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庸管理的艺术
4832900000039

第39章 正己无怨——魅力艺术(5)

“毋必”,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说明孔子深谙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毋必”,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是不可能的。孔子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适变、能应变。

“毋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

“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处。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我,无法做到“无我”。有我就有你,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烦恼。结果忘记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一样”就是佛学所说的“平等相”。

孔子教人学问修养,就要效法他做到这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个人一旦做到了无我,那就可以绝对地无私了,无私才能无畏,无所牵挂,那“意”、“必”、“固”自然都就没有了。随意猜测,往往会违背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会异想天开,或者狂妄自大,自寻烦恼;主观武断,往往不合情理,造成严重的后果;固执己见,往往会被人视作老顽固,破坏大事;自我一旦被放在了首位,那么瞻前顾后,充满私心,自然无法与天地自然相合一。

晋朝刘道真读过书,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只好到一条河边当纤夫。刘道真素来嘴不饶人,喜欢嘲笑别人。一天正在河边拉纤,看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在一只船上摇橹,刘道真嘲笑说:“女子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共一只盘子吃饭,见到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就嘲笑她们说:“青羊引双羔。”那妇人望了他一眼,说:“两猪共一槽。”刘道真无言以对,他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结果自取其辱。

从前,日本名古屋工商联合集团公司董事长土川衣夫要物色一个重要职位的人选,名铁百货公司总裁长尾芳郎知道了,立刻推荐了一个既年轻又有才华的人去见土川。土川与他谈了几分钟话,决定不任用这个人。长尾心里很不高兴。后来被推荐的这个人另谋高就,一路飞黄腾达。6年后,在一件牵涉首相贪污渎职的案件中,这个人被判入狱,刑期25年。长尾去见土川,问他当年为何不用这个人?土川说:“你没有读过老子吗?这人在几分钟内,把老子说的‘四自’——‘意、必、固、我’都表现了出来。这种危险的人是绝对用不得的啊!”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领导下不来台。这时你如果退避三舍,必会遭人耻笑;如果视而不见,也难免有软弱之嫌。你可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回击,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黄主任因和李主任意见相左,便想在公众场合故意给李主任难堪。李主任在一次发言中,不慎读错了一个字,黄主任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李主任:“水平太差了,那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还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话!”李主任见黄主任恶意挖苦讽刺他,也就不客气了,笑着对他说:“这总比你作错事不认账还强出一点吧!”李主任的话实际是事出有因,黄主任在损坏了公司的东西后,非但自己不承认,还欲嫁祸于人,但又怕被人揭穿。因为这件丑事人人皆知,因而李主任的话一出口,众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视而笑。黄主任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欲辱人而自取其辱。他这种毛病要是不改,主任的位子是坐不长久的,因为大家已经对他反感。而李主任当众对黄主任反唇相讥,不仅不失魅力,反而显得更加坚强。

十三、有过则改:敢于认错给魅力加分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中庸》上说:“修养自身,要根据道的规定。”用道来要求自身,常常会发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此《中庸》又说:“用仁的准则来修治培养道。”这是从修养自身进一步谈及对于人道的修治办法,因此提出仁义礼三种美德作为准则。

《周易》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尚书》说:“改过不吝。”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但只要真诚面对,把错误改过来就行了。

有个在公司任领导的朋友对我说:“公司的业务上升得很快,而我就是其中业绩最好的人。骄傲的本性使得我在平时摆出了与众不同的姿态,我看不惯别人的工作生活方式,认为他们的业余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我总是想帮助他们,但是说出的话,却又变成了教训他们的语言。冷眼与背后的流言渐渐地多起来了,最后,我明显地感觉到连老板也开始对我不满意了,不再赏识我。一年多的时间,我走到了悬崖的尽头,不得不离开了。”

要得到下属的拥戴,搞好上下属关系,为人坦诚是很重要的。但是,任何人做事情都不免会犯错误,除非你什么事也不做,当官僚,而官僚本身就是错误。在工作中犯错误是常有的事,而一旦出现问题,有的领导往往采取隐瞒的手段来应付,久而久之,一旦事情闹大,其局面就难以挽回。如果出错时,你能主动向大家解释,就会使你显得更加具有领导素质和领导魅力。及早地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这样容易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控制局势,扭转乾坤,自己的上司也一定会正确对待你犯下的错误!

波普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躲躲闪闪不是处理过失的好办法,而开门见山说出事情的真相,通常是最好的策略。既然失误已经发生,别人迟早都会知道,隐藏或是将责任推开等,都是过错之后又再犯错。有些领导出现差错后的第一个反应是逃避,想方设法兜圈子,不想涉及问题本身,可是弄巧成拙后反而让自己更下不了台。“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因此,你没有必要不坦诚,交待了事情经过,反而会觉得心里没有压力和负疚感,这时,你会发现,问题并不见得有你预想的那么糟糕和严重。因而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失误,是为了找到失误的原因,与同事、下属共同讨论弥补过错的办法。

这没有什么不好张口的!你也不必担心说出真相来,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开诚布公地说出一切,下属会感到你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

事情做了才会出错,不做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在过失中要善于思考,找出其中的教训,让自己的想法和领导层的想法保持一致,以减少他人对你的成见。有时,必须告诉下属,造成事情的过错是自己的不对,但过错中也有正面的因素,将正面的东西放大出来,让大家真正看清你在这次过错中,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让大家对哪些问题要注意心中有数。

坦诚,需要一点勇气。你或许会说,原本也并不想出错,可出了错,而且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人在做事之前,多数想到的是积极的一面,极少会去想“错”的本身,结果,当事情真的出了错,思想上却无法积极面对。

所以,领导需要有一些勇气,明白自己的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弄大,能这样想的话,就会有勇气。吱吱唔唔的,只会让人感到你是在“编故事”;而坦诚地对待问题,效果会更佳。详细说明事发背景,表达得越仔细越好,包括你介入此事的时间、心态和认识角度,以及你当时的计划,让大家看清楚你真实的一面。千万不要含糊其辞,简单地陈述事发背景。

同种错误不犯第二次。领导者给下属犯错误的机会,也要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但是不能容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如孔子所说“不二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聪明人的可贵之处不是他们不犯错误,而是能在犯了错误之后,接受教训,总结经验,不犯第二次。领导者要培养这种素质,犯过一次错之后要敢于说:“这是我第一次犯这个错误,也是最后一次。”接下来的事就是一定要将自己的承诺兑现!

十四、己所不欲:为对方着想以提升魅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