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透视股市投机
4361000000020

第20章 股价运动趋势的产生和运行(3)

1.以往市场运行的技术面表现出来的规律性所导致的股价运动的“惯性”或“提前性”。比如某些技术形态的形成、有效突破、成交量的变化等等。该机制导致下级趋势的产生可能表现为上级趋势的加速上升(下跌),也可能表现为上级趋势的回调(反弹)。对该机制的作用应把握如下特征:(1)以前市场运行的技术面表现出来的某种规律性越强,该规律越为多数人所掌握,那么后来股价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惯性”或“提前性”就越强。(2)该机制所产生的股价运动动力与其他运动动力共同对股价运动产生作用,或者说是在股价原有趋势上产生附加影响。比如,股价一旦有效突破阻力位后原有趋势往往会产生加速运动。这种加速运动的动力其实只是一部分来自于该机制(一般是加速的那部分动力),因为即使没有该机制的作用,股价往往同样也会保持原有趋势。(3)该机制具有自生自灭的特性。某种技术面特征的出现通过该机制对股价产生上升或者下降的动力,而股价的运动导致技术面的变动最终会使得该技术面特征消失,随着技术面特征的消失,原来动力消失,股价又会产生回归动力。(4)该机制的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级别取决于该机制所对应的技术面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级别。也就是说,越是长时间周期级别的技术面特征(比如月K线图上的技术特征)所引发的该机制的作用在时间周期级别上越长,而空间级别上则与该技术面特征级别相一致。

2.投机者止盈(损)策略与加(减)仓策略。该机制导致下级趋势的产生可能表现为上级趋势的加速上升(下跌),也可能表现为上级趋势的回调(反弹)。由于投机者所倾向于采取的止盈(损)策略与加(减)仓策略是对过去操作策略经验的总结,而过去操作策略的成败又取决于股价过去的走势,所以投机者所倾向于采取的这方面的策略实际上也是市场过去走势的规律性特征所导致的投机者操作策略的“惯性”或“提前性”,而操作策略的“惯性”或“提前性”又进而导致股价运动“惯性”或“提前性”。因此,上述第1种机制所具有的四个特征同样也适用于该机制。

3.敏感点位。该机制导致下级趋势的产生一般表现为:在股价有效突破敏感点位之前,该点位的阻挡或者支撑作用可能会造成回调或者反弹的下级趋势,而当股价有效突破敏感点位以后,则可能造成加速上升或者下跌的下级趋势。对该机制的作用应把握如下特征:(1)该机制具有自生自灭的特性。在股价有效突破敏感点位之前,其产生阻挡或者支撑的作用,而有效突破之后,其作用消失而且股价一般又会产生回归原来趋势的动力。(2)敏感点位的阻挡或者支撑作用大都不会改变股价运动原来的趋势,而只可能诱发回调或者反弹的下级趋势。当一种趋势到达敏感点位时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情况下,该敏感点位有可能使得该趋势提前反转。(3)敏感点位的阻挡或者支撑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级别取决于该点位的技术面意义所对应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级别。比如,上一波行情的顶部对下波上涨行情的阻挡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级别应该与上一波行情的时间和空间级别相一致的。

三、超买超卖

大多数文献对超买超卖的定义是:对某种股股票的过度买入称之为超买,反之,对于某种股票的过度卖出则称之为超卖。那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何为过度买入卖出呢?这从本质上似乎很难界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才能够真正把握超买超卖的本质。

1.由于基本面的变化(利好利空)或者技术面的原因,导致股价产生一波上升(下跌)的趋势。由于受到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的作用,导致股价涨(跌)过了头,就是所谓的超买(超卖)。因此,超买超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具体到某一波趋势可能主要涉及其中几种)的作用。我们称如果排除趋势动力加强机制的作用,股价由于基本面的变化或者技术面的原因而应该达到的股价水平为标准股价,那么由于趋势动力加强机制的作用,股价上涨超过了(下跌低于)标准股价即意味着涨(跌)过了头,也就是所谓的超买(超卖)。

2.超买(超卖)后一般会出现一波调整(反弹)。由于趋势动力加强机制作用导致的过度反应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这种趋势走到极限或者受到其他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逆转,那么内部正反馈的发生会导致反向趋势的形成,即出现调整(反弹),其原理和过程相同于前面所述的主要趋势的逆转。

3.超买超卖是针对某一时间周期的某一阶段的基本面或者技术面状况,是针对某一具体级别的趋势而言的。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针对不同的时间周期不同级别的趋势,超买和超卖的结论可以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比如,某股票在某一时刻在月K线级别上是超买的,而在日K线级别上则有可能是超卖的。因为在某一时刻,某只股票的股价运动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级别的趋势之中,不同级别的趋势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级别的趋势动力加强机制,从而可能同时存在着不同级别的超买超卖。这也意味着,超买超卖跟股价的高估低估也不是一回事。我们通常所说的股价的估值水平一般是不受时间周期影响的。我们大致上可以认为在主要趋势上的超买会造成股价的高估,超卖会造成股价的低估,但其实也不尽然,比如在我国股市中,也有些股票股价会长期处于高估状态,即使是在熊市的末期股价处于极度超卖状态也未必见得绝对低估。所以,超买超卖更多的是投机的概念而非投资的概念。

四、上级趋势与下级趋势的相互作用

我们打开一条某一时间周期的K线图,观察图中所包含的不同级别的趋势,直观地就能总结出某一级别的趋势作为上级趋势与其下级趋势的关系:下级趋势蕴含于上级趋势之中,围绕着上级趋势而交替变换。上级趋势是在大量的下级趋势不断地交替变换中实现的,是大量的下级趋势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总体趋势。

实际上,某一趋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以上所述的基本面、技术面和超买超卖本身所引发的下级趋势也许并非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际发生的下级趋势,因为在下级趋势运行的过程中,上级趋势实际上也在运行,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际发生的下级实际上是上述因素本身所引发的下级趋势与上级趋势相互叠加的结果。为了区别这两种下级趋势,我们把在忽略上级趋势等其他趋势影响的假设条件下由基本面、技术面和超买超卖等因素本身所引发的原趋势称为隐含趋势,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趋势指的是实际发生的趋势。这样,下级趋势实际上是由该级别的隐含趋势与上级趋势相互叠加而形成的趋势。打个比方,火车正在运行,你坐在火车里往前方扔一个小球。上级趋势就好比火车运行的趋势,隐含趋势就好比在火车里你观察到的小球运动的趋势,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级趋势,即实际的下级趋势就好比你在地面上所观察到的小球运动的趋势。

基于以上的思路和界定,我们可以把上级趋势与下级趋势的相互作用方式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下级趋势中包含着上级趋势,下级趋势是下级隐含趋势与上级趋势叠加的结果,或者说上级趋势对下级趋势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我们分析某一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因素所引发的下级隐含趋势时,应该从实际的下级趋势中消除上级趋势的成分。而当我们预测某一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因素所引发的实际趋势时,除了需要预测隐含趋势外,还应考虑进去与上级趋势的叠加效应。下图5-3中表明了在同样的基本面变化所引发的隐含趋势情况下,在不同的上级趋势背景之下产生不同的下级趋势。

在上级趋势与下级趋势的时间周期级别相差很大的情况下,上级趋势的叠加效应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下级趋势基本上就是下级隐含趋势。上级趋势与下级趋势在时间周期级别上越接近,上级趋势越强(K线图越陡峭),那么其叠加效应越明显。

(二)下级趋势对上级趋势也会产生影响。下级趋势是上级趋势的一部分,下级趋势的运行一方面在改变着自己的技术面特征(或者说下级趋势所对应的时间周期级别的技术面特征),另一方面又在改变着上级趋势的技术面特征(或者说上级趋势所对应的时间周期级别的技术面特征)。而由于下级趋势运行所导致的上级趋势技术面特征的改变又会对上级趋势本身造成影响,这种影响然后又会传导到下级趋势。

下级趋势对上级趋势在技术面上比较显著的影响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下级趋势所引致的上级趋势一定程度的逆转所导致的逆转效应。也就是由于上级趋势一定程度的逆转导致趋势动力加强机制2、2、4和5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种削弱通过正反馈又进一步加强了上级趋势的逆转的动力。二是下级趋势使得上级趋势在技术形态上产生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会造成对上级趋势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下级趋势的运动使得上级趋势在技术上形成突破形态,这种突破形态会影响到上级趋势,又进而传导到下级趋势。

总之,下级趋势中包含着由基本面、技术面以及超买超卖等因素所引发的隐含趋势、该下级趋势的上级趋势以及下级趋势与上级趋势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趋势,是这三种趋势相互叠加所共同形成的。当然,这种相互叠加的方式可能很复杂,以至于我们很难具体加以描述和分析,但是这种思维框架还是有助于我们对下级趋势运行动力和状况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节趋势的扩散

一波上涨行情往往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领涨板块带动的,而一个板块的上涨往往也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龙头股票所带动。下跌行情也是同样,大盘由领跌板块所带动,板块内由领跌股票所带动。这种由个别龙头股票的涨跌带动板块的涨跌,由领涨领跌板块的涨跌引领其他板块涨跌的现象即趋势的扩散。或者说,趋势的扩散指的是某种上升或者下跌的趋势由个别股票扩散到整个板块,由个别板块扩散到其他板块的过程,即股市中某种趋势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过程。

股市中趋势扩散的机制比较复杂,这里面既有基本面的因素,又有心理的因素。有些公司之间以及某些板块对应的产业之间在经营状况和盈利上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些股票之间及板块之间存在的趋势扩散至少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基本面加以解释的。而在整个牛市行情中,有些公司或者产业的基本面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还可能存在负面变化,可是这些公司的股票及这些产业对应的板块价格仍然可能有明显的上涨,这更多的是要通过心理层面加以解释了。大致说来,股市中趋势的扩散是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或者说三条途径来实现的。

一、基本面的扩散

基本面的扩散指的是由于某些公司或者某些产业之间在经营状况和盈利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某个公司或某个产业基本面状况的改善或者恶化会导致其他公司或者产业基本面状况的改善或者恶化。基本面的扩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的:

(一)上下游相关产业之间通过供需关系实现的基本面的扩散。

下游产业产品需求的上升(下降)会引起其产量的增加(减少),而产量的增加(减少)又会导致对其上游产业所提供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的增加(减少),如此层层向上传导,实现上下游产业之间基本面的传导或扩散。当然,整个经济体系产业间这种传导关系很复杂,而且不同的链条相关度强弱不同,因此传导的程度也是有强有弱。

(二)某些产业之间的间接影响实现的基本面的扩散。经济体系内大多数产业以及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间接联系,这些联系之中大多数属于正相关关系。比如以下的联系链条中就反映了很多产业之间的间接联系,而且很多联系所对应的基本面的扩散还是双向的和循环的:

投资增加——周期性行业复苏——就业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品产业复苏——投资增加

(三)某个产业的大发展给某些产业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从而实现的基本面扩散。比如房地产产业的大发展会带动建筑、建材、装修、房产中介甚至家电家具等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轮胎、汽车维修和保养、公路建设以及郊区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有些影响属机制(一),是直接的,有些影响属机制(二),是间接的。

(四)某些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所导致的成本上升(下降)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条层层传导,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到各个相关产业的盈利状况从而实现了基本面的扩散。一般说来,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对相关产业盈利状况的影响一般是短期的,也可能是中期的,但很少是长期的。

(五)某些企业之间通过持股关系所导致的基本面的扩散。某企业由于某些原因其盈利状况大为改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持有该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而言属于利好,基本面的改善由此扩散到其他持股企业。

二、估值比较所引发的趋势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