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纲要
4789800000023

第23章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4)

(5)知识性——表现特征:科技知识体系是技术文化的符号化表现形态。

(6)科学性——价值特征:科学的本质是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而技术使用的方法体系是根据专业生产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形成的,所以技术必然具有科学性的价值特征。

4.群体技术的类型

(1)按技术的程序划分:包括程序复杂的技术,程序简单的技术。

(2)按技术的方式划分:包括高标准、难操作的技术,低标准、易操作的技术。

(3)按技术的结构划分:包括专业相关联的技术,专业无关联的技术。

(4)按技术的价值划分:包括先进技术,落后技术。

(5)按技术的层次划分:包括创造技术,应用技术。

(6)按技术的性能划分:包括加工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

(五)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涵义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在运行过程中,按照组织目标和组织规范的要求,根据群体运行的客观实际和群体成员的价值需要,通过明文规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激励和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的规范体系,它是群体运行的价值体现和价值保证,是影响群体行为发展的保障性因素。

2.群体规范的形成

(1)明文规定的群体规范:是指运用规章制度的文体明确规定的群体成员需要遵守的群体规则体系。

(2)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是指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逐步形成的群体成员习惯服从的群体规范体系。

3.群体规范的形式

(1)制度规范:即用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的用以规范群体成员行为方向和方式的规则。

(2)道德规范:即用道德思想的形式表现的用以规范群体成员行为方向和方式的准则。

4.群体规范的功能

(1)功能内容:主要包括保障功能,即群体规范是群体运行秩序正常、群体职能发挥正常的基本保障因素;评价功能,即群体规范是评价群体成员的态度与行为正确与否的是非标准因素;激励功能,即群体规范是按照实现群体目标的要求激发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动力因素;约束功能,即群体规范是按照群体统一的标准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制约要素;矫正功能,即群体规范是按照群体的价值准则要求群体成员履行职责、纠正错误的强制因素。

(2)功能价值:包括正向的功能价值,是指群体规范符合组织正确的目标和规范的统一要求,符合成员合理的需求和行为的正常要求,能够发挥保证组织、群体、成员共同的正确目标有效实现的积极功能;负向的功能价值,是指群体规范不符合组织正确的目标和规范的统一要求,不符合成员合理的需求和行为的正常要求,实际产生了阻碍组织、群体、成员实现共同的正确目标的消极功能。

5.群体规范的内容

(1)工作规范:即群体根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的要求所形成的工作过程的统一规则。

(2)思想规范:即群体根据群体目标和成员发展的需要所形成的思想管理的基本准则。

(3)关系规范:即群体根据群体结构和成员交往的需要所形成的协调关系的基本准则。

(4)环境规范:即群体根据群体目标和成员发展的需要所形成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准则。

(5)技能规范:即群体根据专业工作的技术要求所形成的技术标准和成员能力标准。

(6)价值规范:即群体根据工作和成员的需要所形成的判断成员行为好坏的价值规则。

(六)群体传播

1.群体传播的涵义

所谓群体传播是指群体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群体工作和群体关系的需要,在特定情境制约下,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与相关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它是群体关系和群体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决定群体行为发展的导向系统和中介因素。

2.群体传播的要素

(1)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传者,即群体传播的主体要素;受者,即群体传播的客体要素;信息,即群体传播的内容要素;媒介,即群体传播的形式要素。

(2)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信源,即制约群体传播过程的对象因素;环境,即制约群体传播过程的条件因素;方略,即制约群体传播过程的方法因素;效果,即制约群体传播过程的中继因素。

3.群体传播的类型

(1)按传播媒介划分:有符号媒介的传播,即运用语言、图表等符号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有行为媒介的传播,即通过行为表现传播相关信息;有物象媒介的传播,即通过实物的形象传播相关信息。

(2)按传播方向划分:有垂直的纵向传播,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有平行的横向传播,包括群体内部的信息传播和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有交叉的斜向传播,包括没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群体和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

(3)按传播内容划分:有人事之间的工作信息传播,包括工作管理、工作协作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有成员之间的人际信息传播,包括认知交流、情感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传播。

(4)按传播方式划分:有正式的群体传播,即传播者在正式的场合、通过正式的传播关系、运用正式的传播方式、向受传者负责任地传送正式的信息;有自发的群体传播,即传播者和受传者在非正式的场合,以随意交谈的方式进行的个人信息交流。

4.群体传播的程序

(1)传送信息的程序:包括收集信息,是指传送者通过实际感受和接受媒体等方式对原有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整理信息,是指传送者通过分析和评价等方式对原有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产生信息,是指传送者通过选择和组合等方式对原有信息进行重新制作的过程;传送信息,是指传送者通过选用媒介和方法等方式把重新制作的信息发送给对象的过程。

(2)接受信息的程序:包括接受信息,是指受传者注意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处理信息,是指受传者评价和取舍信息的过程;使用信息,是指受传者的认识和行为受信息影响的过程;反馈信息,是指受传者通过语言或行为向传者反馈信息的过程。

二、心理性因素

心理性因素也称社会性因素,是指存在于群体内部的影响群体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

(一)群体意识

1.群体意识的涵义

所谓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环境的制约下,在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切身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反映群体成员对客观事物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思想体系,它是群体运行的必然产物,是决定群体成员行为表现的内在动力因素。

2.群体意识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客观原因,即群体行为的客观存在和群体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观原因,即群体认识事物的需要和成员思想交融的需要。

(2)形成的机制:自发形成,即群体成员通过感性经验的自行积累逐步形成的群体意识;自觉形成,即群体成员通过理性认识的思想升华不断发展的群体意识。

3.群体意识的类型

(1)按表现形式分:包括符号化的意识,即通过语言等符号形式表现的群体意识; 行为化的意识,即通过群体行为的形式表现的群体意识。

(2)按思想观点分:包括集体主义思想,即群体成员把群体利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思想;本位主义思想,即群体成员把群体利益与社会效益相互对立的思想。

(3)按反映对象分:包括群体工作意识,即群体成员对群体工作的性能、规范、效益等因素的认识;群体关系意识,即群体成员对群体关系的结构、功能、状况等要素的认识。

(4)按功能意义分:包括群体主导意识,即在群体成员的意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主导性作用;群体从属意识,即在群体成员的意识结构中占从属地位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影响有限。

(5)按价值标准分:包括正确的群体意识,即符合社会先进的价值标准、群体正确的发展目标、成员合理的发展需要、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等要求的群体思想体系;错误的群体意识,即违背社会先进的价值标准、群体正确的发展目标、成员合理的发展需要、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等要求的群体思想体系。

4.群体意识的功能

(1)功能价值:积极的影响,即正确的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即错误的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性的影响,即中性的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会产生中性的影响。

(2)功能程度:重要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价值目标以及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意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重要影响;次要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价值目标以及切身利益关系次要的群体意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次要影响;微弱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价值目标以及切身利益关系微弱的群体意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微弱的影响。

(3)功能范围:整体的影响,即属于群体全体成员共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整体影响;部分的影响,即属于群体部分成员不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部分影响;个别的影响,即属于群体中个别成员不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个别影响。

(二)群体关系

1.群体关系的涵义

所谓群体关系是指群体在运行过程中,按照群体结构和群体规范的要求,根据群体成员交往和发展的需要,由成员与工作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客观发生和自觉建立有机统一而形成的人事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综合表现形式,它是群体互动这一基本规律的必然产物和具体体现,是决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2.群体关系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客观原因,即群体关系是群体互动这一基本规律的必然产物和具体体现;主观原因,即群体关系是按照群体结构和群体规范的要求,根据群体成员的交往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

(2)形成的机制:自发形成,即群体关系是在群体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自觉形成,即群体关系是根据群体和成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关系准则自觉建立的。

3.群体关系的类型

(1)按照关系的媒介分:有符号媒介表现的群体关系,有行为媒介表现的群体关系等。

(2)按照关系的内容分:有工作关系,包括领导和下属之间的领导关系,人员和职位之间的人事关系,同事和同事之间的协作关系、成员和权利之间的权利关系等;有人际关系,包括情感相投的情缘关系,兴趣相投的趣缘关系,志向相投的志缘关系、利益相投的利缘关系等。

(3)按照关系的价值分:有正确的关系,即符合正确的关系准则,有益于群体发展和成员发展的群体关系;有错误的关系,即违背正确的关系准则,有损于群体发展和成员发展的群体关系。

(4)按照关系的状态分:有处于和谐状态中的群体关系,有处于矛盾状态中的群体关系,有处于一般状态中的群体关系等。

4.群体关系的功能

(1)功能价值:积极的影响,即正确、和谐的群体关系对群体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即错误、对立的群体关系对群体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性的影响,即中性、一般的群体关系对群体行为会产生中性的影响。

(2)功能程度:重要的影响,即与群体的工作目标以及成员的价值需要密切相关的群体关系,对群体工作和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重要影响;次要的影响,即与群体的工作目标以及成员的价值需要关系次要的群体意识,对群体工作和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次要影响;微弱的影响,即与群体的工作目标以及成员的价值需要关系微弱的群体意识,对群体工作和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微弱的影响。

(3)功能范围:整体的影响,即属于群体全体成员共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整体影响;部分的影响,即属于群体部分成员不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部分影响;个别的影响,即属于群体中个别成员不同的思想,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个别影响。

(三)群体心理

1.群体心理的涵义

所谓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自觉不自觉地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个体成员的心理表现为基础、 以群体成员的心理互动为动力、以群体成员的心理感染为导向,具有特定群体共同心理特征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群体成员心理互动的必然产物,是制约群体成员行为表现的内在心理因素。

2.群体心理的形成

(1)形成的要素:基础因素,即个体成员的心理表现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基础因素;动力因素,即群体成员的心理互动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动力因素; 导向因素,即群体成员的心理感染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导向因素。

(2)形成的机制:自发形成,即群体成员在群体运行和社会心理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心理现象;自觉形成,即群体在合群心理和趋同心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下相互引导、 相互鼓励而形成的共同心理。

3.群体心理的表现

(1)表现的形式:形体化的形式,即通过成员显示的形体特征表现的群体心理;符号化的表现,即通过成员运用的语言等符号表现的群体心理;行为化的表现,即通过成员显示的行为特征表现的群体心理。

(2)表现的类型:按心理感染的方式分,有心理暗示、心理模仿等;按心理变化的方向分,有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按心理发展的效果分,有趋同心理、异化心理;按心理需要的特征分,有合群心理、排斥心理等;按心理表现的方式分,有和谐心理、强权心理等。

4.群体心理的功能

(1)功能价值:积极的影响,即合理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即无理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性的影响,即中性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中性的影响。

(2)功能程度:重要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关系密切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重要影响;次要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关系一般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次要影响;微弱的影响,即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关系微弱的群体心理,对该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微弱的影响。

(3)功能范围:整体的影响,即与群体全体成员的心理需要相适应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整体影响;部分的影响,即与群体部分成员的心理需要相适应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部分影响;个别的影响,即与群体个别成员的心理需要相适应的群体心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表现会产生个别影响。

(四)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