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32

第32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7)

(7)交流制度:是关于对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定期交流的制度,交流的人员一般是领导人员和科技人员等。

(8)回避制度:是关于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个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工作的一项制度,这是防止领导者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措施。

(9) 职务升降制度: 是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职务晋升或降低的制度。 职务晋升或职务降低,有工作需要的原因,也有个人表现的原因,还有工作待遇的原因等。

(10)辞职辞退制度:辞职制度是关于工作人员根据个人的意愿,依照法定的程序辞去现任职务,并解除或部分解除与所在组织工作关系的行为制度;辞退制度是关于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辞退有关人员并解除其工作关系的制度。

(11)任期制度:是指关于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责、职权自然取消的制度。

(12)退休制度:是指有关组织的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工作到一定年限后,按规定退职休养的一项制度。

(四)思想工作

1.思想工作的意义

(1)领导本质的需要:率众达标是领导工作的本质职能,而领导者率领其部属的本质方式,只能是通过影响其部属的思想而不是其部属身躯的方式,以达到率领其部属行为的目的。

(2)激励管理的需要:以激励为主是现代领导者管理其部属的主要方式,即通过激励其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 激励的对象只能是部属的思想,通过激励部属的思想达到激发部属行为的目的。 而思想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思想工作,通过有效的思想工作激发部属积极、正确的思想。

(3)规范管理的需要:规范化管理是现代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部属形成规范化的行为,这是领导的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 而只有使部属真正认识遵守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认识遵守规章制度的具体做法,其部属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章制度。 而上述重要认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更不可能靠强制性措施自愿形成,只有通过思想工作,通过规范化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其部属形成上述认识,从而符合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4)有效管理的需要:领导者要有效地管理其部属,就必须真正了解其部属,而只有在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部属的思想交流,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其部属内心思想,从而因人而异地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

(5)自主管理的需要:领导者通过做部属的思想工作,不断提高了部属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部属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从而切实提高了部属自我管理的能力,为满足部属自主管理的需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6)互学共进的需要:领导者在开展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部属的思想交流,可以满足领导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共同需要。

2.思想工作的任务

(1)思想激励:激励、发展组织成员积极、正确的思想,以形成组织成员在工作、生活中积极、正确的行为表现,有效促进组织正确目标的尽快实现。

(2)思想疏导:疏通、引导组织成员消极、盲目的思想,以消除组织成员在工作、生活中消极、盲目的行为表现,有效促进组织正确目标的尽快实现。

3.思想工作的方法

(1)以理服人法:即运用说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作部属的思想工作,使部属信任并服从于正确的领导,所说的事实要真实,所讲的道理要正确。

(2)以情感人法:即通过与部属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对部属的工作、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使部属对领导者产生友好的情谊,以产生思想感化的效果。

(3)以知引人法:即通过知识性信息的经常性交流,领导成员引导其部属的思想方法向理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思想内涵向丰富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4)以行示人法:即领导成员要通过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良好行为,对部属产生积极有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则是,领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求下属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好。

(5)以法育人法:即领导者通过对部属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并坚持以身作则,用依法领导的实际行为起表率作用,使部属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

(6)典型示范法:即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示范作用,对部属进行启发或警示教育。 典型示范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正面的典型有正确的、先进的典型经验,反面的典型有错误的、落后的深刻教训等。

(7)学习启发法:即通过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对部属的思想方法和思想意识进行有效的启发,经常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组织理论学习、集体参观学习、观看电视学习、在职进修学习等。

(8)自我教育法:即领导者要善于引导部属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的思想教育,通过自我的思想觉悟解决自我的思想问题;同时,领导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工作,不但提高了部属的思想觉悟,而且也培养了部属自觉提高思想觉悟的能力,为部属进行自我教育创造了必要条件。

4.思想工作的原则

(1)价值先进的原则:即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用先进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去引导其部属的思想,指导其部属的行为。

(2)思想丰富的原则:即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用丰富的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知识,去启发其部属的思想方法,充实其部属的思想内涵。

(3)方法科学的原则:即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反映了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去作其部属的思想工作。

(4)激励为主的原则:即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导向原则,始终把激发部属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思想工作的首要目标。

(5) 合理疏导的原则: 即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疏通部属的思想脉络,化解部属的思想矛盾,引导部属的思想正确发展。

(6)发展个性的原则: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符合部属个性发展的需要,遵循部属个性发展的规律,有效促进部属个性的良性发展,要善于把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与部属个性的良性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7)因人而异的原则: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因人而异的方法原则,要根据部属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宜的工作方法。

(8)理解信任的原则: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态度原则。 做思想工作就是要使人心服口服,而要产生这种效果则必须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要得到部属的理解和信任,则领导者首先要理解和信任部属。

(9)互学共进的原则: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互学共进的关系原则。 首先,领导者要有敢当学生和善当学生的态度及能力。 实践证明,高明的领导者不在于自己能比部属聪明多少,而在于是否善于把部属的聪明才智接受过来、发扬出去,所以领导者要把做思想工作的过程看着是和部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其次,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则,领导者在做部属的思想工作之前,应该先做好自我的思想工作,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方法,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不断丰富自我的思想内涵。

(10)注重实效的原则:领导者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职能原则,领导者作部属的思想工作,始终要明确目的不是为了走过场,不是为搞形式,而是为了激励和引导部属的思想正确发展,进而激发和推动部属的行为坚持向实现组织目标的正确方向积极运行,这才是领导做思想工作的职能所在。

5.思想工作的规范

(1)价值规范体系:即开展思想管理工作,进行思想激励和思想疏导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所包涵的价值准则。

(2)制度规范体系:即开展思想管理工作,进行思想激励和思想疏导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工作准则。

(3)道德规范体系:即开展思想管理工作,进行思想激励和思想疏导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能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