂,企业培训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应包括员工人格培养和道德文化的培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A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在职员岗位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和道德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推动公司在危机中快速发展。

加强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员工的行为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精神激励的前提是承认员工的潜力,承认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A公司在危机中加强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即满足员工对承认、表扬、人际关系、尊重、理解、能力发挥、自我成长与发展等需要,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凝聚力。

有理由相信,A公司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定会冲破金融危机的寒冬。

三、培养荣誉感

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荣誉感的培养,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唤起心中对自己的工作的荣誉感。

(一)荣誉感的特点

1.荣誉感催生责任感

内在的荣誉感是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没有荣誉感,荣誉感的大小,对工作的执行和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集体荣誉感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团队的成员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团队的荣誉和尊严。当员工视企业的荣誉为生命,为荣誉而拼搏而战斗之时,必将由此焕发出高昂的斗志与热情。

2.荣誉感带动工作激情

很多人找不到职业方向的问题,实质是缺少工作的激情。只有具备了荣誉感,才会有这种蓬勃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让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

3.荣誉感提升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也会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凝聚力。反过来,当员工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的时候,他们会竭尽全力地维护企业的形象,把企业当成生命一样地加以珍惜。

4.荣誉感强化使命感

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需要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这些都是企业的使命。

使命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仔细研究那些世界著名企业,我们会发现,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是以赢利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它们大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改变生活之类的崇高使命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

同时,他们身上还有一种对公司的认同和荣誉,这种认同和荣誉最终支撑他们不断地实现企业的使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二)如何培养荣誉感

荣誉感是企业员工的内心素质,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企业又可以适时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

1.建设完备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齐全完整、规范合理,得到员工的深切认同,能够帮助员工成长,并带来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有靠山感,使员工相信自己非常有前途,并能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会带给员工强烈荣誉感。

2.提升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是对员工劳动价值的承认,加强了员工对自己、对企业的信心,当你周围的人们都拿着行业里面最高的薪酬待遇的时候,那一个人不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呢?当你身边的同事都是从知名公司、跨国公司跳槽过来的时候,谁不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呢?

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自己在周围的朋友、同事、亲戚面前出人头地,受到尊重和羡慕,而得到的福利待遇正是这种受到羡慕和尊重的一项资本。当周围的朋友、同事、亲戚都投来艳羡的目光之时,我们对企业的荣誉感将大大加强。

3.重视企业形象建设

企业形象包括企业标志形象、品牌形象、员工形象、公司现代礼仪等等,优秀的企业形象会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加对企业的荣誉感。

企业的形象如果不好,员工会以自己是其中一员而感到自卑,对于工作单位羞于启齿,这样的企业就很难形成它的凝聚力,只会是一盘散沙。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它的产品消费者创造充足的消费信心,可以帮助它吸引社会资金,找到可靠的原材料、供应渠道、满意的合作伙伴,进而会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员工也会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4.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一对孪生姐妹,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会提高员工的荣誉感,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越多,员工的荣誉感就会越强。

当企业为社会作出奉献的时候,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会感到自己为社会尽了责任,从而产生荣誉感。

企业要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引导员工将民族和国家的荣誉感,转化为企业荣誉感。

(三)案例故事:西点学员的荣誉感

美国的西点军校拥有一个《荣誉准则》:“每个学员决不说谎、欺骗或者偷窃,也决不容许其他人这样做。”西点赋予学员的荣誉意识,让学员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大受欢迎。

在西点的教育中,荣誉教育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西点将荣誉看得至高无上。在西点,要求每一位学员必须熟记所有的军阶、徽章、肩章、奖章的样式和区别,记住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奖励,同时还必须记住皮革等军用物资的定义、西点会议厅有多少盏灯,甚至校园蓄水池的蓄水量有多少升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和要求,会在无形中培养学员的荣誉感。这非常值得企业借鉴,因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能不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所效力的企业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的。

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任何有损军人荣誉的语言和行为都应该绝对禁止。同样,如果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荣誉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公司引以为荣,他必定会焕发出无比的工作热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唤起对自己的岗位和公司的荣誉感。可以说,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

如果一个员工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他可能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

四、培养创新力

创新力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体现在个体上,就是创造性思维。创新通常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新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成长活力所必需的,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人性化管理强调员工的自由和企业的宽松,有利于创新力的培养。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员工的个人状态息息相关。

(一)创新力的特点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企业的创新力具有如下的特点。

1.创新能力可以培养

不管我们有多高的天赋或有多少的缺陷,我们都拥有一项天生的才能,那就是只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都可以在某个领域取得进步,包括创新力的培养。

每个人都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或自认为没有创新能力的人而言,学习如何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即使是很有创意的人也要不断地开发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新力需要知识的积累

两个人的知识水平差不多,但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能搞发明、搞创造;有的则不然,虽知识渊博,但缺乏创新能力。这就是说:知识仅是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创新能力的充分条件。

世界上的发明创新者不全是学者、教授,但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人绝对搞不出发明、创造。

3.创新力需要智力的支撑

创新力和智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是观察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而创新能力固然需要知识、观察力、记忆力和理解力,但更需要的是想象力、思考力和意志力。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智力的发展绝对代替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4.创新力需要丰富的想象

创新力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创造想象在产生假设、揭示规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想象能力丰富的人,一般更加具有创新的思维。

(二)培养创新力的途径

创新能力是员工职业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又是一种潜能,需要开发。培养和开发员工的创新力的途径又是什么呢?

1、在实践中开发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和品质的内涵决定了创新能力是在实践应用中形成的。

创新是将新技术首次成功地推入市场,使其得以广泛应用,创新能力的构成,是人们对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技能的付诸应用。

企业员工欲提高创新能力,应力戒“只想不动”、“只学不用”的惰性,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努力地将所学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创新能力。

2、有意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通俗地讲,它是人们在进行创新时头脑中发生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支柱。

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对多种思维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3、注重创新品质的锻炼

创新个性品质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点。

事实表明:

事业的成功,只有20%来自智商,其余80%来自情商。创新能力也是一样,它的很大部分来自非智力因素,如创新个性品质及情感智力。

创新能力的四项构成中,仅有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技能,而缺乏胆识、活力、冒险精神与团队精神,是难以开展创新活动的。

员工具备创新个性品质,才可能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去克服困难,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和工作、追求卓越,才能去掌握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技能,发扬团队精神、带领团队创建新的成功。

4、努力营造先进文化环境

创新是一种企业行业或社会行为,破除创新能力障碍,就要从认识和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入手,重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所在企业、单位的文化氛围的营建,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领导应特别重视抓好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的宣传教育,使之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培养创新力的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蒸蒸日上的重要条件。创新力是企业进步的前提,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关键是依靠员工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与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是所有成功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1.营造创新的氛围,给员工思考的时间

要提高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十分重要。什么是创新氛围?它是在组织内营造的这样一种氛围:员工创新思维活跃,可以随时提出许多好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能够得到支持并付诸实践。

如果研究一下那些奇思妙想是何时产生的,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出色的想法通常都是在其构想者独自一人、身心放松、处于无期限要求和非工作时间时产生的。例如,牛顿是坐在苹果树下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是在草坪上休息时发现了相对论,等等。

2.树立创新榜样,重视员工建议

员工不会仅仅因为接受过培训或者给予了时间思考就会变得具有创造性,他们还需要鼓励,而这正是管理者的职责。

老板仅仅将创造力挂在嘴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员工面前展示出创造力的重要性。

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管供职于什么公司,什么层级,都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创造力的重要性,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管理者来说,学会如何开发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尤为重要。

3.提高思想感知能力

对那些提出建议的人,不论他们是否是公司员工,都应该确保他们受到欢迎。善于利用公司外部的想法是所有公司都能够并且应该擅长的一件事情。

企业不应该仅仅拥有能够鼓励员工拿出好的想法或是擅长于收集这些想法的文化,还必须营造一种能够很好地把想法变为现实的文化。一个不能被实施的想法就不是一个好想法。另外,在实施一个想法之前先花更多的时间去慎重思考这个想法到底如何,可能会比不去思考能更快且成本更少地把想法变为现实。

(四)案例故事:培养创新力,不要拒绝员工的建议

挪威国有铁路公司是一个相反的例子。

公司一名员工曾在上班时间发明了一种将铁轨加固的新方法。这意味着新的铁轨维护起来可以更加迅速,从而为公司节省一大笔开支。

然而,几年过去,公司并没有对他的发明产生兴趣,这名员工放弃了在该公司的进一步尝试,带着他的新发明开始自立门户。

挪威国有铁路公司允许他对自己的发明拥有专利权,因为公司认为这个发明根本不值钱。这名员工后来将他的发明授予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这项发明成果也因此而在全世界范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他拥有千万家产,并对他的前雇主采取了报复手段:在授权这一发明时,他规定这项发明可以出售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但是挪威除外。

当世界上其他铁路公司通过使用那名员工发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挪威错失了良机。

由此可见,如果轻易拒绝采纳员工好的建议是多么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