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立志要成功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既然自己选择了成功,那做的就应该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不应该大材小用地去做一些任凭谁都能做的小事,好像只有不做小事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胸怀大志和与众不同。他们的这种心态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我国历史上一个叫陈蕃的人。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陈蕃的年轻人,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纸屑满地、满目萧然,便对他说:“你这小子为什么不洒扫庭院来接待客人啊?”
陈蕃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叹了一口气,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往往不屑于小事。其实连小事也做不好的人大事也很难做成功。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愿做、不屑做、拒绝做,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
大家都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可就是很难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实,究其根源,还是素养、品质上的不足。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坏毛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个所谓的“大事业”就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每一个“大事业”也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工作中无小事
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些人负责一些比较重要且引人瞩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负责的是常被人们忽视的琐事。假如你担任的工作正好是这些不受重视的琐事,你或许很容易就感到沮丧。其实。越是不显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现,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重要影响。工作无小事,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小事构成的。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一个小环节,他们的工作质量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因此,作为一个员工,无论事大事小,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我们就要努力去做好。
重点大学毕业出来的刘铭,如愿以偿应聘进入一家大公司。为此,他豪情万丈,踌躇满志,暗暗在心中立志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公司干出一番事业来。不料,上班后才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些琐碎事务,既不需太多的智能,也看不出什么成果,原本是想到这个公司来成就大事的,没想到跟一个勤杂工差不多,这让刘铭深感失望,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一颗火热的心便渐渐地冷却了下来。
一次,公司召开全国性经销商会议,所有其他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为会议提供宣传册的印刷品才送来,第二天,就要召开会议了,部门同仁彻夜整理这些印刷品和有关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
部门经理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到时弄得措手不及。”
刘铭听了不以为然,在心里暗暗抱怨道:“这种连初中生也会做的小事,让我这样的高材生做还用得着这样嘱咐,真是小题大做。”
同事们忙忙碌碌,刘铭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文件终于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订书机“喀”地一响,针用完了。
他漫不经心地抽开订书针的纸盒,顿时傻眼了——里面是空的。
立刻发动所有人翻箱倒柜,看看谁的抽屉有剩下的,好像与他作对似的,不知咋的,平时满眼皆是的小东西,现在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已是深夜11点半,文件必须在次日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经销商手中。
经理很恼火,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什么用啊。”
他低头无言以对,脸上却像挨了一掌。几经周折,终于赶在开会之前,对同事们微笑着,将文件整齐漂亮地发到代表手中。
没人知道,他已是彻夜未眠。为了买到订书针,差不多跑了大半个城市,几经周折,终于在凌晨四点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
事后,部门经理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一句:“记住,工作之中无小事,从小事做起才能干好大事。”
是呀,大事是由无数的小事堆砌而成,在一件大事中,如果有几处小事没做好,那就等于大事也没做好,只有每件小事都做好了,做到位了,才算是做好了大事。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极多,愿把小事做好的人并不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不要轻视它。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事,也要尽心尽力去完成,因为对大事的成功把握来源于小事的顺利完成。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才能赢得未来。
不屑做小事的人又怎能做好大事
很多人都有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但如果只是怀揣梦想而不愿从一件件小事做起,那么这样的梦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己。
不愿做小事的人,做不成大事;甘心做小事,积累起来,才能为做大事打下基础。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一样,每天都在为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想做小事的人,一种是做不好小事的人。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想做,是第一种人的写照,他们认为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对一般的事弃而不做,不加理会。第二种人愿意做小事,但意识里将小事做好的要求和标准下降,敷衍应付,事不经心。这两种人到最后都一样是一事无成的。
一位MBA毕业生到某银行任职,原以为凭自己的学历一定会进入某部门当个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人事部门把他安排到营业网点做一名普通的储蓄员。可是,就是做一名储蓄员,他也在好几次的工作中产生了失误,虽然没有给银行和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因为他的疏忽,给客户制造了麻烦,让客户非常不满。于是,他找到行长抱怨说,他不适合做这种琐碎的小事,他是MBA高材生,到银行来是干大事的,不是做坐柜台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的。
行长便把他安排到国际信贷部,但很快信贷部的负责人和同事们对他的工作能力颇有微词,银行工作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他的不拘小节的小毛病,导致整个信贷部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可是就这么个工作态度,他还自我感觉良好,工作出了岔子,还强词夺理,说领导不懂得赏识他,说同事们嫉妒他。其实,在大伙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好的讨厌家伙。
这位行长感慨地说:“其实,像这位MBA毕业生一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时,往往都没有耐心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总想着去管理岗位,好像都是未来的行长似的。”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繁琐和枯燥,也应该认认真真地去做。如果老是抱怨这抱怨那,那他的工作永远也难有起色,甚至会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到头来只有庸庸碌碌的过,最终被淘汰。
用做大事的心态去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
有些年轻人,一跨出校门,就想做企业管理者。试想一下,你一点经验都没有,谁服你管啊?哪个老板又能放心让你去管呢?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同时,这也是获取重要机遇的唯一途径。
许多与我们同时起步的人,和我们一样做着简单的小事,后来逐步晋升于我们之上,原因之一是他们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发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也来到了采油区。刚开始时,年轻人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只好在一家石油公司里给人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的焊接口是否自动焊接完好。因为焊接工作是自动操作,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检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
每天,年轻人都会上百次地监视着机器的同一套动作。首先是石油罐通过输送带被移送至旋转台,然后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旋转一周,最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监控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个石油罐,每天如此。应该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对此,年轻人觉得非常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只能做这样的工作呢?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更换工作。没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年轻人涨红了脸。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为何不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把工作做到位,做得更好呢?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人在机器百次重复的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旋转一周,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却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但是用这种机器焊接石油罐存在着漏油问题。不过他并不灰心,很快又研制了“38滴型”焊接机。这次他的发明既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每焊接一个石油罐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只节省一滴焊接剂,但正是因为这“一滴”焊接剂,一年能为公司节约出一笔很大的开支。
而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掌握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
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到位,用做大事的心态去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并持久地坚持下去,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老板发了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职场中,很多人眼高手低,对工作非常挑剔,只想做“大事”,不愿意做“小事”,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结果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好。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到位,用做大事的心态去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并恒久地坚持下去,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