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激励:引爆员工潜力的32条策略
4838700000004

第4章 学会尊重员工

有一位表演大师即将登台演出,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头发乱了。大师点头致谢,并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头发整理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将自己的头发重新弄乱。有个旁观者看到了,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头发弄乱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疲劳的旅者,长途跋涉使他面容憔悴,我要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状态。”“那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头发乱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就一定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让头发乱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告诉他的。”

使对方感到被尊重,让对方感到自己很重要,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这样,你将获得一种看不见的成功。

每个员工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都有一种对个人优点的认同感,这是他们自立于群体组织中的基础,是创造的动力,也是引以为自豪的资本。一旦他们的自我认定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他们就会变得更为自信,做事也会变得更为积极。

一个优秀的领导不是说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最杰出的,他完全可能在某一方面不是很突出,但正是通过尊重员工的优点,充分地利用和激励这些优秀的人才,从而使得自己取得成功。

人们谈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在机械化、集团化生产的今天,员工却往往被当作办公室里的某个装备或某个装备的零部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个性得不到体现,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聪明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

首先,要做到尊重员工,最基本的就是要消除由于上下级关系所带来的紧张和不安,由此就能让员工畅所欲言,其自信心也就会被激发出来,以前没有考虑到的东西现在也能考虑到,这样员工的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掘出来。

其次,就是要仔细地倾听员工的建议。无论员工多么微小的建议,领导者都应予以重视。任何人只要有了自己的建议或者构想,总会觉得非常高兴,如果提议被公开,就会激励他的工作热情。许多企业之所以制定鼓励员工提出建议的制度,就是希望借此制度汇集众人智慧提高生产力。

最后,对人的尊重还包括对不同思维的容忍。百分之百的求同思维,常常让创新之苗过早夭折。有些人担心自己写了或说些什么会招致上司的斥责,对自己不利。倘若员工有这种观念,则企业就不会有任何的创新。这时对于企业管理人来说,即使员工的建议不被采用,也应该向建议人说明理由。若不说明不采用建议的理由,则建议人也许认为建议是多余之事。在说明理由时须赞美建议的优点,改变不理想之处,并加以鼓励,使其充满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事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在世界著名企业家玛丽·凯的经营哲学中,有这样一个相当突出的观念:“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1963年,玛丽·凯以5000美元的资本创办了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公司有一间面积为500平方英尺的店面,20岁的儿子理查给她当助手,还有9名热心的女性职员——玛丽·凯招聘来的第一批美容师。

玛丽·凯干过25年的推销工作,目睹了不少企业的成败兴衰,知道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尊重每一个员工。她的这一理念是这样形成的。

还在玛丽·凯做雇员时,她凑够了钱想买部车。她看中了一辆黑白相间的福特轿车,在她生日那天,前往福特汽车展示中心,想要买下一辆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福特展示中心的业务员见玛丽·凯驾着一辆破旧的老式车到来,断定她买不起新车,就没将她放在眼里。当时又正值中午,那业务员说赶午餐约会,托辞走了。由于玛丽·凯急于购买新车,她去求见业务经理,但业务经理不在,要下午一点上班。为了消磨时间,玛丽·凯决定散个步再回来。

她闲逛到对街通用汽车的一家汽车展示中心。这一家正展示另一牌子的黄色轿车,尽管玛丽·凯也非常喜欢,但标价却远远超过她的预算。她只是逛逛,没有要买的意思,还是想买福特的那辆黑白相间的车。然而这家的业务员却十分热心地给玛丽·凯讲解车的性能和设计构思,车的颜色年龄、曲度之间的恰到好处,使玛丽·凯感到这位业务员是真正地关心她。当业务员知道这天正是玛丽·凯的生日时,他马上告退了一会儿又回来,15分钟后,一位秘书带来一束玫瑰,业务员把玫瑰献给玛丽·凯,庆祝她的生日。“那时,我觉得这束玫瑰花的价值远超过百万美元!毋庸置疑,我买了那辆黄色轿车,代替了我原先想买的福特汽车。”玛丽·凯回忆说。

如果这次购车给玛丽·凯打下了难忘的印记,那么一次握手时的自尊心伤害则在她的心上烙上了终生抹不去的缕痕。

一次,玛丽·凯参加了一整天销售讲习会,最后有一位销售经理作了一篇激励士气的演讲,玛丽·凯很渴望和他握手。她在队伍中排了三个小时,好容易握上时,那经理显得漫不经心,不但不正眼看着她,而且从她的肩膀上望过去,只关心那握手的队伍还有多长。玛丽·凯描述当时的心情说:“我觉得受到伤害和侮辱,因为他根本没把我看在眼里。”“那时,我从他身上学到重要一课:不管你多忙,你必须花时间让别人感觉他是重要的!”

后来,当玛丽·凯成了至高无上的老板时,她多方面地实践了这一信念。

作为美国知名的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她曾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和几百位人士握手长达数小时。这时,她总是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几句亲切的话语,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

玛丽·凯每天上下班时,都要与安全警卫和走廊上见到的人亲切打招呼。尽管由于公司庞大,她无法一一记住对方的名字,但她总是微笑着向遇到的每个人亲切问候。被问候者,特别是那些级别较低或最基层的员工,无不感到荣幸。

玛丽·凯与人谈话,总是很专心地聆听对方的倾诉,她不会被任何事务打断对对方的注意,即使在拥挤嘈杂的场所,她也会摒除干扰,让对方觉得她们的交谈是专一的,她们是唯一的在场者。玛丽·凯甚至说,如果这时有只大猩猩进来,也不会打断她对对方的专注。

玛丽·凯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着。她说:“这对于那些想多看我的人而言,是一种持久的邀请。同样,她公司的所有办公室的门也都如此。玛丽·凯把这种做法称之为“大门敞开哲学”。“大门敞开可以让我们有机会真正了解我们的员工。”

玛丽·凯不让员工叫她董事长或总经理,而是直呼:“玛丽·凯”其名。这也是一种看不见的讯号。她将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地位的天平上,无形中营造了平等、和谐、人心舒畅的氛围。

[点评]

尊重员工,就要让管理亲和于人,让员工与管理者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优秀的企业家心中越来越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