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激励:引爆员工潜力的32条策略
4838700000005

第5章 运用沟通消除员工疑虑

某日,在森林里,老虎和猴子在聊天。

猴子对老虎说:“听说人类是我们猴子变的,但我为什么不能变成人呢?要是我现在就能变成人那该多好哇!”

老虎对猴子说:“我劝你千万别变成人。”

“为什么?”猴子诧异,“人的衣食住行都比我们强。”

“真是笑话,他们哪一样比得上我们?先说吃吧,他们吃生的怕拉肚子,吃肉又嫌油腻,肉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怕发胖。”

“对!对!对!人类的‘食’确实不如你。”猴子服气地说,“那么衣呢?”

“那是因为他们天生光溜溜的,没有衣服一定会冻死。”老虎笑着说。

“太有道理了,可是人类有自己的房子呀。”猴子说。

“他们的水泥洞,几十家用一个大门,有什么好的。举个例子吧,听说人类的大楼失火,一死就是几十人,总没见过森林失火,老虎被烧死在洞里吧。”

“还是你们老虎高明,但是我们没有汽车开呀?”猴子说。

“那是因为人类体质差,跑不快,才不得不开汽车。机器出了故障不能开,油用完了不能开,路况不好也不能开。”老虎说。

“对,对,”猴子说“衣食住行我们都比人类强,我现在再也不想变成人了。”

如果说身为一个企业的经理应该学习沟通的艺术,那么最佳的时间就是现在。

企业经理们一手遮天的控制和命令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企业大多由跨部门的团队所控制,其成员都是对权威不屑一顾的年轻人。随着电子通讯和商业的国际化发展,人员和创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由地在企业之间流动,决策也更加接近于市场,而这一切进一步蚕食了传统的企业层级结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是:这是一个人们不再询问我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工作环境。

有效的沟通能够激励员工。一个沟通者能够带领同事找到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沟通的确涉及将人们推动到他们现在尚不赞同观点上,但不是通过欺骗和乞求。相反,它包括精心的准备,适当的论题调整、展示生动鲜明的证据以及展现匹配听众的面部表情的努力。

高效的沟通是一个困难同时又消耗时间的工作,但是它却能够比那种命令与控制的管理模式更加强大。就像联合信号公司的CEO劳伦茨·伯塞蒂最近所描述的那样:“可以大喊大叫、鞭笞驱赶员工们努力工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你必须讨好他们,通过帮助他们认识那样做的好处,通过建立你的可信度,通过给予他们一些原因和帮助以到达那里。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他们会敞开自己的大门。”就实质而言,他谈论的是沟通,是比以往都更为重要的激励员工的手段。

请仔细思考一下你的沟通的有效性。首先,你要强有力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二,你大致介绍自己的相关论点,接着是一个相当武断的列举数据过程。最后,你开始进入收尾过程,准备将工作结束。换言之,你是通过逻辑、耐心和个人热情力图打动别人来接受自己的观念。然而现实是,如果你按照这样的程序,你的沟通必定会失败。

那么,有效的沟通应该包括什么呢?对话发生在劝说开始之前和过程之间。在过程开始之前,高效的沟通者利用对话更多地了解对方的选择、顾虑和看事角度。在沟通过程中,对话仍然是学习的一个形式,但是它也是谈判过程的开始。你要求人们讨论甚至是批评你的观念的逻辑,然后提供坦诚的反馈并建议其他选择方案。虽然听起来这是达到目标的一个漫长过程,但是高效的沟通要配合对方的需求和顾虑来检验、修正创意。事实上,高明的沟通者不仅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能够在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时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换句话说,沟通通常要借助甚至需要妥协。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高明的沟通者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思想开放,从不死守教条。这种沟通方法本身就是极具蛊惑性的。当同事们注意到沟通者能够热情地听取他们的观念,并且愿意根据他们的需求和顾虑做出修改时,他们通常能够非常积极地回应。他们更加信任对方,听取对方观念时也更加留意。他们认为对方并不顽固,因此自己也愿意做出牺牲。由于妥协技巧是如此强大,因此许多优秀的沟通者在开始沟通过程前已经做好了妥协的准备。

高效的沟通包括四个独特但是重要的步骤:

★高效的劝说者能够建立可信性。

★他们调整自己的目标,以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他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强化自己的论点。

★他们能够在情绪上与听众沟通。在我们的研究中,一位异常出色的经理评论道:“多年来关于沟通我学习到的最大体会就是,表达的技巧更加重要。”

[事典]通过聊天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员工智慧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日本,下班后搞的非正式讨论会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在日本,各企业的工作时间为5天工作制,每天工作7—8个小时,每天下班后,每个员工都自愿参加一个非正式的讨论会,这个非正式的讨论会一般是由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如工厂里的工头、公司里的课长主持。大家在一起,一面喝着酒,一面聊起当天的工作心得。讨论会上只要有一个人提出他在今天工作中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常常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聊天无形中变成了脑力激荡,很多对工作的好建议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会上提出来的,这对指导明天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非正式讨论会”在日本目前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小组的主持人不能到会,讨论会开不成,员工们宁可集体到酒馆去喝酒聊天,也不直接回家,因为回家太早,会被太太或邻居认为不受公司重视,没有资格参加公司的非正式讨论会。

日本的许多经理也十分善用聊天的方式沟通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信息和感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公司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天下班后,几个员工聚在一起大摆“龙门陈”,经理凑上去说:“我也来聊聊。”其中一个员工很不友好地说:“你坐的是人造革的沙发,我坐的是天然草皮,屁股有贵贱,同你怎么能聊到一块呢?”他认为这么一说,经理会马上就走。话音没完,经理已经席地而坐了。经过多次这样的“聊天”,加深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经理同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

由此说来,聊天的确也是一种激励员工的形式。

[点评]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沟通就无法开展工作。别以为布置完工作,发布完命令就可以等着出成绩了,要不断地与员工进行沟通,从而使得所有的员工协调一致地为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