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永远的情怀:粤海知青散文集
4823500000089

第89章 来自海南的“寻觅”

黄立人中建农场(六师九团)

“是找你吗?”今年4月初,一封电子邮件出现在我的邮箱里,这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兼“农友”发来的。打开链接,网页:huashifuzhong3(1),《寻找“我的知青老师”》赫然在目——

“那是1972年,开学两周了,我们班还没有数学老师,一天,校长给我们带来一位女老师”;“有广州知青给我们当老师,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寻找我的符立同学在电邮中写道。开学了,他们没有老师,责任在我。我的父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当我和大妹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去海南的知青时,他们还在“学习班”里不知我们的去向。我宁可长期在连队劳动,也决不当老师。1971年,我毅然不服从团部的安排,1972年,打算继续不服从;最后是连队指导员“请”我服从的,他因为我受到了批评。35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学生们为有广州知青当他们的老师而高兴,我才知道自己除了具有“广州知青”的头衔,还有“知青老师”的称谓。我愧对学生,他们缺了两周的课。

《我的知青老师》中,符立同学一篇又一篇朴实无华的短文,通过电邮传给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都缺乏的那个年代,有场电影看是大家最开心的事。可那天下午是数学课,黄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好多作业,真气人。气归气,动作快点作业还是可以完成的。就在我完成作业准备去占领看电影的有利位置时,黄老师出现在我的面前,对我说:符立,你刚才的作业有两道题做错了,你得重新做。哇!我晕……”

——现在我才知道,在学生记忆中,我是一位相当“厉害”的老师。但是,他们给了我“严谨的教学”的评价。

“学数学好枯燥,整天和1234567890打交道,好烦。黄老师抓住我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只要我们上课听课,课堂纪律好,就可以在下课前讲一个故事。老师所讲的故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闪闪的红星’。故事讲了一半,我们听得最来劲的时候,老师就不讲了,吩咐我们把作业做好,明天再讲。”

——把故事讲一半,是我当时“原创”的一个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励学生认真听课。现在我才知道,为了我未讲完的“闪闪的红星”这一故事结局,符立他们居然捡橡胶籽,攒了3元钱,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走了16公里山路,渴了就喝几口路边的山泉,饿了就到路边的地里“偷”个地瓜、摘些山埝,终于从县城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买到了心中的那本《闪闪的红星》。现在我才知道,我的学生是“多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多想拥有和看到几本好书,真不容易啊。”现在我才知道,我效仿前辈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竟然让学生如此“快乐并痛着”。但是,他们给了我“巧妙的教学”的评价。“正是你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知青老师,给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在我们教室前有棵不大不小的柚子树,树的下面是个落差一米五高的坎,一天下课后,我们一帮同学在树下玩,有个同学说:前面这棵树伸出一棵枝,谁能从这跳起来抓到那树枝?好胜的我站出来说:我能!说完我纵身一跳就像猴子一样准确地抓住了树枝,同学们看到我这勇敢的举动都为之鼓掌和高叫,我有点飘飘然了,接着又来了一次纵身飞跳的表演……不好,这次由于助跑的速度不够,没抓到那树枝,‘叭’的一声,我被重重地摔到一米五高的坎下面,顿时头破血流。同学们看到这情况大声地叫道:不好啦,符立从树上摔下来啦!”

——当时,正在教室里辅导学生做作业的我听到同学们的叫声,立刻从教室里跑出来,看到现场的情景,不假思索地便纵身跳到坎下,抱起符立就往卫生所跑。来海南几年了,在连队开荒爆破、台风抢险,受伤流血是常有的事,可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学生血流满面,却是第一次。学校卫生所的医生给符立作了伤口处理、止血、包扎……然后说没大问题了。这时候,刚刚不知从哪里憋出来的一股子劲突然散了,我遥远地似乎听到学生们在说,“黄老师晕了”,就没有了知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教务室的长凳子上,周围是其他老师关切的眼神。现在我才知道,事隔那么多年,我尽老师的责任,抱着符立一路小跑的情景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

“在‘远学大寨、近学屯昌’(我们中建场在屯昌)的年代,劳动是我们这代学生的‘家常饭’。学校决定每个班都得有块地种植农作物以示学大寨。一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到一块荒地劳动,老师吩咐我和其他四位同学到山脚下找些石头,把荒地中的一条小水沟两边砌牢固。我们赶紧拿上粪箕到山脚下挑来好多的石头,只用半个小时就把墙砌好丁,我们有点洋洋得意。我大声喊道:‘黄老师,我们的任务完成啦,你过来检查’,黄老师走过来用脚一踩,‘哗’的一声,墙全倒了。黄老师笑道:‘你们这是什么质量?’,她站到水沟里用手摸了摸,接着又说:‘你们砌的墙之所以不牢固,是因为你们用的石头没有平面,基础没打好,来,我们一起重新砌’,黄老师一边干一边对我们说:‘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认真思考,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将来想要学更深的知识就难了’,经过一番艰苦的劳动,我们终于把墙砌好了,开心地唱起当时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哪怕是艰苦劳动中的无心言语;现在我才知道,学生们能有今天的作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是难以用常规标准来衡量的。

“2007的春节,几位当年的广州知青,我们的老师回到农场。一别三十年后的相见,真是感慨万分。三十几年前,我们这些山区里的孩子,在学校里认识了你们,很有幸成为你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虽说在校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们曾经有过的那段难忘的师生情却是刻骨铭心的,你们曾经把理想、抱负、知识传授给我们,你们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一种责任,一种情感,已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心里,并一直影响着我们。”

——其实多年以来,我和我的同学们曾经多次回海南,有一次还把女儿带上了(这是我女儿在高中毕业前唯一一次“出省游”),目的都是为了看望连队的老工人。现在我才知道,学生们也是如此地想见我们(我没有参加2007年的春节行);现在我才知道,我们在海南几年结下的情和缘,从老工人到我们,再到他们的孩子们,整整影响了三代人。

由衷地感谢这份来自海南的“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