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4839100000033

第33章 激励、沟通与领导力提升(6)

表示信任

并非所有抱怨都是对下属有利的。回答“是”时,你不会遇到麻烦,回答“否”时,你就需要利用你的所有管理技能,使下属能理解并且心情愉快地接受你的决定。

在你向他们解释过你的决定之后,你应该表示相信他们将会接受。求助于他们的推理能力,求助于他们对公平处事的认识和同等对待的信任。努力使他们搞清你所作那个决定的理由,使他们同意试一试。

不偏不倚

掌握事实,掂量事实,然后做出不偏不倚的公正的决定。做出决定前要弄清楚下属的观点。如果你对抱怨有了真正地了解,或许你就能够做出支持下属的决定。在有事实依据、需要改变自己的看法时,不要犹豫,不要讨价还价,要爽快。

敞开大门

不要怕听抱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句话用于说明在萌芽阶段就阻止抱怨是再恰当不过了。要永远敞开大门,要让下属总能找得到你。

冲突解决技能

西方的管理专家研究提出:在一个组织中,如果两个人总是意见一致,那么其中一个人肯定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差异和冲突现实中到处可见。

任何组织都包含着许多子系统,各系统之间彼此矛盾、冲突、促进、排斥、吸引、抗拒等等力量交互作用,使组织得以延续和发展。为了把各种力量和意志都统一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上来,现代领导就要掌握处理冲突的艺术。

把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工作中有效地防止和解决冲突,就要抓准矛盾焦点。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群体之间,当冲突尚未发生之时,某一矛盾积累的问题,成为双方关注、争执、互不相让的焦点,如政治方面的某个观点,切身利益的具体项目,道德方面的某一行为倾向,情感方面的隔阂等。如双方继续在某个焦点上积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围绕这一点形成冲突。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群体间的矛盾就像是一个大气球,必然是越积越多。因此,必须在达到爆破的极限前,先释放一些气,避免矛盾的激化,也就不至于形成冲突。

当人们普遍就所关心的问题作了较偏激的反应时,就会形成一种时尚心理,这种心理的突出特点就是情绪色彩浓厚,相互传染快。这些情绪色彩显现在外,就是对有关领导产生较强烈的对立情绪,特别是当一部分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领导如不及时加以疏导,这种对立情绪就会恶化并引发冲突。对此领导必须从理顺情绪入手,疏通宣泄渠道。

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具体冲突事例可以看出,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太多,又压着不能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像高压锅一样,持续高温又没有出气的地方,到一定程度非爆炸不可。

当然,矛盾和冲突发生后领导要果断处置,迅速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导致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对性质比较严重,事态可能扩大的冲突,要快刀斩乱麻。在情况不明、是非不清而又矛盾激化在即的时刻,先暂时“冷却”、“降温”,避免事态扩大,然后通过细致的工作和有效的策略适时予以解决。只要把握了解决矛盾的主动权,任何矛盾和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所谓“信息隔阻”,就是指信息在经过主要领导时要有意识地对其断流,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调查研究,求得问题的妥善解决。

如果只有沟通没有隔阻,就会形成信息失控,造成因小事而影响班子团结,因流言而瓦解班子合力的不良结果。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应把握好各方面的思想情绪,做到该畅则畅,该阻则阻,从而达到化解矛盾、消除不利因素、求同存异之目的。

作为一个领导集体,其领导成员之间不可能时时事事意见一致,更不可能彼此之间没一点看法,群众对班子成员的意见和言论也是在所难免。这些意见和议论,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主要领导耳中。

对这些传言,特别是班子中一成员对另一成员的看法,一般应先行隔阻,不能贸然将意见全盘托给被反映的另一成员,而应当经过一些侧面观察或调查,再酌情处理。不作隔阻、急于沟通,只会增加成员之间的隔阂,或者增加被反映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班子成员生活在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社会矛盾,人们遇到此类矛盾或受到委屈,有时出于依赖心理,会向主要领导吐露一点情况,纯属私人事务的问题。作为主要领导应真诚地帮助其化解矛盾,提出建议,切不可到处张扬,也不可在其他班子成员之间散布。散布会伤害班子成员的感情和破坏其形象,隔阻反而利于工作和团结。

主要领导有时会提前根据确定的议题,提请各成员独立思考,以便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在酝酿阶段,一些成员要与主要领导交换意见,沟通思想,由于角度不同,有些意见会涉及其他成员职权范围之内的工作,对于此类意见和建议,应先在主要领导与提出建议的成员之间探讨,而不宜不加分析地直接向其他成员传播,以免由于职权划分问题,引起成员间的纠纷或意见。

处理冲突的五种技巧

组织冲突在领导实践中具有普遍性,如何处理组织冲突,往往与领导者采取何种态度和策略有直接关系。正确的策略可以化害为利,而错误的策略就可能化利为害,所以采取何种策略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领导艺术》对领导者可以采取的策略概括归纳为五种:回避、建立联络小组、树立超级目标、采取强制办法、解决问题。

回避

在领导活动中,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之间冲突是屡见不鲜的并且常常是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所以在冲突发生后,领导者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希望双方自己通过减少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次数来消除分歧。

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常见对策,其前提是只要这种冲突没有严重到损害组织的效能,领导者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领导者通过回避对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如果领导者真想干预,那可能是将两个群体的注意力引向他们之间的共同点,而尽量设法掩饰他们的分歧。回避是不去追究群体间冲突的原因,因此冲突可能依然存在,只不过被群体间的相互交往掩盖起来了。但是,组织的领导者面临的危险是,群体间冲突的严重程度可能在一个非常不适时的场合大大地加剧,而极其有损于组织的创造成果,采取回避这样的消极办法,其结果可能会使组织在以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解决群体间的冲突,而这种耗费是组织难以承受的。组织的领导者采取这种策略,面临的挑战是要密切注视群体间冲突的程度和严重性,并研究这种紧张关系对组织经历的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虽然对于群体间某些不太严重的冲突,回避方法是合适的,但领导者在处理群体间的冲突时,往往还得采取较主动的态度。

建立联络小组

领导者可以用来处理冲突的第二种策略是建立联络小组。当组织内的群体交往不很频繁,而组织目标又要求他们协同解决问题时,群体间就可能产生冲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交往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这时采取建立联络小组的方法来处理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络小组可以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交往,联络作用可以被说成是内部边界的扩展——在两个群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种联络小组,或称边界扩展小组,可能只包括冲突双方的领导,或各方的几位代表,关键是群体派来参加联络小组的代表的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和舒舒服服的。研究表明,联络小组的成员倾向于对工作感到不太满意,觉得工作中矛盾很大,职责又不明确,还感受到他们所处位置的其他消极因素。因此,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是物色能胜任这种边界扩展工作和充当群体代表的人选。

树立超级目标

树立超级目标是处理群体间冲突的另一种策略,尤其在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有助于领导者处理组织冲突和提高组织效率。超级目标的作用在于使双方冲突的成员感到有紧迫感和吸引力,然而任何一方单独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目标,并且超级目标只有在相互竞争的群体通力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谦让和做出牺牲,共同为这个超级目标做出贡献,从而使原有的冲突可以与超级目标统一起来,有助于确保组织自觉地为这个目标努力。

从领导者的角度看,群体间的冲突往往可以通过树立一个超级目标而得到有效的解决。不要忘记,为了有效,这些目标必须对存在冲突的双方具有吸引力,并使他们有紧迫感,而且只有通过相互协作才能达到。只有体现目标的一系列情况的需要,群体间的合作才会逐步减轻他们现存的障碍性冲突。领导者可能从群体的冲突中得到效益,因为它可以使组织明确自己的更高目标。一旦将这一更高目标向处于冲突中的群体说明和沟通之后,便可成为组织的领导者处理群体间冲突的有效办法。著名社会心理学穆扎费·谢里夫进行典型研究,发现了超级目标对减轻冲突的作用,并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一,当群体间的冲突非常突出时,群体内的团结也最紧密;其二,处在冲突中的群体双方在比较愉快的交往中,不一定会减轻或消除群体间的冲突;其三,群体间需要合作和共同为超级目标努力的相互交往,有助于改善群体间的关系;其四,共同为超级目标努力的多次合作,对减轻群体间的敌对情绪有累积效果。谢里夫的这一著名的研究称作“强盗洞”实验,或称“响尾蛇与鹰”实验,他的实验结论一再被引用。

采取强制办法

处理冲突的第四种策略是科层制组织内常见的办法——强制。领导者或处于冲突中的群体采取这种策略,是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可以来促进强制程序:第一,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领导者那里寻求对其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营,这种来自于联合阵营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领导地位的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量。这种策略有两大优点:第一,尤其是上级组织的领导者来解决冲突时,这种解决冲突的办法只需要花费很短一段时间,领导者做出一个决定便可解决群体间的冲突。第二,某种形式的强制存在,或许至少会使这些群体做出某种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回避问题。

采用强制策略处理冲突的主要缺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来应该进行考察的重要情况往往得不到考虑。处于冲突的另一方因为觉得他们的观点没有被考虑,所以在执行决策中不可能发挥很高的效能。在短期内,强制办法可以节省领导者的时间,但久而久之,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组织的其他人力物力,去处理群体之间在日后可能发生的更严重的冲突。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处理冲突策略中最具有对峙性的方法。由于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他们的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办法,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如果利用得好,可以促进相互理解。研究表明,管理得较好的组织倾向于面对面地处理冲突,而不是回避它。

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很奏效,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把冲突各方召到一起,一方能开始体谅另一方关心的事情,使各方了解并不是只有他们自己面临真正的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会议可以作为冲突各方的一个发泄场所,一个发泄感情的机会,这样可以净化组织空气,防止产生其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