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永远的情怀:粤海知青散文集
4823500000072

第72章 一个知青的婚礼

张娅宁三门坡农场(一师三团)

她,一个广州知青。

他,一个海南农场职工子弟。

他们将要在这一天:一九七五年十月二日,在这里,海南三门坡农场文岭二队文化室举行婚礼。

小小的新房已布置好了,这是一间用竹枝间隔开的砖瓦房,她先用草席封密,然后用白纸裱好,挂上她弟弟画的一幅油画。小衣柜、桌椅、书架都是他和他父亲亲手做的。小圆桌上铺着白桌布,墙上的壁花瓶插着几朵塑料花。小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书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柜头上的小闹钟和半导体收音机是他们最值钱的家当了。说是大床不可以自己做,只好花十几斤米和几块钱请人用台风的倒树做,床上的被铺蚊帐是她在广州的妈妈和姐姐为她准备的“嫁妆”。

这时,新房里只剩下她自己,但她一点睡意都没有,是的,她将要与他举行婚礼,这可是人生的第二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对她将意味着什么?!

七年前,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带着蒙胧美好的希冀,怀着英雄远征的豪情,来到海南岛三门坡农场文岭二队。为了实现“脱胎换骨”的愿望,她总是抢着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夜幕里,她扛着喷粉机喷打硫磺粉;在开荒突击队里,在抗风救灾的日子里,她与天奋斗,与地奋斗,汗水不知流过多少回,皮肤不知脱了多少层。她一次又一次被评为“先进”、“际兵”、“代表”,自以为已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想叩开入党那扇神往的大门,然而大门向她紧闭着。她希望能参加武装排,但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又怎能去扛无产阶级的枪杆子?队里的文书,学校的老师都与高中毕业的她无缘,至于招工回城,上学读书那就更是痴心妄想了。尽管她比别的知青付出了更多、更痛苦,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击。28岁的她感到很累,很累,她想拥有一个在自己疲惫时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的男人,想拥有一份踏踏实实的感情,她想有个家。她遇上了他,一个纯朴、善良、刻苦耐劳的海南青年。

他,曾在一夜之间从“红五类”的殿堂摔到“黑七类”的地狱。那是因为他贫苦的父亲当年为了糊口做过国民党的狱卒。从琼崖纵队“小鬼队”闯出来的母亲被斥之为“叛徒”。于是他被取消上京接受“接见”的资格,被剥夺了上高中的权利。潮起潮落,他同样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他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向生活,这时,她走进了他的生活。这位聪颖沉实、知书达理的广州姑娘,能文能武、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心底里喜欢她。他感谢月老赐给他的良缘,他感谢上天给他的勇气,磨房里向她表白:“让我们一起生活吧!”

两颗受伤的心灵终于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他们相互倾诉,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他们要手挽着手一齐去笑迎生活的激流险阻,虽然他们彼此从未说过“我爱你”,但他们都感受到爱,那种任何力量都不可分离的爱。虽然有人反对她的选择,但她心甘情愿,一往情深。虽然有人认为他在高攀,但他毫不在乎,笑而置之。因为他们已相识了七年,相恋了三年,彼此间有足够的了解。此时,什么出生地、学历、年龄对他们来说都是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爱。

没有发出喜帖,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宴请宾客,他们是想让小舟悄悄地泊岸。然而二队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知道了。老职工就像自家办喜事一样,喜气洋洋,自发凑钱买来高级上海羊毛毡和一对红色热水瓶,还准备了两串三万头的鞭炮。

知青们更是忙个不停,有的专程到海口购买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书籍和生活用品,有的特制了广州的年宵品“油角”和“蛋散”,有的跑到圩镇买水果,有的留在队里张罗打点一切。

她看着堆满在新房的礼物,看着忙碌的人们,从未尝试过幸福滋味的她,这回真真切切地理解到幸福的全部含义。她知道大家不仅是对他们的婚姻的祝贺,更重要的是对她七年来付出的认可,她感到满足,那是精神的满足,自尊的满足,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鞭炮欢快地响起来了,婚礼开始了。新娘穿的是白底蓝花的“的确良”衬衫,蓝裤,“熊猫”鞋。没有化妆,但神采飞扬,白皙的脸泛着红晕,怪不得都说姑娘出嫁时是最美的。

新郎穿着白衬衫,蓝裤,黑绒便鞋,他昨天才从场部宣传队赶回来,疲惫的脸掩盖不了内心的喜悦。

队部文化室内摆着十几张方桌,几十张板凳座无虚席。新娘、新郎在最前一排,新郎的父母、队干部并排坐着,门里门外满是嬉闹的小孩。糖果点心水果摆在桌上,知青们忙着倒茶点烟。

这时,证婚人李队长讲话了:“毛主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今天这对新人,一个是海南青年,一个是广州知青,他们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产生了感情,结合在一块,让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婚姻幸福,白头偕老……”

他的父母,素来不爱言语,此时,眼里闪着泪花,满脸笑容为儿子和媳妇祝福。

她的父母,为女儿的抉择有几分忧虑,但他们尊重女儿的抉择。此刻在大海的彼岸默默地为海南的女儿和女婿祝福。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自己会成为一个广州姑娘的丈夫,此时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她,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片红土地上安家,她祈盼这个家能给她带来安宁、带来温暖。

欢乐喜庆的婚礼上,年轻人开始嬉闹了,要新郎和新娘共吃一颗糖,共吃一条蕉。还要他们讲恋爱史,新娘羞答答,涨红了脸的新郎终于讲话了:“我们的恋爱史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们从相识到相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天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举行婚礼是因为红土地是我们的根基。我希望大家能同我们一起分享幸福。我将一辈子好好地照顾我的广州妻子,让我们举杯同饮清茶一杯,感谢各位的真情厚意……”

没有鲜花美酒,只有掌声、笑声、欢乐声,大家簇拥着这对新人来到他们的新房。

于是,他,从此成了广州女婿。

她,成了海南媳妇。

一个知青的家庭诞生了。

小舟终于泊进这港湾,一切都变得平静安详。

然而,歇息岸边的海燕终究是要迎风斗浪,生命的小舟岂能永远停泊在平静的港湾,大海的惊涛骇浪依然富有挑战性,他们将风雨同舟,穿过飓风,越过恶浪,去迎接暴风雨的考验。

一年后,他们可爱的女儿出世了,取名“海燕”。五年后,他们一家回到了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