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34

第34章 组织行为的管理(2)

(1)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公文等符号化的媒介所表现的管理体制。

(2)意念化的表现形式:即通过思想等抽象化的形式所表现的管理体制。

(3)行为化的表现形式:即通过行为等实质性的形式所表现的管理体制。

4.管理体制的演变

(1)传统的管理体制:权益属性是一体型的,职能属性是统治型的,结构属性是封闭型的,关系属性是从属型的,机制属性是控制型的。

(2)现代的管理体制:权利属性是分离型的,职能属性是服务型的,结构属性是开放型的,关系属性是自主型的,机制属性是激励型的。

(五)管理传播——媒介因素

1.管理传播的涵义

所谓管理传播是指组织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具体事项和特定环境的要求,通过运用相关媒介与管理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进行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管理互动,管理传播是实施组织管理的基本形式。

2.管理传播的要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主体,即管理传播的信息传送者,包括专职传播者和普通传播者,他们既是管理信息的传送者,又是相关信息的接受者,在传播过程的程序转换中客观形成了集传者与受者为一体的双重角色;传播客体,即管理传播的信息接受者,包括内部工作人员和外部社会公众等,同样,他们既是管理信息的接受者,又是相关信息的传送者,在传播过程的程序转换中客观形成了集受者与传者为一体的双重身份;传播信息,即管理传播的内容,包括纵向传送的信息和横向传送的信息、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认识的信息和决策执行的信息等;传播媒介,即管理传播的形式,包括公文传播、会议传播等专用的传播方式和人际传播、新闻传播等通用的传播方式。

(2)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传播信源,即传播的反映对象;传播环境,即传播的客观条件;传播方略,即传播的方式方法;传播效果,即传播的中继环节。

3.管理传播的程序

(1)接受信息:主要任务是信息收集,即根据管理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收集相关信息; 信息鉴别,即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真伪的鉴别核实;信息分类,即按照统一标准对具有不同意义特征的信息进行分类;信息加工,即根据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增补或概括的必要处理。

(2)制作信息:主要任务是确定信息主题、选择信息材料、安排信息结构、运用编制方法、编制信息内容等。

(3)传送信息:主要任务是确定传播对象、选用传播媒介、启动传播程序、监控传播过程等。

(4)反馈信息:主要任务是监测传播过程、接受反馈信息、处理反馈信息、使用反馈信息等。

4.管理传播的演变

(1)传统的管理传播:传统的管理传播具有发生的自发性、形式的随机性、媒介的人际性、职能的附属性、过程的无序性、结构的直线性、使用的单向性、效能的互异性等特征。

(2)现代的管理传播:现代的管理传播具有发生的自觉性、形式的规范性、媒介的科技性、职能的专职性、过程的程序性、结构的系统性、使用的双向性、效能的互应性等特征。

(第三节)组织管理的职能与方法

一、组织管理的职能

(一)业务系统的管理职能

1.制订计划: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计计划方案、论证计划方案、测试计划方案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2.组织实施: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编制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力量、启动实施程序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3.监控过程: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监测实施过程、控制实施进度、规范实施行为、反馈实施效果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4.协调关系: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程序之间出现的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协作关系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5.创新业务: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业务创新的调查研究、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总结调整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二)人事系统的管理职能

1.选用人员: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选用人员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2.指导人员: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指导人员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3.激励人员: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激励人员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4.考评人员: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考评人员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5.调整人员: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调整人员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三)设施系统的管理职能

1.系统设计: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系统设计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2.设施购置: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购置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3.系统监控: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系统使用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4.设施维修: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维修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5.设施更新: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施更新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四)环境系统的管理职能

1.监测环境: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环境监测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2.交流信息: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交流信息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3.协调关系: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协调关系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总结调整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4.塑造形象: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塑造形象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5.调整适应: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调整适应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五)管理系统的管理职能

1.确定职能: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确定职能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2.设置体系: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设置体系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3.制定规范: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制定规范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4.建设队伍: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建设队伍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5.调控过程:即在领导人员的统一决策和组织下,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调控过程的制定标准、设计方案、实际运作、效能测评等职能性的管理业务工作。

二、组织管理的方法

(一)管理方法的时代特征

1.传统管理方法的特征:传统组织管理方法具有的符合传统社会条件的主要特征是人治性、经验性、专制性、封闭性、分散性等。

2.现代管理方法的特征:现代组织管理方法具有的符合现代社会条件的主要特征是法治性、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系统性等。

(二)组织管理的现代方法

1.人本管理法:是运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在组织管理制定战略决策的宏观层面上运用的形成的管理方法,也是现代社会组织普遍倡导实行的针对组织整体发展的管理方法。 其要点是:以人的创造性的劳动为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组织发展的根本目的。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我国广大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和运用,在确定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这一思想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反,在最早提出并极力宣扬以人为本思想的西方国家的企业中,这一思想与诸多企业实际奉行的“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准则形成极为尴尬的矛盾状态。

2.能本管理法:是运用能本原理在针对具体成员的微观层面上运用的管理方法。 其要点是:在人事安排上必须坚持以工作的需要和人员的能力为依据,要坚持按照能力阈限的原则、能质对应的原则、能级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的人事安排。

3.目标管理法:也称目标设置管理法,是运用目标设置理论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做法是通过设置适宜的行为目标,引导和推动组织成员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管理的既定目标。

其核心是所设置的目标要符合正确的价值需要,要符合科学的技术标准。

4.合同管理法:是现代组织管理中普遍运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把目标管理和依法管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统一使用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在组织对组织、组织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组织的相互协作中,被普遍使用,并被相关法律所规定。

5.程序管理法:也称计划管理法或封闭管理法,是按照计划设定的运作程序进行管理,并根据信息反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离计划目标、不合进度要求、不合运行标准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使管理过程完全在计划规定的通道中封闭式地进行。

6.信息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信息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强调组织管理必须以信息为导向,根据信息反映的客观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同时运用信息传播这一管理的基本形式,准确指导执行决策者的工作行为,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7.系统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强调组织管理必须符合组织运行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分系统的专业性职能、系统间的协调性联系等系统规律的基本要求。

8.控制管理法:也称信息反馈控制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控制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强调组织管理必须按照组织目标、 组织规范、计划进度等基本因素的要求,对组织运行过程的目标方向、行为规范、运行进度等进行必要的防范性控制,并根据信息反映的客观实际,及时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组织目标、组织规范、计划进度等项要求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矫正性控制。

9.制度管理法:也称规范管理法,即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虽然上世纪初就已经提出并被运用,但至今仍然是组织管理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我国现在普遍实行的岗位责任制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10.结构管理法:也称秩序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耗散结构论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 其要点是:为了使组织的管理结构能够保持高效运行,必须坚持使组织管理的结构系统真正处于充分开放、不断变革、科学运行的动态过程中,从而使组织管理的结构系统能够符合事物运行的“有序—无序—有序”的耗散结构规律。

11.协同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协同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 其要点是: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组织系统对社会系统的全面开放,这样既可以促进与社会系统的协作,又可以形成竞争压力,成为促进组织内部协同力的外动力;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组织内部各职能层次系统和职能部门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协作的效能大于个体相加效能之和的协同效应。

12.统一管理法:也称集权管理法,是指管理工作的决策权集中掌握在少数领导者手中,其他工作人员只有执行权,而无与其职责相应的决策权,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特殊情况下对重大事项的管理。

13.自主管理法:也称分权管理法,是现代组织管理中普遍倡导并被逐步实行的管理方法。 其要点是:根据专业工作的特点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授予工作人员与其职位相应的决策权,使其能够自主决策、自主工作,为工作人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使用这种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工作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否则不但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反而会对不具备自主工作能力的职工形成不必要的压力,甚至会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权变管理法:也称动态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权变思想形成的管理方法,强调组织管理必须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合理调整职能结构、职能任务、职能方式等组织要素,以适应组织环境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15.模糊管理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模糊论原理形成的管理方法,是针对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明确、不稳定等因素形成的复杂对象而采用的管理方法,较多地运用于渐进决策或风险管理中。 其要点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统一在一起,以定性为前提、以定量为标志,对用常规方法难以区分优劣的决策方法,通过用总体指标、白色优劣比、灰色优劣比、远近效益比等方法进行选择。

16.效能管理法:也称绩效管理法,是运用效能原理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目标单一,操作简单,只要全力以赴地促效率、争效益,就能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这种管理方法与西方国家的企业普遍倡导的“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准则非常吻合。 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急功近利,特别是运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不能以科学的、负责的态度依照客观规律去操作,其结果是对组织非常危险、非常有害的,我国有些地方搞的形象工程、 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都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