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4839100000032

第32章 激励、沟通与领导力提升(5)

使用开放性动作

开放性动作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代表着接受、容纳、兴趣与信任。根据达尔文的观察,交叉双臂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姿势之一,一般表现出优雅富于感染力,使人自信十足。但这常常自然地转变为防卫姿势,当倾听意见的人采取此动作,大多是持保留的态度。既然开放式姿态可以传达出接纳、信任与尊重的信息,而“倾听”的本意是“向前倾着听”,也就是说,向前倾的姿势是集中注意力、愿意听倾诉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容的。而交叉双臂、跷起二郎腿往往让人感觉是一种封闭性的姿势,容易使人产生冷漠、高傲或拒绝的感觉。

开放式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控制自身偏见和情绪,克服心理定势,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话,并给予及时的回应。

热诚地倾听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传达给他人的是一种肯定、信任、关心乃至鼓励的信息。

时时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

作为一种信息反馈,沟通者可以使用各种对方能理解的动作与表情,表示自己的理解,传达自己的感情以及对于谈话的兴趣。如微笑、皱眉、迷惑不解等表情,给讲话人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以利其及时调整。

时适度的提问

沟通的目的是为获得信息,是为了知道彼此在想什么,要做什么,通过提问的内容可获得信息,同时也从对方回答的内容、方式、态度、情绪等其他方面获得信息。因此,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是一种倾听的方法,它往往有助于双方的相互沟通。

必要的沉默

沉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手段,它看似一种状态,实际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就像乐谱上的休止符,运用得当,含义无穷,真正达到以无胜有之效。但沉默一定要运用得体,不可不分场合,故作高深而滥用沉默。沉默一定要与语言相辅相成,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谦逊的倾听态度

上天赋予我们一根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出的话多两倍。希腊圣哲这句话的用意,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所以,沟通最难的部分不在如何把自己的意见、观念说出来,而在如何听出别人的心声。

避免倾听中的选择倾向

人人都有评估和判断所接受的信息的天生倾向。“人人都爱听奉承”,这其中也有几分道理。人们往往选择自己爱听和喜欢听的来听,却漏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倾听效果。

过滤性倾听,这种倾听的执行人受自己的倾向性和偏见的影响,从而对自己所倾听到的信息无意中做了选择,丢弃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以事实为中心的倾听,这种倾听只注重接收事实、数据、资料信息,而忽视人的存在,更不注重人的感情、情绪的表露,这样会造成双方的相互关系紧张,影响信息的交流。

预练回答性倾听,由于各种原因,在对方谈话过程中,只是思考如何回答对方,而停止倾听对方所说的。

以上倾听的障碍在人际的交流中随处可见,极大地影响了交流的效果。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时刻注意这种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出倾听中的障碍,并适时地克服。

倾听中的询问

据研究,大多数人听的准确度低,人们所错过或未听到的信息往往多于准备接收的信息。要使倾听尽可能准确,就得靠提问来补充。

美国传播学家库什曼等人指出,倾听中的询问有三种类型:反应性、根源性与探询性。

反应性询问

反应性询问是把对方的话换成自己的语言复述。例如:“我听到你正说你认为……”“你好像愿意去实施关于……的想法”,等等。反应性询问是为了准确理解当前信息,概括既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又把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理解的形式,因而能避免错误的假设,提高倾听的准确度。一次次概括复述如同一个个路标,帮助倾听者在陌生的信息流中不迷路,也使记忆起来比较轻松。

根源性询问

根源性询问是对某些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进一步追问,希望对方提供比当前交谈更多的信息。例如:“那话是谁说的?”“你在哪儿听到的?”“那句话的根据是什么?”“那件事是你自己观察到的吗?”

这种询问的复杂的直通通的提问,往往让对方难堪,自己又得不到真实的回答。

探询性询问

它是在听者目标的控制下,把谈话引向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其主方的目的就更明确了。它的形式很简单,例如:“关于……你有什么想法?”“关于……你感到怎样?”“关于……你准备做什么?”这种询问的复杂性不在“问”,而在“听”。因为对方往往没有明确的想法与确切的打算,他的含糊其辞,吞吞吐吐,或信口开河,胡诌乱说,都是“探询”出的结果,得把这些与他的回答联系起来考虑。

倾听中的三种询问,或可以使理解更准确,或可以根据对方的需要和目的,要求对方澄清或增加某些方面,引导谈话进入更有效的轨道。

渴望成功的领导者应当记住美国百货业巨擘潘尼的一番经验:“聆听的艺术算得上是无障碍沟通的关键所在,而无障碍沟通又是成功的企业管理之砥石。身为一个企业界主管,你主要的职责不外乎是穿梭于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来达成某些既定的工作。换言之,你必须学会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才能不辱使命。如果你还不是个中高手的话,奉劝你赶紧去弥补一番吧。”

用心去倾听

许多领导者不愿倾听,特别是不愿倾听下属的意见。实际上,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问题。不会倾听的领导者自然无法与下属进行畅通的沟通,从而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倾听,并不一定代表你对对方谈话的认同,它仅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讲话能够被下属认真地倾听,同样,每位下属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自己的上级倾听。

倾听与“听见”不同,它反映了领导者对下属的态度。如果某个领导者认为自己听见了,就是在倾听,这是错误的,因为倾听不仅仅用的是耳朵,更要去用心。

理解下属想说什么

领导者在倾听时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下属到底想说些什么,是对公司的建议,对某人的意见,还是对待遇的不满。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

下属在谈述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有一些看法与公司的利益或领导者的观点相违背。这时不要急于与下属争论,而应该认真地分析他的这些看法是如何得来的,是不是其他下属也有类似的看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情况,领导者不妨设身处地站在下属的角度,为下属着想,这样做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多倾听,少发言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当你与下属交往时,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自己的耳朵,少说多听,才是明智之策。

多倾听,少发言,好处很多。第一可以给人留下深藏不露、稳重含蓄的权威印象;第二可以充分了解下情,掌握大量事实材料,有利于制定领导决策;第三可以使你建立一个好人缘。

别人讲的话要感兴趣,要充分地关注对方

当你在听别人对你讲话时,要全神贯注,防止走神。要一心一意地注意别人在说什么,并适时地点头附和。

中断话题

这是单位主管常犯的错误。当单位主管希望早点听到结论,而部下却啰唆个不停时,常会以“我懂啦!总而言之就是这样,对不对?”来中断话题。这么一来,必定会招致下属的反感,使后面的谈话走样,甚至可能产生和前半段话中所预料的结论不同的结果,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中断话题。当然,主管之所以会如此,往往是由于下属在说明状况和理由时,过于繁琐,所以在业务上沟通时,有必要指导下属先下结论,再将需要说明的情况和理由以简洁的条例方式整理、提炼。

不要让个人好恶支配你

有时你可能不喜欢某人接受你的那种方式,或是不喜欢某人说话的声音。

刻意表情等语言以外的表现

必须刻意地去研究部下的表情、说话方法、全身的各种特征,以便明确掌握每位下属的特征。倘若能正确地掌握这些特征,以后就更能掌握下属的本意。

妄下结论

要确保自己理解他人正在说的话。不要因外部干扰(如机器噪音,电话铃声,或别人向你打招呼)而漏过了什么意思。当这种分心的事情确实打扰了你的时候,不要怕问问题。下属往往觉得与你谈话非常重要,因此,他们欢迎你表示兴趣和关心。

要听完后再发表意见,在倾听结束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准备反驳。由于你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下属的谈话,这种情况下妄下结论势必会影响下属的情绪,甚至会对你产生抱怨。领导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非常谨慎。特别是在涉及一些敏感的事件时,尤其要保持冷静,埋怨和牢骚决不能出自领导者之口。

对员工而言,你的言论代表着公司的观点,所以你必须对你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

在倾听员工的讲述时,最好做一些记录,一方面表明你对他谈话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记录一些重要的问题,以备遗忘。领导者对自己做出的承诺,也应加以记录。做出的承诺,要及时兑现,如果暂时无法兑现,要向员工讲明无法兑现的原因以及替代的措施。

听取抱怨

在任何一个组织,下属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牢骚、抱怨、烦躁或愤怒的情绪。作为领导者,你有责任随时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会造成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身为领导者,抚慰、礼遇下属就要舍得花时间多听一听他们的诉说。大多数公司没有专门的程序来解决下属投诉的问题,而程序和形式并不能解决他们投诉的问题,只有领导者能够。

有时候,他们发泄怨言似乎希望你采取什么行动,而实际上只要你给他们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抱怨的对象涉及另外的下属或其他部门的员工,你必须也听取另一方的意见,以求问题的公正解决。

如果你打算解决问题,应采取切实的行动。尽量事先考虑一下问题发生的原因,避免因操之过急而使矛盾激化。如果你不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也应告诉抱怨者其中的原因。至少,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听取了他们的怨言,如果迟迟拖延不理,他会感到失望透顶。

作为领导,当你受到下属抱怨时,处理得当可以防止事态发展成更大的人际冲突,不让它步步升级。如果你想很好地处理抱怨,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不要忽视

不要认为如果你对出现的困境不加理睬,它就会自行消失。不要认为如果你对下属奉承几句,他就会忘掉不满,会过得快快活活。事情并非如此。你忽视小问题,结果让它恶化成大问题。

理智老练

不要对提建议(可能是好意的)的下属不加理睬,这样他或她可能就没有理由抱怨了。

承认错误

消除产生抱怨的条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做出道歉。

不要讥笑

不要对抱怨置之一笑,这样下属可能会从抱怨转变为愤恨不平,使生气的雇员变得怒不可遏。

严肃对待

决不能以“那有什么呢”的态度加以漠视。即使你认为没有理由抱怨,但下属认为有。如果下属认为它是那样重要,应该引起你的注意,那么你就应该把它作为重要的问题去处理。

认真倾听

认真地倾听下属的抱怨,不仅表明你尊重下属,而且还能使你有可能发现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

不要发火

当你心绪烦乱时,你会失去控制,你无法清醒地思考,你可能会轻率地做出反应。因此,要保持镇静。如果你觉得自己要发火了,就把谈话推迟一会儿。

掌握事实

即使你可能感觉到要你迅速做出决定的压力,你也要在对事实进行了充分调查之后再对抱怨做出答复。要掌握事实,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完善的决定。“急着决定,事后后悔。”小小的抱怨加上你的匆忙决定可能变成大的冲突。

不要兜圈子

在你答复一项抱怨时,要触及问题的核心。要正面回答抱怨。不要为了避免不愉快而去绕过问题,不把问题明说出来。你的答复要具体而明确。这样做,你的话的真意才不会被人误解。

解释原因

无论你赞同下属与否,都要解释你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立场。如果你不能解释,在你下达决定之前最好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