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厚灰学
4538700000004

第4章 扬长避短,让猴子爬树鸭子游泳(1)

1、“庸才”只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一位先哲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以此看来,某些“庸才”或许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或许是由于受传统心理定势的影响而看偏了的“短才”。

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管理者在与员工合作共事时,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识别和利用。

有个叫猗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非常擅长捕猎,不禁十分羡慕。他想,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豹子来帮自己捕捉动物,那该有多好!于是,他不惜用一对上好的白璧换到了豹子。

猗于皋得到了豹子非常高兴,大摆筵席以示庆贺。酒过三巡,他牵出豹子向朋友们夸耀,豹子也果然是名不虚传,金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两只眼睛光芒四射,四肢直而长,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

猗于皋对豹子宠爱有加,他每天喂它吃新鲜的家畜肉,给它系着饰有美丽纹彩的丝绸,就连它脖子上套的绳子都是镀金的。猗于皋常常一边抚摸着豹子的脑袋喂东西给它吃,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豹子啊豹子,我如此厚待你,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啊,哪一天,你才能对我有所回报呢?”

有一天,猗于皋看见一只大老鼠从屋檐下溜过,他想机会来了,急忙解开那只豹子,让它去捉老鼠。而豹子却像没有看到老鼠一样,无动于衷,猗于皋气得将豹子责骂了一顿。

不久,又一只老鼠经过,猗于皋又放豹子去捉,豹子还是无动于衷。猗于皋愤怒了,用鞭子狠抽了一顿,关进栅栏里,每天只喂些剩饭剩菜,以前的贵族级的待遇全部取消。

猗于皋的朋友安期子佗听说了这件事,责备他说:“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如果用来补鞋,却不如一个小小的锥子;锦绣绸缎虽然华丽,如果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豹子虽然凶猛,却不如猫那样能捕鼠。你为什么不用猫去捕鼠呢?”

猗于皋恍然大悟,便找来猫去捕鼠,放豹子去捕野兽,不久,猫把老鼠都捉光了,豹子也捕获了无数的獐子、鹿、狍子、麂子等。

兽类固然善于捕捉,但也是各有所能,用人也是如此。要讲究适才适用,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文韬武略,计谋无穷,但如果让他出去与敌军肉搏,恐怕生还的可能性不大。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是因为:周瑜年轻气盛,处理外事比较擅长,但对内部关系却处理不好;张昭老谋深算,但生性胆小,对内尚能处理,对外部只会投降。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用人要尽量用其长,避其短,千万不要让豹子去捉老鼠。

清朝有位军事家叫杨时斋,就很善于用人之“短”。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坐放炮。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漏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的道理,用人用出了名堂,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在梁山好汉中,“鼓上蚤”时迁没有什么武功,如果凭打的本事吃饭,他小子只会被人揍扁,但是当他落入敌营后,宋江积极营救,一表示他讲义气,大家都是兄弟,作为大哥,不能冷一个热一个;二宋江知道时迁的“短处”正是他的长处,他会翻墙逾壁偷鸡摸狗——让他好好地发挥一下,去挖墙入室窃取情报,潜入敌营纵火烧城。

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公司里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其问题在于管理者没有找到他的可用之处,没有正确的识别人。这是因为人的素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呈现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这就为管理者了解人、用其所长,以及发现人才等增加了许多困难。所以,管理者要练就一双慧眼,要比员工更了解员工,掌握他们的优点缺点,熟悉他们的长处短处,如此才能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

有一家公司的领导,他在注重用人之长的同时,也千方百计用人之“短”,特意派那爱“吹毛求疵”的人担任厂里的质量监督员,让那“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爱讲怪话”的人当厂纪检监察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仓库验收员。这些平时被瞧不起的人在企业里都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得工厂的效益大增。这位厂长感言:“作为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他相信“人人是人才”。

以“短”评价人是错误的。俗话说“挽弓挽强,用人之长”,此话固然不错。但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作为一个领导者懂得用人之长固然可贵,但能用人之“短”,更为难得。因为一个人长处和短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以变成长处。然而,由于有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往往只看到人的短处,总认为别人不行,结果造成人才浪费,工作不能创新。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尧舜是治国大才,如果让他去砍柴、放牛可能不如一般的老百姓;汉高祖刘邦开一代朝纲,他自己也承认在有些方面不如萧何、韩信、陈平。可见,不能以“短”评价一个人,更不能以短处否定人。

美国有一本书在讲用人时说:用人不在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作为领导者不但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还应善于发现和挖掘潜藏于短处的优势,大胆取他人之“短”,用他人之“短”,正确使用人才,充分发挥本单位每个人的优势,这样人才才会层出不穷,这个单位的工作才会出色。

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管理者,甚至可以说,人人有优长,人人是人才,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满腔热情地去发现。

2、别把条件差的员工当累赘

通常情况下,大多管理者总是盯着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差等员工却不放在眼里,甚至把他们当作累赘。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不仅仅是那些优秀的员工,那些条件相对来说较差的员工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团队是由很多个水平不同的人组成的,决定其团队成绩的并非是水平最高的那个人或者全队的平均水平,而是取决于水平最低的那个人。要想提高整个团队的成绩,最重要的不是要加强提高水平高的队员,而是要努力让水平低的队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重视那些条件差的员工。

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有一些条件差的人才,你千万别把他们当累赘,只要把他们放在适当的岗位,他们就是人才,就是财富。

日本的UNY公司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目前在日本的零售业营业额中排名第10,获利排名则在第四名。就获利率与营业额相比较,它可以算是日本零售业当中获利最高的一家。NY公司为什么具有这么高的获利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于那些所谓后进员工的管理态度。

UNY秉承了日本企业一向对于员工的重视,他们一般很少辞退那些已经属于自己企业的员工。因为他们觉得,每一个企业成员都是企业的财富,是不能够轻易地放弃。但是,他们决不会对于那些影响团队业绩的员工坐视不管,相反,他们会采取大力气来管理那些所谓的条件差的员工。

UNY的总经理西川俊男曾经说过:“企业中出现有的员工工作不积极,不上进,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难以避免的现象。关键在于,管理者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理这一些员工。这也是考查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平庸的管理者的试金石”UNY对于那些后进员工,可以说是花费了不少的了力气。他们在公司里面设立了最佳突出进步奖,就是专门为那些后进员工们设立的。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企业里面的后进分子后有一个大的转变,那么整个企业的面貌都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或许,有的管理者会说,既然是条件差的员工,那不如将这些人从团队当中辞退出去,这样简单又省事,何必那么费劲呢?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省事的做法。但是,这不是一个最适宜企业长远发展的方法,甚至是行不通的办法。

因为在每个企业都有大量的简单的熟练工作、脏累工作,即使现代化的企业也如此。如果安排优秀的人去做,他们一定不愿意,即便迫不得已去做,也会情绪低落,抱怨连连。而安排条件差的人去干,他们则会以高昂的士气,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工作,创造出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不会有自卑感、沮丧感,不会感到大材小用。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期望值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