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庸管理的艺术
4832900000036

第36章 正己无怨——魅力艺术(2)

那些优秀的领导者都知道以身作则是一种非常好的美德。日本著名企业索尼是一家生产电子电器产品的跨国公司,是一个一贯强调建立家庭式的温馨企业。在索尼,领导者的任务就是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使所有员工形成公司大家庭的整体观念,让不同姓氏不同地位的索尼员工都像家庭成员一样荣辱与共。为此,领导者首先从自身做起,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和员工一起办公,共用办公用品和设备。创始人盛田昭夫更是以身作则,几乎天天和员工在一起吃饭、聊天,真正和员工打成一片。在索尼,夏天的时候,最先装上空调的总是工人所在的车间。而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时候,也总是从上层开始削减工资以渡过难关,更不会轻易解雇员工。

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对员工充分尊重和肯定的做法,让员工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产生了和公司同命运的观念,所以,员工会尽职尽责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公司着想,也和领导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员工在感受到领导者的真诚之后,就会对领导者奉献出自己的信任。一个注重自身修养的领导者才能让员工乐于追随自己。戴高乐说过: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领导者的管理过程中,人在事先,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领导者是整个组织的中心,领导者自身的修养决定了员工的行为,所以,领导者要想实现自己的管理,就要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为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修身才能安人。我们知道企业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让所有的员工都拥有共同的目标,明白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能够各安其位,团结协作。因为领导者修身,才能使自己心境平和,冷静理智,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唯我独尊的情况,和员工在认同的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更好地团结合作。

注重修身的领导者能够知人善任,而不是嫉贤妒能,也不会任人唯亲。有修养的领导者才能够听得进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看得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是在和员工之间有异议分歧的前提下,也能够用包容的胸襟来求同存异。而且注重自身修养的领导者能够随时保持理智心态,遇事能够不受情绪影响,懂得自控,不会因为员工犯了错误或是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而大发脾气,这样才能够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进而能够更好的工作。

领导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人际关系也复杂多变。所以对领导者协调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要较普通员工高得多。如果领导者不能加强自身修养,动辄拿出自己的权威,把企业变成自己的小王国,那只能使员工敬而远之,自然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领导者如果习惯了发号施令,认为自己不会出错,容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就会变成一个独断专行的人,而员工在这样的领导者手下工作,就会慢慢习惯这种管理方式,不再在领导者面前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是将意见变成私底下的消极言论。这样的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企业发展来说只能更坏。一个领导者听到的不同意见越来越少,也就意味他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单调,这对于他的决策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这样的恶性循环难以使企业管理达到安人的目的。

四、不陵下:以自制力折射魅力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

孔子提出“两端”即承认事物都有它对立的矛盾,他称赞舜的处理矛盾的办法,是“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量度以取中,无过无不及,采取折中的办法,不要做得太过,也不要做得不够。史墨曾提出过“物生有两”的命题,不仅承认事物是存在着对立面的矛盾,而且更强调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转化的必然性。“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无论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他都看到了矛盾的双方向转化的现象,并且都给以肯定。孔子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承认事物有矛盾的“两端”,却希望用适当的办法加以和解。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呻吟语》中说:“责人要含蓄。”在指责他人过失时,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想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这是为人处世的名训。《菜根谭》中也有“攻人之恶,毋太严”的教训。《战国策》上有言:“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领导者应培养自制力,纵使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无法调解而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与人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言、诽谤对方。

人心里若老是记着自己的功劳,就会滋生骄狂,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就会铸成大错。魏信陵君(名无忌)杀了晋鄙(魏国带兵官),击破秦军,解除邯郸被围困的危机,救了赵国,赵王亲自出郊外迎接。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有些事无法得知,但有些事不可不知,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信陵君说:“怎么说呢?”唐雎说:“有人恨我,我无法得知,但我恨人,却不可不知;别人有恩于我,我不能忘记,但我有恩于人,就不能不忘。先生杀了晋鄙解除邯郸受困的危机,救了赵国,这是大恩,希望你能忘记对赵国的恩惠。若心里老是记着对别人的恩德,势必带来恩大仇大;对别人的怨恨不能及时化解,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有一种人在为人上恶意有余,善意欠缺,走路昂着脖子,见到谁也不理睬;与人共事时,别人的意见一句也不听,却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等等,这种人真的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对所有人都有恶意,眼里只有自己好,结果常常自己把自己打败了都不知道。

亨利¥福特二世从老头子手上接下董事长权力,喜滋滋的,他想,这下自己可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大老板了,世上谁人不知呢?就是这个亨利小子,让福特公司在他手上经营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问题就出在他性格刚烈而容不得人才,下属能力不如他才放心,否则“功高震主”,心里堵得慌。他这种毛病赶走与气走了不少杰出人才。

他常常对员工发脾气,有时甚至怒吼出这样的话:“把他的头砍下来,然后让他滚!”他不经过公正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理由竟是他看对方不顺眼。作为公司老板,他这种看人态度,实在危险。

一天,亨利命令总裁李¥艾柯卡解雇某一位高级职员,按他的看法,此人是同性恋者。

“别犯糊涂了,”李¥艾柯卡说,“此人是我的好伙伴,他已经结婚,还有一个孩子。上班在公司,我们一直在一起吃饭。”

“把他弄走,”亨利重复说,“他搞同性恋。你瞧他,他的裤子太瘦了。”

李¥艾柯卡心平气和地说:“他的裤子究竟和别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可亨利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把那个人才赶走了,亨利的领导哲学是:假如一个人为你工作,就不要让他太舒服;不要让他舒舒服服地按他自己的习惯行事;你做的永远要和他所预期的相反;要使你手下的人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

李¥艾柯卡是亨利亲自提拔上来,他工作也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最后也让亨利二世看不习惯,落了个被赶走的下场。他说:“其实,企业必须让员工有安全感,不能让员工上班如坐在火山口上,如果企业不考虑员工的‘安全需要’,让员工每天上班像走钢丝似的,实际上,是企业在走钢丝,悬啊!”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亨利二世应该知道这一点,可他的双眼仿佛被什么东西蒙住了。1979看10月1日,即在亨利¥福特二世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会议五个月后,63岁的他,孤立无援,辞去了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的职务。福特公司从此走出了家族化管理模式,步入以专家集团管理的领导体制,福特公司才又一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自制力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如果自己的性格刚烈,就要克制自己,想发脾气,不如先抽身离开,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处理问题。对他人训斥是没有好效果的,对方要么是表面忍受,不反抗,但内心其实是很恨你的;要么他会被你的怒气点燃,于是发生尖锐的冲突,事情的结果会更坏。

要明白一个人手上有权,并不必然就有随便骂人的权力。以势压制人,以权傲视人,以钱欺负人,都是肤浅之人。心里容忍不了别人,同时会把自己推向了孤立的境地。在自负者眼里,别人都是无能无用之辈。不允许别人比自己有能力,这样的人周围不会有多少朋友,他的事业很难成功。

如果对方先发火,作为领导者要以柔克刚,不能对着来,等对方火发完后,再陈述自己的看法,但不可指责对方不该发火。老子说,刚强处上,柔弱处下,柔弱可以胜刚强。你让事实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干脆走人,头顶处处有蓝天。如果你觉得对方发火是有理由的,那就多检查自己的不是。

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弱,可以向人家学习,绝不可打击陷害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这是领导艺术,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大凡自律者,无非都是出于遵循某一种规则或律令。由于这种规则或律令的要求,才决定止步不前,或接受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然而,作为这些规则和律令来说,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外在的;一类则是内在的。前者是别人为自己订立的,后者是自己为自己订立的。老子出于对外在规则和律令的服从和惧怕,在生活中,自我立法、自我约束,真正地由衷地出于一种自我本身的需要。

五、矢志不渝:以意志力凸现魅力

子曰:“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中庸》

孔子夸奖颜回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这也是孔子对人的意志力的肯定。意志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一种品格,它蕴藏于心并体现在行动上。意志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东西,而是领导者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果断、忍耐、坚定与顽强等特质。

意志常常是伴随着目标出现的。任何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领导者都会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的目标而不停的奋斗。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处于特珠位置的领导者,最容易受到打击和挫折。如果因之而停滞不前、一蹶不振,那么他的理想顷刻间付之东流,目标无法实现。所以,一个领导者,顽强的意志,不仅是他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他的领导魅力的体现。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在1836年他还得过神经衰弱症。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奋斗和进取中,有9次失败,只有3次成功,而第3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16届总统。

松下幸之助说过,即使是功绩显赫的伟人,也不都是常胜将军。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每每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最终取得伟大成就。

也有人说:“当你跌倒时,不要空手站起来。”跌倒了是坏事,但如果你能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失败中学习制胜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当一个人学会如何反败为胜时,就不难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有些领导者,明明知道某个业务正在赔钱,或者根本就已经是一个无可挽回的失败项目,但还是死撑着,不愿意承认这个结果。知错不改的结果不言而喻,企业只能走进一条死胡同。有的领者导喜欢“赌”这个字,对于他们来说,作出决策就是“赌一把”,“赌”赢了,企业就赢了,“赌”输了,企业就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含义与破产、被收购、陷入严重亏损意义是一样的。

美国《财富》杂志曾选择了38位10年中下台的大企业的CEO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失败的故事。这些CEO们曾经是世界最著名企业的领导,他们领导的企业包括通用汽车、菲利浦¥莫里斯、康柏、柯达等。他们都曾经是美国商业商的风云人物,但最终都壮志未酬,沦为失败者。既然这些最杰出的商业巨子都会失败,一般的领导者败走麦城似乎也情有可原。

对于国外的CEO来说,“失败”是企业出现亏损或盈利减少,没有达到股东期待的高增长率。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失败”的领导人就会被免职或引咎辞职,选拔这位领导人的机构或个人就要对股东作出检讨,权力企业会尽快选拔一位更加合格的领导人执掌企业的帅印。他们不会认为出现亏损、盈利减少、未达到预期的增长率都是些小的过错。因为在他们看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最重要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面子与企业的基业常青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尽管这一个或几个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也正因为如此,包括通用汽车、菲利浦¥莫里斯,康柏,柯达等在内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乏爆出“冷门”,企业的CEO们因为未能实现领导企业实现预定目标的承诺,而被企业解职。《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世界500强企业也被解职的CEO中,70%的人没有出现骇人听闻的大错误。500强企业老总因为不允许大的错误发生,在成就了辉煌的同时成就了个人魅力。

六、博厚载物:以大度的情怀增强魅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