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35

第35章 组织行为的管理(3)

17.法治管理法:就是指严格依照社会的法规政策和组织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方法,这是现代社会组织必须实行的管理办法,是对组织管理合法性的基本要求。

18.科学管理法:即运用科学原理、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的方法,其运作特点主要是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一般适用于正常情况下对常规工作的管理。

19.民主管理法:也称集体管理法,主要是通过集体成员的民主决策实施管理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正常情况下对重大事项的管理。

20.项目管理法:是社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吸收了常规群体管理和团队群体管理的许多优点,并避免了各自不同的缺点,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此种方法系统性的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目标具体,任务集中,责任明确,程式便捷,结构简单,关系透明,纪律严明,队伍精干,自主管理,运行灵活,核心有力,协作有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而以上特点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此种管理方法开放的人事机制和管理的自律机制。

21.成本管理法:也称效益管理法或满负荷管理法,是综合运用效益管理和量化管理等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是现代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科学管理方法。 其主要做法是:对组织的劳动成本进行科学测算和实际核算,对各个职能群体、各个职能岗位的生产成本分别进行科学测算和实际核算,然后把各自的合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中扣除不应有的成本,确定合理的成本指标,把成本控制指标作为组织管理效能考核的重要标准,并把组织总体的成本指标按照科学的测算,合理地分解到各个职能群体、职能岗位,给各职能群体、职能岗位规定各自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并对各职能群体、职能岗位定期的成本核算,通过降低成本、增收节支以提升组织的效益。

22.形象管理法:这是根据公共关系原理形成的,主要针对组织环境管理所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其主导思想是:认为组织环境是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组织环境的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而环境管理的有效方法只能是形象管理法;因为,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组织的主观努力,更取决于公众的感性认知,公众对组织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相互间的社会交换和信息交流过程中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就形成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组织形象的好坏也就决定了公众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好坏。 所以,要处理好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关键是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因为,组织形象既是组织的具体行为与整体表现的有机统一,是组织的内在价值与外在表象的有机统一; 也是公众的审美感受与客观认知的有机统一,是公众的理性判断与感情认同的有机统一。 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多种形式、多种要求,但是有两点是必需的:既需要有效的公关传播,即说得好;更需要良好的组织行为,即做得好。

23.危机管理法:危机管理历来是社会组织极其重要的一项特殊的管理职能,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事关组织的安危,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危难时刻的应对,危机管理的应对方法视危机发生的具体类型而定。 按危机的发生划分:有潜在的危机,即尚未发生但潜伏着引发组织危机的隐患;有现实的危机,即已经发生并已对组织造成损失的危机。

按危机发生的领域划分: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疫情危机、生态危机等。 按危机发生的属性划分:有物质性的危机,如能源危机、财政危机等;有精神性的危机,如战略危机即战略方向迷失或错误,信任危机即目标公众对组织失去基本信任。

应对危机的策略因事而异,但有两个基本策略一般是必须采用的:

一是防患未然的策略,即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危机发生的客观规律和组织运行的职能特征,高度警觉、及时发现、切实消除引发危机的各种隐患。 二是有效化解的策略,化解现实危机的对策主要有:制定预案,即根据组织的职能特征和职能环境,对组织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预先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以防不测,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应对相关危机的中心任务、具体步骤、主要措施、基本策略等;认清现状,即尽快查明情况,认清危机的缘由、性质、范围、程度等;控制局势,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所需力量、统一部署行动、采取果断措施,全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并为化解危机的后续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创造必要的条件;分析根源,即在进一步查明危机发生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查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阻断祸源,即按照统一部署,迅速采取区间隔离、人员撤离、物品撤除等强制性措施,尽快阻止祸源的继续延伸;通报情况,即把危机发生的真实情况和处置危机的进展过程,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相关公众作动态的通报,以争取相关各方的理解、谅解及支持;妥善安置,即对因危机而遭受损失的相关公众,根据损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及时进行安置、救助或赔偿、安抚;调整变革,即根据危机的性质、范围、程度、根源等因素,对导致危机发生的组织目标、组织体制、组织规范、组织管理、组织人员等要素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整体的变革,并对相关的责任人依照法规政策进行必要的处理。

24.艺术管理法:也称创新管理法,是在组织文化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信息社会瞬息万变的运行特征,根据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征,在适应社会组织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等战略要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思想特征的管理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科学管理与经验管理的有机统一,规范管理与创新管理的有机统一,程序管理与变通管理的有机统一,统一管理与自主管理的有机统一,机遇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统一,系统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统一,目标管理与模糊管理的有机统一,依法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等。

25.风险管理法:也称防御管理法,是社会组织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了规避无力承受的风险,而预先采取的防范措施。 其主要作法是:根据组织业务性能的运行特征和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征,对与组织运行各系统、各环节相关的风险系数进行量化的综合分析,根据分析数据设置各系统、各环节运行过程的风险控制警戒线,一旦进入警戒标志显示的风险控制区,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对正在风险区域运行的系统或环节进行相应的警示,以至最终自动关闭继续运行的系统或环节。

(第四节)组织管理的原则与理论

一、组织管理的原则

(一)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整体成员的管理要求,即组织管理要以众人的发展需要为根本、以众人的共同行为为根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以能为本是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对具体成员的管理要求,即人事安排要以工作的需要为依据、以成员的能力为依据,坚持能力阈限、能质对应、能级对应等项原则。

(二)依法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依法管理是法制社会对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目标的确定和组织规范的制定必须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符合社会的方针政策,而组织管理则必须严格按照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法律法规、 方针政策基本精神的组织规范进行,要把组织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作为组织管理的统一标准,认真防范和严肃查处不依法管理的违规行为,通过身体力行的依法管理,在组织成员中切实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维法的法治时尚。 科学管理是现代社会对组织管理的能动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体现在社会管理领域,体现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科学的工具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价值观的要求。 科学管理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以符合社会发展、组织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科学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依法管理是基础、是保障,科学管理是发展、是创造,要把依法管理与科学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符合组织管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三)民主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民主管理是社会政治民主化时代对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组织管理趋于合理化的基本形式。 民主管理不仅是一种所谓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管理方法,更应该成为一种体现民主精神、代表民主意愿、实现民主权益的管理机制,只有真正符合先进的民主价值观的组织管理,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先进的组织管理。 统一管理是组织管理专业职能的技术性要求,要有效履行组织管理的职责,就必须依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体制、统一的规范进行管理,这样才符合组织管理协同性的客观规律,才能产生组织管理预期的统一效果。 在组织管理中要把民主管理与统一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民主管理为基础、为导向,以统一管理为实施、为发展,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实施,在民主导向下的统一发展。

(四)制度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制度管理与自主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中普遍运用的两种相互对应的基本方法。 制度管理强调管理过程的规范性要求,自主管理则强调管理过程的能动性要求,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要把这两种形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运用。 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为保障,以自主管理为主体、为发展,坚持在制度管理基础上的自我为主体的管理、在制度管理保障下的自律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与能动性要求的有机统一。

(五)计划管理与权变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计划管理与权变管理也是现代组织管理中普遍运用的两种相互对应的基本方法。 计划管理强调管理过程的有序性要求,权变管理强调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要求,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要把这两种形似对立、实则统一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运用。 要以计划管理为基础、为指导,以权变管理为运作、为发展,坚持在计划管理基础上进行的权衡变通管理、在计划管理指导下实现的权衡变通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有序性要求与有效性要求的有机统一。

(六)效率管理与公平管理相统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