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厚灰学
4538700000003

第3章 驾驭能人,别让悟空型的员工跳出你的掌心(2)

如此重大的任务,年轻人都可以挑起大梁,那你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年轻不能胜任呢?在启用年轻人方面,全球著名的欧莱雅公司就做的非常好。

法国欧莱雅集团每年要在全球招聘1900名左右的管理人员,其中46%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10%的人仅具有初步工作经验。

现任欧莱雅中国分公司全国招聘经理的程蕾就曾应欧莱雅总部之邀,到法国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欧莱雅公司首先从一家私人学校高薪聘请了法语老师,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语言强化训练,然后安排她到欧莱雅总部的不同部门轮流实习,并为其承担在法期间的所有费用。对一名来自中国的年轻职员进行如此高投入的培训,这在法国公司中极为少见。程蕾说,自己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放弃一家美国公司的优厚待遇而进入欧莱雅,就是因为“这里的年轻人非常受重视”。

当然,多让年轻人担当重任,也并不意味着自己责任的减轻,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有时候辅导一个年轻人做成一件事,可能比自己单独做花费的心血还要多。但是,作为领导也不能因怕增加心理负担和麻烦,而放弃了教导下属、培养人才的重任,这是做领导的重要职责。

不只是现代,早在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帝王就非常重视年轻官吏的选拔任用。最著名应该算“甘罗十二拜上卿”的故事了,再一个典型就是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安童的故事。安童十三岁的时候被忽必烈任命为四怯薛长,位在百僚之上。十八岁的时候又被忽必烈任命为中书省的右丞相。

年轻人的思维活跃、反应迅速、贴近时代,将来的天下必定是他们的,那么作为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这股力量,尽早开发和利用,以免培养贻误时机,荒废其才能,或者成了别人家的骨干,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4、打破常规选用特殊人才

形势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因循守旧、封闭保守往往会让你错失人才。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总是敢于打破常规,起用特殊人才。

中国为了加入WTO,曾奋斗了十多年。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拔过一位秘书。

当龙永图选这个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因为这个人绝对不适合当秘书。为什么呢?

原来,在许多人眼中,对秘书定型是:文质彬彬、勤勤恳恳,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龙永图所选的秘书,处事风格却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细致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带他出国,在宾馆休息,第二天总是龙永图走到秘书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秘书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30,经过核查,十有九次是他记错了。

这样的人也能当秘书吗?另外,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

龙永图是在加入关贸总协定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这个人当秘书的。当时由于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性格刚强,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据理力争,甚至拍起桌子,回来后一句话也不说。然而就在龙永图每次不愉快地到房间后,当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惟有龙永图的秘书,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沙发上,把二郎腿一翘,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直言龙永图在谈判桌上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而是喊“老龙”,或者喊“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经受得住骂。无论龙永图怎么骂他,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说:“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呀。”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对别人的批评也不敏感、不计较,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这位“经受得住骂”的秘书陪伴着,对龙永图来说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龙永图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秘书已不再适合龙永图的“胃口”,于是龙永图很快把他送走了。

不要误解龙永图是个过河拆桥之人,因为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做某件事情适合,但是换一个时间,他可能就不适合了。

诚然,龙永图是位卓越的领导者,因为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可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人,不少管理者、领导者却做不到这一点。

管理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管人。用好人才能管好人。但用什么人呢?所以找到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这是根本,也是恰到好处的奥义所在。

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工作中有所突破的人,这种人是各个公司都急于网罗的对象。

在一家公司里,总经理总是对新来的员工强调一件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他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员工问为什么,他们只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规定。

又有一批新员工来到公司,总经理重复了上面的规定。这次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说,依旧没有任何解释。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在思考着总经理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其他人劝他别瞎操心,遵守这个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轻人却执意要进入那个房间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屋里有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这个纸牌送给总经理。

闻知年轻人擅闯“禁区”的同事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房间,他们会替他保密的,但年轻人拒绝了,他拿着纸牌走进了15楼总经理的办公室。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年轻人诧异地问。

“对,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自信地说。

果然,销售部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这个例子说明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过的只能是芸芸众生的生活。

5、给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一个机会

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眼睛当然都是向上看的,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最好还有什么样的光辉头衔,其实,在平凡的人群里,在那些没有金光闪闪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堆里也是有人才的,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

理查·萨耶和卢贝克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萨耶·卢贝克公司,凭着两人聪明的才智,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40万美元,第二年发展更快,两人也渐渐力不从心,经商议,他们决定为自己的生意就准备找一个总经理。但是,高级的人才一方面薪水要求太高,另一方面他们也很难屈居于他们这个小公司。

于是,两人决定在一般的小商人人中去发现有能力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萨耶发现了一个名叫路华德的小布贩子,其推销手段十分高明。两人就决定请他了,对他说:“我们想请你参加我们的生意,坦白的说,想请你去当总经理。”结果,当上总经理的路华德为报知遇之恩,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做出了惊人的成绩。10年之中,公司营业额增加了600多倍,员工发展壮大到30万,每年销售超过70亿美元,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

要重用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不说你要付出的薪水代价会多高,或者你还要看他们的脸色,你得罪不起他们。但是,那些小人物就不一样了,他们身上没有什么光环,正渴望有一个发展自己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你若是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自然是感激不尽。

管理者的工作,贵在用人,只要是人才,管他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呢?你给了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机会,他将还你一个惊喜。不过,有些小人物自恃有能力非但不谦卑,反而还很傲,要想拉拢这个小人物,这就需要管理者宰相肚里能撑船了。

《史记·魏公子列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魏公子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士,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士人。因此,纵横几千里地方的士人,都争相前往归附他,他招徕的食客有三千人。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七十多岁了,家里很穷,只好去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听说后,就前去问候他,并送他丰厚的财物。候赢不肯接受,魏公子就摆设酒席,大请宾客。客人坐定之后,公子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他。

到了之后,侯赢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服,然后毫不客气的坐在了上首。公子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满,只见他握着缰绳,更加恭敬。

走了不大会儿,侯赢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屠宰坊里,我想顺道去看看他。”公子就驾着车子来到市场,请侯赢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可是,侯赢却故意和朋友长时间的叙旧,而公子还是没有丝毫的怒色,他的脸上更加的温和。很多人都看着这个场面,觉得侯赢真是太过分了,公子的随从人员暗地里都骂侯赢,只有公子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谦和的微笑。

侯赢终于辞别朋友坐上了马车来到公子家,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济济一堂,等侯公子举杯祝酒。公子领着侯赢坐在上首,并向他一一介绍宾客,大家对公子给他这么高的待遇都非常吃惊和不解。

饮酒正酣时,公子起立,来到侯赢面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赢便对公子说:“我只是夷门的守门人,而公子却委屈车马,在大庭广众之中亲自去迎接我,本不应该去访问朋友,却委屈公子去了一趟。然而我侯赢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市场上,去访问朋友,借此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都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此后,侯赢成了公子的上宾,并为公子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你应该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他们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投入,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团结所有小人物,在他们的帮助下走向成功。抓住“潜势力”也许小人物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齐国有个叫孟偿君的人,此人乐善好施,门客多达一千三百多人。他们也并不是个个都是高人,有的甚至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孟偿君从来没有嫌弃他们,都以礼相待。所以,这些小人物都非常感激他,对他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当年秦王囚禁孟尝君,孟尝君只好派人请求秦王宠姬为他解脱。这位宠姬希望得到白色的狐裘,可是狐裘已献给秦王,孟尝君想不出办法满足她。就在这时,一个不起眼的门客站了出来,原来他善于偷盗,他夜里打洞到秦国内库里偷来珍贵的“银狐皮袍”献给了秦王的宠姬,她才求秦王放了孟尝君。

可是,刚释放不久,秦王又反悔了,立即派人去追孟尝君。关防的地方规定,须等晨鸡叫了方可放人出城。这时天色尚早,孟尝君眼看又要落入秦军手中。这时又有一个小人物捏着鼻子学鸡叫,跟着全城的鸡都开始叫起来,守门人以为天亮了就打开城门。于是孟尝君顺利通过关防,终于带领门客安全回国。

从古至今,有所作为的领导人都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小人物”的重要,唐代政治家魏征把君民关系比喻为船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主人。维吾尔谚语说得好:“离开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

小人物并不会永远是小人物,就算是永远的小人物,也会在特定的时候发挥重大作用。

重视这些小人物的存在,重视他们可能发挥的决定事情成败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将使你的职场旅程更加顺畅,从而避免在小河沟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