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永远的情怀:粤海知青散文集
4823500000099

第99章 你们是优秀的

吴卉(三门坡农场知青庄凯苓的女儿)

妈妈常向我讲述知青的故事,妈妈的知青朋友我也认识一些。但真正理解妈妈这一代人,真正了解妈妈的知青朋友是参与了“回首三十年,重踏红土地”的知青活动之后。

妈妈曾利用出差机会两次回三门坡,她每次回来都拍下不少照片,都说要带我去海南,回农场走一走,看一看,去看看去体验知青当年的生活,我知道这是妈妈的心愿。

今年初,妈妈就和知青朋友筹划这次活动,妈妈说这是一次好机会,不能错失。能去海南我当然高兴,因为我最喜欢旅游。但没想到此行却一波三折,因为我正面临着大学毕业,赴海南的时间刚好卡在我找工作的关键时刻。虽然我生性好玩,但此时我犹豫了。但妈妈却下了决心,非要我去不可,于是,1998年5月16日我和妈妈的知青朋友一同踏上了海南岛的红土地。

在农场仅仅停留了两天,但我跟着妈妈似乎经历了许多。我看到知青与老工人久别重逢时拥抱痛哭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我跟着知青踏着萋萋芳草上山扫墓,听知青叔叔、阿姨讲述了陈敏烈士的故事。

我回到妈妈生活过的红旗队,看了妈妈当年住过的房子,劳动过的地方,认识了妈妈老挂在嘴边的老工人。

我知道了一个树位有多少棵胶树,为什么要半夜三更去割胶。

虽然这一切我都曾听妈妈说过,但这一次我亲身体验到了。

当汽车像蛇一样在泥泞的路上滑行时,当红泥巴粘在鞋上怎么也甩不掉时,我领会到知青与红土地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

当我要解决问题时,我宁可上胶林。连队的“厕所”我连看也不敢多看一眼。

当我看到那一片连绵的胶林,我想象得到一个女孩子半夜割胶的害怕。

我不敢想象如果今天要我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工作,我能不能坚持下来。我很佩服妈妈,不知道知青们当年是怎样生活的。

红旗队的老工人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我们,还给我封红包,我明知老工人的生活并不富裕,我不想接,但又不敢不接,退回就更不可能。妈妈说,只好回广州后再邮寄了。老工人对知青纯朴的感情我体会到了,怪不得妈妈直至今天仍然把他们记挂在心。

那几天,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知青故事。关于你们的经历,关于你们的爱情,关于你们的趣事,我知道你们所讲述的一切都是刻骨铭心的。知青的故事使我对什么叫激情与疯狂,什么叫悲凉与荒诞,什么叫受磨难与被抛弃,什么叫拥有与失去,有了感性的认识。

从海南回来后,妈妈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业余时间,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编写知青文集中。我理解,我支持,因为文集使我有机会认真地和妈妈一起对你们这段历史进行真诚的反思。过去我对上一代的梦想和行为无法理解,今天我不会嘲笑你们的“盲目理想主义”,因为你们这一代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理想主义结下不解之缘,是注定要经历艰辛与坎坷的。正因为你们的经历,培养锻炼出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坚强、毅力、责任感、使命感,不怕打击,不怕挫折,不向命运低头,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至今我仍不能完全认同上一代的想法和做法,我不会像你们那样盲从、轻信、自欺欺人,不会强迫自己去肩负那些自己担当不起的使命,但我不得不承认,你们是比秀的。虽然在人生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信念、理想方面,我们这一代与上一代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我不会为此而和妈妈产生代沟的困惑,我会从妈妈这一代的经历中得到启迪,激励自己走向社会,接受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