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31

第31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6)

(6)有效运行原则:即以有效运行的需要为标准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

(7)调整完善原则:即以调整完善的需要为标准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

(8)创新发展原则:即以创新发展的需要为标准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

(三)人事工作

1.人事工作的意义

(1)人事工作是组织形成的基础工作。

(2)人事工作是组织运行的动力工作。

(3)人事工作是组织管理的中心工作。

(4)人事工作是组织发展的保障工作。

2.人事工作的任务

(1)人员选择:即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人员的条件,选择符合组织要求及个人意愿的工作人员。

(2)人员培训:即根据工作的要求和人员的素质,对选用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3)人员使用:即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人员的素质,依照人事管理的程序和规定,安排工作人员到所属的部门及应到的岗位工作。

(4)人员激励:即根据人事管理的职能和部属的行为表现,通过多种形式激励部属形成符合组织目标要求的工作态度。

(5)人员指导:即根据人事管理的职能和部属的行为表现,通过多种形式指导部属形成符合组织规范要求的行为方式。

(6)人员调控:即根据人事管理的职能和部属的行为表现,按照组织目标和组织规范的要求,协调部属的相互关系,控制部属的行为过程。

(7)人员测评:即根据人事管理的职能和人事管理的规范,对部属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能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对不同的部属进行相应的奖惩。

(8)人员调整:即根据测评结果、工作需要或本人的合理要求等,对部属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部门作相应的调整。

3.人事工作的方式

(1)选择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直聘的方式,即对于符合组织急需条件的应聘人员一般采取直接聘用的方式;选聘的方式,即对于符合组织正常需要条件的应聘者一般采用选择聘用的方式; 竞聘的方式,即对于组织有较高要求的从业人员一般采用应聘者竞争上岗的方式;考聘的方式,即对于组织有严格要求的从业人员一般采用统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

(2)培训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岗前培训,即按照组织的统一安排,对上岗人员集中进行必要的岗前职能培训,包括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任务、职业规范、职业能力等;在岗培训,即工作人员参加组织举办的业余培训班或专职培训班的学习,接受正常的专业培训;脱产培训,即工作人员按照组织的培训计划,脱产离岗在专业学校进修或参加组织举办的脱产学习班接受培训。

(3)使用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根据人员条件安排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条件两方面的因素作相应的安排。

(4)激励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目标激励与制度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5)指导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个别指导与统一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训示指导与启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方向指导与方式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指导与能力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等等。

(6)调控人员的方式:协调人员关系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信息沟通协调,思想工作协调,指令服从协调等;控制人员行为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自我控制、监督控制、制度控制等。

(7)测评人员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目标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自我测评与同事测评相结合的方式,领导测评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测评与模拟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等等。

(8)调整人员的方式:纵向调整的方式有升职、降职、免职等,横向调整的方式有调整工作岗位、 调整工作部门等,特殊调整的方式有劝退、辞退等。

4.人事工作的原则

(1)德才兼备的原则:这是正确选择人员的基本标准,是人员选择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只有既强调人员的品德,又重视人员的能力,才符合组织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才能避免选人上的片面性。

(2)任人唯贤的原则:这是正确使用人员的基本原则。 所谓“贤”是指贤能,即德才兼备;但“能”与“不能”是相对的,要与从事的专业工作相适应。 所以要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就必须在德才兼备和敬业爱岗的统一要求下,坚持能质对应、能级对应、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等项具体原则。

(3)养用结合的原则: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仅靠发现人才是不能满足组织对人才的需要的;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人才,是指善于发现有潜质的人才,并善于开发人才的潜能;所以不仅要重视人才的使用,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4)正向激励的原则: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是罚不出来的,惩罚这种负向的激励只能产生抑制和弱化人的消极性、盲目性、随意性的作用,而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只有坚持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的正确激励原则,才能达到人员激励的真正目的。

(5)科学指导的原则:在指导部属行为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反映事物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符合部属的客观实际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指导部属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方式。

(6)规范调控的原则:在协调部属的相互关系、控制部属的行为过程时,要遵循组织的规章制度,按规范的程序和规范的方式进行,绝不能依照个人的主观意志、凭借个人的手中权力随意而为。

(7)有效测评的原则:有效测评的具体原则主要有,客观公正的原则,所谓客观就是要实事求是,所谓公正就是要一视同仁;民主公开的原则,所谓民主就是要使所有相关的成员都能有效地参与测评工作,所谓公开就是公开测评的程序、测评的步骤、测评的方式、测评的标准、测评的主体等;规范统一的原则,就是指测评的标准、测评的方式、测评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要统一;效能为主的原则,就是指测评要在对相关人员的德、能、勤、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坚持以工作效能为主,以对群体和组织的实际贡献为主;效果激励的原则,就是指测评的效果要能对组织的各类成员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要能达到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测评目的。

(8)合理调整的原则:调整要适时,即调整的时机要恰当,根据实际需要或及时调整,或延时调整;调整要适当,即调整的方式符合调整的目的;调整要适宜,即调整的效果既符合工作的需要,也符合成员的实际;调整要适合,即适合组织发展的需要,适合法规政策的要求,适合人性发展的规律等。

5.人事工作的制度

(1)考选制度:是关于通过考试、考察或二者结合使用的方式选择工作人员的制度,考选人员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

(2)选举制度:是关于通过法定的选举方式选用工作人员的制度,一般适用于领导人员的选用,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选用;选举制度较好地体现了民主性和法制性的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选举人的选择权和被选举人的竞争权。

(3)任免制度:即任职制度和免职制度。 一般实行的任职制度有委任制和聘任制;实行的免职制度所规定的条件有组织的因素,有个人的因素。

(4)培训制度:培训制度是组织对其成员的各种相关素质进行教育培训的制度。 一般实行的培训方式有: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而在职培训又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业余培训等三种。

(5)考核制度:是关于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的制度,其中以工作业绩的考核为主。

(6)奖惩制度:是关于对工作优异者给予相应奖励以资鼓励,而对工作失误者给予必要惩罚以示警训的制度;其中,以奖为主,赏罚分明,奖罚当事人,教育同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