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中,我们将综合前一章所述的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对股市中各个级别的股价运动趋势的产生和运行方式加以研究。本章也将为你搭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使你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股价运动趋势及其运行规律,来理解有关这方面的现有的一些理论。
本章内容需要借用道氏理论有关趋势的概念,因此首先介绍一下道氏理论有关趋势的概念是必要的。道氏理论将股价的波动分为三种:
1.主要趋势,又称主要运动。即股价广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情形。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价总升(降)的幅度超过20%。对投资者来说,基本趋势持续上升就形成了多头市场,持续下降就形成了空头市场。
2.次级趋势,又称次要运动。因为次级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因而也称为股价的修正趋势。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3周至数月不等,其股价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为股价基本趋势的1/3或2/3。
3.短期趋势,又称日常运动。股价每天的波动或几天内的股价走势。次级趋势通常由3个或3个以上的短期趋势所组成。
§§§第一节主要趋势
一、主要趋势的产生和加强
主要趋势产生的源动力在于基本面持续的显著的变化,上升主要趋势产生的源动力来自于基本面的持续的显著改善,下降主要趋势则源于基本面持续的显著的恶化。一般说来,大盘主要趋势源于宏观基本面持续的显著的变化,而个股主要趋势源于宏观基本面和个股基本面持续的显著的变化。
基本面持续显著的改善(恶化)导致人们持股意愿和需求曲线上升(下降),进而导致股价的上升(下降),这显然还不足以解释股票市场中经常发生的对基本面的过度反应,表现为幅度非常之大的涨涨跌跌,起起落落。基本面的变化只是主要趋势产生的源动力,而以下几种机制则对已经启动的主要趋势起到不断加强的作用:
1.基本面惯性预期定势。基本面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会使得人们头脑中产生并不断地强化着反映该基本面变化趋势的基本面惯性预期定势。而该定势产生后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地对基本面的变化产生过度的预期和反应的过程。
2.心理层面的相互暗示和感染。在流行从众思维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在对基本面的认知上相互暗示,从而使得人们对基本面变化的惯性趋势预期发生共振和加强;而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情绪上的相互感染则使得市场乐观(悲观)情绪不断升级。
3.价格趋势定势。价格的趋势运动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使得价格趋势定势得以形成并且不断得到强化。而价格趋势定势形成和强化的过程,也是使价格的运动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的过程。
4.赚钱效应和赔钱效应。随着价格的上涨,持有股票的参与者的盈利越来越多。对于原来持有股票的人,其持有股票的行为倾向受到了强化;而没有持有股票的人们则观察到持有股票的人赚到了钱,通过观察学习的途径同样可以强化持有股票的行为倾向。强化的结果是人们持有股票的意愿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股价,加强了上升的趋势,这是赚钱效应。赔钱效应正好相反,股价的下跌导致人们通过亲自持有或者观察学习的途径使得持有股票的行为倾向受到惩罚,惩罚导致人们持有股票的意愿下降,从而加强了股价下跌的趋势。
5.资金面的改善或者恶化。对于大盘而言,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行情会通过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入场,从而改善资金面状况,而市场资金的充裕进而又会推升股价。对于个股而言,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行情则会吸引大量的场内投机资金的关注,这相当于改善了该股的资金面状况,从而加强了其上升的趋势。长期的下跌行情情况正好相反,通过恶化资金面状况加强了下跌的趋势。股价持续的趋势运动所带来的资金面的改善或者恶化实质上是赚钱效应和赔钱效应的另外一种表现。
总之,由于以上五种机制的共同作用,股价的主要趋势往往会对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或者恶化作出过度的反应,表现为“涨过了头”和“跌过了头”,这也就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动量效应或者惯性效应。我们称以上五种机制为趋势动力加强机制。这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中,机制1加强的是公众对基本面趋势的惯性预期,而后四种机制加强的则是价格趋势惯性,它们产生于价格的趋势运动,同时又会产生与价格趋势同向的趋势加强动力。
这五种机制对市场运行和价格走势的影响可以通过图5-1形象地加以表示。这里我们把问题简单化处理,假设影响市场运行的基本面因素只有一个,而且该基本面因素可以加以量化。图中L代表该基本面因素的实际变化曲线。
L0代表的是市场心理和市场运行不受以上五种机制影响的假设下股票价格的走势曲线。市场心理不受这五种机制的影响,但是其他非理性特征依然存在:近因效应,对信息掌握以及处理能力的有限性等等。人们依然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有限信息,利用其他的定势(排除这五种机制所涉及的定势)通过思维过程对基本面进行预测和判断,预测和判断的结果影响着人们的持股意愿和需求曲线,进而影响价格走势。如图所示,一方面人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理性成分,因此对基本面未来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提前预测和判断,所以市场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对基本面的变化做出提前反应,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不完全理性,人们对基本面的提前预测和判断在时间上和准确程度上都是有限的,表现在市场对基本面的提前反应在时间上是有限的,而且该提前反应有可能是错误的。
L1代表的是市场心理和市场运行仅受机制1作用的假设下价格的走势曲线。由于机制1的作用,在基本面趋势的向好阶段,价格对基本面做出了过度的反应,上升更快。在基本面趋势的向坏阶段,价格对基本面同样做出了过度的反应,下跌更快。同样由于机制1的作用,市场对基本面变化的预期及其相应的价格走势L1相比于L0反应相对滞后。
L2代表的是市场心理和市场运行受五种机制共同作用下价格的走势曲线。由于机制2,3,4,5的共同作用,在趋势的上升阶段,价格对基本面做出了比L1更剧烈的反应,上升更快。在趋势的下跌阶段,价格对基本面同样做出了更加剧烈的反应,下跌更快。或者说,价格的趋势性运动与机制2、3、4和5之间实际上形成了正反馈,即二者之间相互加强。同样由于机制2,3,4,5的作用,趋势对基本面的变化产生了比L1更滞后的反应。
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以及由其导致的惯性效应同样存在于次级趋势以及更低级别的趋势。影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和惯性效应的因素包括:
1.某种基本面因素在某个方向上变化的持续性。某种基本面因素在某个方向上持续变化时间越长,机制1以及由价格趋势引发的其他机制的加强作用越强。比如,2000年至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国内房价的不断上涨导致期间资源股和房地产股的表现非常抢眼。
2.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吸收程度。信息传播速度是指某种基本面信息由最初的少数知情交易者传播到非知情交易者,最后到绝大部分的市场公众这个过程的速度。信息吸收程度则表示信息的有用性或可靠性,也就是说信息被广大公众接收后逐步被人们相信、理解和消化的程度,这既取决于信息的客观特征,也取决于一些主观因素。
一种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慢,信息吸收程度越低,则经过传播、被公众相信、被公众理解和消化所经历的时间越长,那么该信息所引发的趋势持续时间越长,惯性效应会越强。相反,传播速度极快吸收程度很高的信息所引发的趋势的惯性效应会较弱。
3.人们对引发趋势的基本面因素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越高,则惯性效应越显著。在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模糊的时候,理性思维的作用趋弱,而感性思维或直觉的作用趋强。基本面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越高,理性思维对趋势动力加强机制的抑制作用越弱,人们对该基本面因素未来在该趋势上发展变化的想象空间越大,惯性效应因而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在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模糊的时候,人们之间更容易相互暗示和感染,或者说相互暗示和感染的效果更显著,因而趋势动力加强机制2的作用会加强。
二、主要趋势的逆转
基本面的变化通常是主要趋势反转的根本原因。而如前所述,由于人们对未来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判断能力,L0通常会对基本面做出提前反应,也就是说,在基本面发生实际逆转之前,对未来预期的逆转已经可能导致主要趋势提前发生逆转,比如市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通常会提前3至6个月。而由于机制1的作用,L1的逆转要滞后于L0,又由于机制2,3,4,5的共同作用,实际的主要趋势曲线L2的逆转要滞后于L1。一般说来,持续时间越长级别越大的行情中,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的作用越显著,由其导致的实际主要趋势曲线L2的逆转对L0和L1逆转的滞后越明显,表现在牛市和熊市末期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也表现在牛市和熊市末期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变化的麻木和迟钝反应,并由此导致牛市末期高位震荡和熊市末期反复筑底的复杂的技术形态。经历了四年大熊市之后,05年年中的时候基本面及其未来预期已经明显向好: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向好等等,但是市场却在底部盘整了半年多才于年底真正地展开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而到了07年的时候,很多基本面及其未来预期已经开始恶化:美国次贷危机06年便已经初露端倪、中国通胀开始抬头、货币政策趋紧、部分出口企业形势恶化,等等,但是市场仍然顶风而上,于10月份创出6124历史高点后才开始下行,而且在高位盘整了三个多月后才真正地进入主跌浪。
主要趋势逆转后,反向趋势开始形成然后逐步加强。反向趋势酝酿和形成的过程,一般是市场对基本面未来预期逐步逆转的过程,也是后四种机制产生的加强动力逐步消退然后逐步产生反向加强动力的过程。如图5-1所示。
机制1:基本面的变化导致人们对基本面的预期发生逆转,原先基本面惯性预期的衰退、消失以及反向预期的形成过程本身都会对股价产生与原趋势反向的拉力。如前所述,由于机制2,3,4,5的惯性推力,股价的反转要相对滞后。
机制2:由于趋势逆转,人们在原来趋势下认知上的相互暗示和情绪上的相互感染从削弱到消失然后在新的趋势下开始产生新趋势方向的相互暗示和感染。
机制3:随着趋势的逆转,原来趋势下形成的价格趋势定势从弱化、消失,然后在新的趋势下开始产生并逐步强化新的价格趋势定势。
机制4,5:随着趋势的逆转,赚(赔)钱效应逐渐弱化乃至消失,赔(赚)钱效应随着反向趋势的形成逐渐产生和强化。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资金从流入(出)股市逐渐变为流出(入)股市。
一方面,主要趋势的逆转导致机制2、3、4、5的加强动力逐步消退并进而形成反向加强动力,另一方面,机制2、3、4、5的消退和在逆转后趋势方向上的逐步加强的过程本身也会对股价形成推力,从而促进了反向趋势的形成,这二者之间如前所述,同样是一种正反馈。由于反向趋势的加强动力和惯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趋势的加强动力的消退,因此原趋势的加强动力或者说惯性越强,那么趋势逆转后反向趋势的加强动力及其惯性也就越强,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所说的“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我们可以用第三章所述的公众心理变动恒等式来解释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在主要趋势产生、加强和逆转过程中的作用。在主要趋势的演化过程中,该恒等式可表示为:
基本面预期(排除5种动力加强机制的影响)强化度+机制1强化度+机制2强化度+机制3强化度+机制4强化度+机制5强化度=价格变动幅度*m+价格变动速度*n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忽略掉价格变动速度这一项,也就是假设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任何变化随时都完全通过价格变动幅度得以消化。
我们以牛市为例。基本面的某些变化导致人们对基本面的预期改善,基本面预期强化度的提高导致恒等式左边提高,因此股价开始上升。随着基本面及其预期的不断改善,机制1开始产生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由此进一步推高了恒等式左边以及右边。随着股价的不断上升,机制2,3,4,5得以产生并且不断得到强化,所对应的强化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不断地提高了恒等式的左边,因此也就是不断地加强了股价上升趋势的动力,牛市由此不断发展演进。终于,基本面的某些变化导致L0开始往下走,但是由于机制1的作用,L1反应相对滞后,由于机制2,3,4,5的作用使得实际的股价走势曲线L2又滞后于L1。当股价在牛市末期处于高位的时候,支持股价的除了基本面预期因素外,还包括五种趋势动力加强机制所对应的恒等式左边的强化度。基本面预期的不断恶化逐渐削弱、消除了基本面惯性预期定势,这个过程中基本面预期强化度开始下降,但另一方面机制2,3,4,5强化度还在惯性上升,二者的冲突较量导致牛市末期股价的高位震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高位盘整中,机制2,3,4,5对应的趋势惯性加强动力逐渐损耗,在基本面预期强化度的向下拉动下,恒等式左边终于开始下降,由此股价开始下降。在股价下降过程中,机制2,3,4,5的强化度先是下降至0,然后进入负值,即形成反向的趋势动力加强机制,这个过程通过恒等式不断地导致股价下降,而股价的下降又不断地导致机制2,3,4,5强化度的下行。在正反馈中,逆转后的趋势在运行中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