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41

第41章 组织行为的变迁(2)

(三)体制调整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运行体制进行必要调整。

(四)技术调整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技术系统进行必要调整。

(五)人事调整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人事系统进行必要调整。

(六)程序调整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运行程序进行必要调整。

(七)管理调整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管理系统进行必要调整。

四、组织调整的方式

(一)指导型调整即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指导性方式引导有关部门进行自主调整。

(二)指令性调整即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指令性方式要求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调整。

五、组织调整的程序

(一)认识问题即针对组织运行中的矛盾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分析矛盾的性质、结果、原因、趋向等,通过分析发现需要及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确定目标即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调整的目标方向、 主要任务、 基本策略、效果指标等。

(三)制订计划即根据确定的调整目标设计实施调整的计划方案、明确调整的领导职能、确定调整的实施程序、确定调整的实施范围、安排调整的具体事项、安排调整的人事关系等。

(四)组织实施即按照调整方案统一部署调整工作、实际指导调整进程、督促检查调整工作。

(五)反馈调控即对调整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根据调整进程的反馈信息跟踪控制调整工作的运行方向,及时调整不适用的方式方法。

(六)效果评价即对组织调整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调整计划、成员反映、实施过程、客观效果、参照标准等。

(第三节)组织行为的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涵义

(一)涵义表述所谓组织变革是组织在异常情况下,必须运用的一种抑制组织衰退、保障组织发展的组织管理的必要方式,是指组织管理者在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根据组织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组织运行的目标、程序、体制、规范、人事等结构性因素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及组织的发展规律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全面、深入的结构性变革,以达到消除组织矛盾、协调组织关系、抑制组织衰退、保障组织发展的目的。

(二)涵义分析

1.组织变革的属性

(1)一般属性:为了保证组织的持续发展,组织管理者所使用的一种必要的管理方式。

(2)特定属性:异常情况下,为了抑制组织衰退、保障组织发展,组织管理者必须使用的一种特定的管理方式。

2.组织变革的特征

(1)结构性——对象特征:即组织变革所针对的问题是组织的结构性矛盾,是组织行为的运行要素、运行程序、结构关系、结构功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2)全局性——范围特征:即组织变革所针对的问题是影响组织整体发展的涉及全局利益的问题。

(3)重要性——意义特征:即组织变革所针对的问题是事关组织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

(4)迫切性——时间特征:即组织变革所针对的问题是需要组织即时抉择、果断处置的极其紧迫的问题。

(5)异常性——过程特征:即组织变革所针对的是异常情况,所面临的是异常困难,所应有的是异常思维,所运用的是异常方式,所产生的是异常结果。

(6)整合性——目标特征:即组织变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化解组织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整合组织运行中的结构性关系。

3.组织变革的目的: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和客观规律,化解组织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整合组织运行中的结构性关系。

二、组织变革的原因

(一)社会变革——外部原因由于组织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革,导致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社会环境变革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文化变革等,一般较多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变革。 组织在社会环境变革的作用下,由于内在的原因会形成不同的表现,许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变革的进步趋势,按照社会变革的进步方向和价值需要,主动进行组织内部的系统性变革;有些组织则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变革,不适应社会变革的进步需要,致使组织陷入日益衰退的困境之中,而被动地进行更为艰难的组织变革。

(二)组织衰退——内部原因

1.组织衰退的原因:导致组织衰退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组织目标、组织体制、组织规范、组织程序、组织成员、组织技术、组织管理等结构性因素中,存在着许多与组织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需要不相适应的消极成分。

2.组织衰退的过程

(1)由轻到重——组织衰退的程度变化过程,即从轻度衰退发展到严重衰退。

(2)由内到外——组织衰退的条件变化过程,即组织内部的弊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导致了组织的衰退。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作用,这是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组织的衰退也不例外。

(3)由上到下——组织衰退的人事变化过程,即由组织领导工作中的弊端影响到组织各级成员的工作。 领导工作对组织运行和组织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工作的职能具有全局性、权威性、示范性等特征,所以领导工作的衰退是导致组织衰退的关键性因素。

(4)由量到质——组织衰退的结构变化过程,即由局部衰退的数量变化发展到整体衰退的性质变化。

(5)由隐到显——组织衰退的形态变化过程,即由潜在的隐患性衰退发展到外在的明显性衰退。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一)组织目标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性变革。

(二)组织体制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体制进行系统性变革。

(三)组织规范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规范进行系统性变革。

(四)组织人事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人事进行系统性变革。

(五)组织程序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程序进行系统性变革。

(六)组织技术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技术进行系统性变革。

(七)组织管理的变革即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的价值需要和客观规律的组织管理进行系统性变革。

四、组织变革的程序

(一)调整领导

1.调整领导的意义:领导是决定组织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调整领导是建立实施组织变革的正确领导、 消除阻碍组织变革的错误领导的重要举措。

2.调整领导的方式:包括调整领导体制和调整领导人员、上级领导委任和组织成员选举等方式。

(二)设置机构

1.设置机构的意义:根据组织变革的需要和实际,设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是实施组织变革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组织保证。

2.设置机构的方式:重新设置机构;调整原有机构;设置专职机构;设置综合机构等。

(三)制订计划

1.分析原因:包括分析导致组织衰退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为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提供必要依据。

2.确定目标:主要步骤包括明确变革的对象,即根据变革的原因,明确变革所要针对的对象;明确变革的目的,即根据变革的对象,明确变革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变革的方向,即根据变革的目的,确定变革所要转换的方向;确定变革的任务,即根据变革的方向,确定变革的主要内容。

3.设计方案: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实现目标的过程,即变革的程序;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即变革的策略;确定实现目标的条件,即变革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配套措施等。

4.审批方案:即先由本组织的决策系统审查批准,再报上级领导审核批准。

(四)动员职工

1. 层层动员: 即按照职能层次的顺序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动员的方法。

2.全面动员:即按照职能部门的关系采用以部门为单位集体动员的方法。

3.重点动员:即按照组织变革的要求对变革重点部门的成员采用特别形式进行动员。

4.全程动员:即按照变革进程的要求对组织成员进行不同阶段的全程动员。

5.有效动员:即通过正确的思想启发,多样的动员形式,切实达到有效动员的目的。

(五)消除阻力

1.端正思想: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思想性障碍,主要包括转变传统的思想理论、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思想方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思想品质等。

2.矫正方向: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方向性障碍,主要包括改变阻碍组织变革的错误方向,确立引导组织变革的正确方向。

3.调整结构: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结构性障碍,主要包括调整不符合组织变革需要的结构关系,建立促进和保障组织变革发展的结构关系。

4.修订规范: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规范性障碍,主要包括取消不符合组织变革需要的组织规范,制定促进和保障组织变革发展的组织规范。

5.整合权利: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权利性障碍,主要包括削弱阻碍组织变革的决策、人事、财务等项工作的权利,强化符合变革需要的决策、人事、财务等项工作的权利。

6.人事调整:即消除阻碍组织变革运行的人事性障碍,主要包括撤换阻碍组织变革的人员,选用坚持组织变革的人员,人事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

(六)实施变革

1.编制实施计划:包括确定实施程序、实施细则、实施措施、实施方法等。

2.制定改革措施:包括组织措施,即建立改革领导系统;规范措施,即制定改革制度;物质措施,即安排必需的财物。

3.试点总结推行:包括选择试点单位、进行变革实验、总结试点经验、形成推行方案、全面实施变革。

4.监控改革进程:包括监测变革进程、控制变革方向、反馈变革信息、调整变革策略。

5.评价完善变革:包括评价变革效果、分析变革得失、调整变革方案、完善变革进程。

6.内化变革成果:包括总结变革经验、构建先进机制、统一成员思想、指导组织行为。

五、组织变革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的策略

即组织变革要坚持以先进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转变成员的思想观念的策略。

(二)战略转移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彻底改变错误的战略方向及时确立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的策略。

(三)权利调整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削弱阻碍变革的消极权利,切实强化推行变革的积极权利的策略。

(四)统筹规划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中心任务与配套改革进行统筹规划的策略。

(五)试点推广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统一部署、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全面推广的策略。

(六)科学实施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实施变革方案的策略。

(七)坚持不渝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按照正确的方向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 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策略。

(八)因势利导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以组织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为导向进行权衡变通运行的策略。

(九)全员参与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采用有效措施切实激发广大成员参与变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策略。

(十)合理合法的策略即组织变革要坚持符合组织发展的进步需要和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的基本策略。

(第四节)组织行为的创新

一、组织创新的涵义

(一)涵义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