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疯话五书
4820000000021

第21章 夜读《春秋》(4)

常胜将军吴起是战国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兵法》。据清学者考证,《左传》最早成书于吴起。这块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

吴起是卫国人,生于贫困家庭,家中只有老母。他年轻时勤奋好学,有理想有抱负,有拼搏精神。乡里的人嘲笑他瘌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杀了说坏话的人,出城门,与母亲分手时咬破手指说:“我吴起不当大官,不再回乡见母亲。”吴起先是到鲁国拜曾参为师,学习儒学。后来有老乡告诉他,他母亲因为思儿心切,去逝了。吴起仰面大哭三声,然后又低头复习功课,像平常一样。曾参认为吴起是忘本之人,就把他逐出府门。吴起就放弃了儒学,而改学兵法。三年后,他到鲁国求职。当时齐国进攻鲁国,鲁国想用吴起为帅,但是吴起的老婆田氏是齐国人。吴起回家问老婆:“男人娶妻为什么?”田夫人说:“为成家立业。”吴起说:“我现在就想立业,拜将入相,荣华富贵,名垂青史,求夫人成全。”他一刀砍了老婆的头,拎着老婆的头去见鲁王。这就是著名的“杀妻求将”。

吴起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结果大败齐军。齐人担心吴起威胁到他们安全,就对吴起公开行贿。这样鲁国上下对吴起的口碑不佳,以为是个贪官,是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吴起发现鲁国纪检要查他,就赶忙越境逃到魏国。魏国派吴起镇守西河,抵抗强秦。吴起数次大败秦军,占了五座城池。他建了一座新城,叫吴城。

有一个故事,说吴起当将军,与士兵同衣同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士兵有患脓疮的,吴起用嘴为他吮伤口。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大哭。有人问:“你儿子是个小兵,将军替他吮脓疮,为什么哭?”母亲说:“当年吴将军替我老公吮过脓疮,后来老公很快战死。现在又替我儿子吮,我不知道我儿子要葬身何处?所以哭。”这个老母的哭,哭出了一个事实。官员的爱民之举,与民同甘苦,送温暖,亲临一线,经媒体一炒作,实为收卖人心,让人替他卖命。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白了就是为自己政绩。

吴起当西河太守,声名很大,提拨呼声很高。后来魏国设置相国,却选用了能力和功劳不及他的田文。吴起就不高兴,闹起情绪,最终得罪了魏王和相国。为了自保,吴起逃到了楚国。

此时的吴起已经不是当初失业青年和下岗职工,而是声名鹤起。“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吴起一到楚国,就当了相国。引进的人才,待遇从优。吴起当然要做点事回报楚王。吴起向楚王讲养兵之道,说楚国军费不充足,原因是官僚机构庞大,行政开支太大。他精简机构,裁减国中冗员数百人,断绝王室宗亲奉禄,把省下钱纳入国库。这样,楚国立刻强大起来,“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三晋;西伐秦。”楚王取代晋侯成为新的霸主。然而改革得罪了一大批官僚。楚悼王死后,吴起死于宫庭政变,死于保守派的乱箭之下。吴起之死,使得历代改革派,在精减官僚机构时,心存疑虑。

吴起的人生观是什么?儒家代表曾参对他持否定态度,以为追求成功,而不顾忠孝,为求个人名利而杀妻,为无本之人。道家讲顺应自然,求无名无已无功。而吴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吴起是那种为达到目的而不惜一切手段的人。他的人生观是自我奋斗。但是,吴起的成功也不仅仅是个人之利,而是对的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回报。吴起很类似当今西方存在主义者。从他这儿,可以看到《红与黑》于连的影子。

30,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燕子丹从秦国毁容逃回燕。他深知强秦的威力,已经预感到燕国必将灭亡的命运。所以,他想先下手为强,以刺杀行动来挽救败势。燕子丹蓄士数百,遍寻天下第一英雄。然而,细节决定成败,他所挑选的两个刺杀者皆为不合格者。

先说秦舞阳,这是个街头混混,在大街上杀人。燕子丹以为是勇士,而委以重任。街头地痞杀人越货,但是,承担国之大任,义勇皆不足。赢政在咸阳宫召见荆柯。秦舞阳走到宫庭台阶上,就瘫下来,小便失禁,走不动了。他根本没能上殿。

再说荆柯,这本是一介书生。燕子丹找到他时,他实话实说,说完不成这等重任。后来免强答应下来,但要等一个人来做帮手。这个人是剑术大师盖聂。可是,大师始终就没出现。

那么荆柯为何知其不可为之?士为知已者死也。有两颗人头,让他不得不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一个是当初介绍荆柯与燕子丹相识的田光。田光深明大义,为了能让太子丹放心他守口如瓶,当着荆柯面自刎。另一个是赢政最为痛恨的秦国流亡将军樊於期。樊将军为了能让荆柯刺杀秦王,把头借给了荆柯。有这两颗人头,荆柯还能顾及自己的头吗?他是不得不去了。

荆柯武艺不精,当然杀不了秦王。他抓着秦王的袖子,在大殿上追了半天,最后还是让秦王给杀了。秦王只是吓出一身臭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后人对荆柯刺秦王的抒情感叹。荆柯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英雄。

31,集结号

冯小刚拍了个电影叫《集结号》,说解放战争时期,某连长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任务完成后,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结果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原来大部队把他们这个连队给忘了。所以,这部电影原小说名字叫《官司》,是说死里逃生的连长要替全连打官司,跟谁打?跟已经去世多年的团长打。

楚庄王想伐宋国,苦于找不到借口。公子侧出主意,说派人出使齐国,必须经过宋国。如果他们污辱我们使臣,就找到开战的借口了。使臣借个道儿,人家怎么就会污辱你呢?原来安照国际惯例,借道要出具介绍信,由上级政府开出。现在楚国想找借口打仗,使臣当然就不用介绍信,就是有意让对方找岔。

这个倒霉差事落在我们老申家头上。庄王要派申无畏出使。申无畏说,要有借道文书才能过宋国关卡。庄王说,你怕宋国敢阻止你过关?申无畏说,上回参加厥貉大会,我杀过宋侯的随众。宋侯恨我呢。庄王说,这样,给你在文书上改名叫申舟。申无畏说,名字改,面容也改不了。庄王大怒道,如果宋国敢杀你,我就兴兵灭宋。申无畏就没法推辞了。

当然,申无畏到宋国,就是送上门的一块肉。宋王立马就把他杀了。临刑前,申无畏大骂宋王,其实他应该骂的是楚庄王。上级组织让他做了一块肉。申家人一让杀,庄王就找到伐宋的理由。他让申叔时当副将,让申无畏的儿子申犀当军正,浩浩荡荡杀奔宋国。

申无畏的生命和《集结号》的连长一样,都让组织给出卖了。这样的糊涂官司是没法打的。

32,是人才,还是家奴?

商鞅是卫国人,人称卫鞅。他投奔魏国相国公孙痤门下。公孙痤得了重病,魏惠王来相府探望。惠王问:“相国若一病不起,谁能接你的班?”公孙痤说:“卫鞅,当世奇才,大王重用他胜我十倍。”惠王未置可否。公孙痤又说:“大王若不重用卫鞅,就一定要杀了他。他要是让别国用了,魏国就必受其害。”

公孙痤的人才观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的人才观,即把人才当着家奴。人才为我所用,就是人才,否则就是祸害。这也是几千年来,有独立个性,不愿当奴才的人才,往往遭遇打击和迫害的原因。

33,改革与和谐

卫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谈得是三皇五帝及如何成就帝业?秦孝公听得睡着了;第二次谈王道,谈夏禹、商汤、周武王等,谈了一半,孝公就打断他,说这些古事离今天太远了,全是大道理。推荐人景监对卫鞅说,今天的人急功近利,一代统治者追求的是一代统治者的政绩,短期行为,哪里管那么远呢?所以,卫鞅第三次见孝公谈得是孝公最感兴趣的如何称霸,霸业。

卫鞅说:“帝业和王道,顺民心,而霸业会逆民意的。”孝公问为什么?卫鞅说:“成霸业就要改革体制,就要变更制度,这必然触及许多人的利益,必然会有人反对。但是,一当这种制度确立,时间久了,老百姓就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时髦话是:科学发展观可能引来不和谐,但是,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最终的和谐为目的。

卫鞅的新政改革是从几方面入手的:迁都咸阳;推行新的行政区域和管理制度郡县制;实行农村改革,鼓励农桑;实行治安分片管理的保甲制;改革租税;奖励军功;实行职务追究的违令处罚制等。正如卫鞅自己所预见的,他在秦国改革八年,建设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也让反对派送上了断头台。

对于政治家来说,无所作为,才是最可耻的。成就一个国家而牺牲个人,卫鞅当是成功的典范。

34,心理战

魏国以乐羊为将军攻打中山国,一路上势如破竹。魏军把中山国都城围得铁桶似的。中山国国君姬窟就以乐羊儿子乐舒作人质。战争进行了三个多月,魏军始终不退兵。中山国大夫公孙焦献计,把乐羊的爱子乐舒杀了,煮成肉羹,给乐羊送去。乐羊经历这一心理打击,一定崩溃。敌军主帅心理一垮,这场仗就打不下去了。

乐羊看见儿子的肉羹,心如刀绞,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竟然当着中山国使臣面,把儿子的肉羹汤吃下去,对使臣说,我也准备了一口大锅,等着吃你们国君姬窟的肉羹。使臣回去把看到的说给姬窟听,姬窟不禁哭泣起来,当夜就躲到后宫上吊自杀了。

这是一场心理战。乐羊以顽强到泣血的心理,让对方的心理彻底崩溃。

35,掘墓鞭尸式的革命

伍员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郢都。吴王在章华台大宴群臣。伍员在酒桌上哇哇大哭,说他大仇未报。吴王奇怪,说我们占领了楚国国都,你的仇人平王也早已入土,有什么仇没报呢?伍员咬牙切齿地说,只报了十分之一的仇。我请大王允许掘墓鞭尸。后来就上演了伍员在郢都东门外寥台湖湖底挖出平王棺材鞭尸的闹剧。

伍员自全家被害,流亡他国十六年,历经千辛万苦,出生入死。在吴国帮助阖闾发动政变,刺杀王僚,他革命最终目的就是报仇。革命成功后,革命的目标却已经变味,只好掘墓鞭尸。纵观中国历史,许许多多的革命和暴乱,最终是掘墓鞭尸式的公报私仇。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革谁的命?是革仇人的命还是革制度的命?中国几千年,血雨腥风,革命无数次,然而不见长进,难脱掘墓鞭尸的宿命。

36,困兽

伍员向吴王推荐人才要离。他讲了一件事。说有个姓椒的壮士,马让河妖拖走。他跳入水中与河妖作战,打了三天三夜,最后瞎了一只眼。老椒到吴国吊唁朋友,酒桌上不把旁人摆在眼里,出言不逊。要离就讥讽他说,你和水妖斗了几天,马没找回来,还让弄瞎一只眼。你自认为勇士,有脸面吗?老椒哑口无言,羞愧地走了。要离回到家,让妻子睡觉时把门敞着,等老椒的来杀他。午夜时分,老椒果然来了。他持剑进屋,把剑架在要离脖子上,说你有三条死罪,一当众羞辱我,二睡觉不关门,三见我来不逃命。要离反驳说,你有三种不好的品行,一我当众羞辱你,你不敢反驳;二私闯民宅,三用剑顶着我喉咙才敢大声说话。你不觉得卑鄙吗?老椒慢慢把剑收回,说你的勇气在我之上,我不杀你,让人耻笑,杀你也让人耻笑。老椒就一头撞墙自杀了。

吴王阖闾见了要离,请要离帮他刺杀王僚之子庆忌。要离说,庆忌武艺高强,防范严密。要杀他,就得骗取他信任。请你把我的妻儿杀了,再砍断我的右臂,这样我就能靠近庆忌了。后来要离取得了庆忌信任,成功地刺杀了庆忌。完成任务后,要离给后人一句衷告。他仰天长叹道:“舍了妻儿,断了右臂,以求勇士之名,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于是自刎而死。

老椒和要离皆死于名。他们为名所困。人生在世,有为衣食住行所困,也有为酒色财气所扰,所谓的贤者和勇者,也多为名所困。人生在世,几乎如困兽。

37,同窗之谊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学生。他们辞行下山时,鬼谷子关照他们,不要像孙膑和庞涓那样互不相容,要念同窗之情。两人叩头受教。

苏秦经过几番人生奋斗,忙于缔造帝国联盟来对抗强秦,策划连纵战略。他当赵国相国后,传言秦国要攻打赵国。苏秦想控制秦国,就想到了魏国的同窗张仪。张仪在楚国时让人当着偷和氏璧的小偷,打得躺在床上。张仪老婆劝他现实点,安心务农。张仪指着嘴巴问,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舌头在就有本钱。张仪正穷途末路,苏秦的哥们贾舍人来了。贾舍人佯装不认识苏秦,把张仪带到赵国。张仪的同学当了大官。他当然要去拜访昔日同窗,可是,苏秦对他态度冷淡。苏秦坐上首,张仪用小桌做角落里;苏秦桌上是美味佳肴,而张仪桌上是残羹冷炙。张仪受到同学污辱后,一气之下去投奔秦国。这时又是贾舍人为他提供交通费和物资。张仪在秦国当了客卿。他流着眼泪要留贾舍人在身边。贾舍人才说出真情,原来这些都是苏秦的安排,目的是想激发张仪的斗志,让他不安于现状。

苏秦对张仪的关照,绝不是小恩小惠的施舍,而是替人选择合适的岗位,替他找到发挥才能之所。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苏秦也。

38,联合国大使

苏秦以“合纵”抗秦为战略思想,策划和组织了赵、齐、韩、燕、魏、楚六国国君在洹水会盟。席间,赵肃侯对诸国领导人说:“苏秦以大计安定六国,应封高爵,使他能自由往来六国之间,保证盟约的执行。”这样,六国就合封苏秦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

由此说来,苏秦当为最早联合国创建者。“纵约长”就相当于联合秘书长。苏秦当了联合国秘书长后,往来六国间,调解六国纠纷,巩固和加强六国同盟。后为,苏秦在齐国让恐怖分子暗杀。他也是首位遭暗杀的联合国秘书长。

39,莫问身后事

秦王赢政二十六年,秦吞并六国,天下一统。赢政听从李斯的话,废除周的分封制,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又把十二万富户迁入咸阳。李斯订定文字,称小篆。收集天下兵器,熔化铸金人十二,每个重二十四万斤,放在宫庭内。秦王自以为功德巍然,下令群臣替他议名号留传后世。大臣和博士商量一天一夜,认为平定天下,统一法令,是旷古奇功。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应奉陛下为泰皇。秦王听了,半晌无言。他想,古有三皇五帝。我既功高古人,何不将皇帝二字合名号。第二天,他正式颁制:自称始皇帝,儿孙以数计,二世、三世、一直传到万世,传之无穷。他为防胡人入侵,派遣百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又令刑徒七十万建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秦的天下没有传到万世,到二世手上就止。

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06年被刘邦灭掉,秦王朝只有统治了十五年,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而又寿命最短的一个王朝。

秦始皇不可不谓功高,做人做到这个地步,也到了做人的极限。然而生死难卜,要想知道身后事,更是不可企及。所以说,任何人想为身后事所做的安排,都是可笑的。

完稿于200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