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透视股市投机
4361000000010

第10章 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变动(3)

在众多的变化无穷的看多和看空因素中,价格变动幅度和价格变动速度这两个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因素,我们将该两个因素从看多和看空因素中单列出来,恒等式便可调整为以下形式:

∑看多因素强化度-∑看空因素强化度=价格变动幅度*m+价格变动速度*n

等式右边的m和n是两个系数,分别表示价格单位变动和价格单位变动速度对公众看多判断和增持倾向以及看空判断和减持倾向的影响程度,这两个系数在某个时点或阶段是相对稳定的,但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则是变化的,受行情发展阶段(比如牛熊市不同阶段)、市场中流行的理念(比如投资理念和投机理念)、前期系数变化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上升对应的价格变动及价格变动速度为正,价格下降对应的价格变动及价格变动速度为负。这样等式右边表示价格变动以及变动速度对公众看多判断和增持倾向以及看空判断和减持倾向的整体影响程度。

整个恒等式表示在公众心理具有绝对广度的假设条件下,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价格变动速度的变动始终能够正好抵消等式左边看多因素和看空因素对公众看多看空判断以及公众增持减持倾向的整体影响,市场心理始终处于均衡状态,我们称此恒等式为公众心理均衡恒等式。

该恒等式左边的看多因素和看空因素包括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各种相关因素,恒等式左边随着这些相关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左边的变动同时又通过恒等式引起右边的变动。现在我们假设恒等式左边发生一定的变动(比如增大)后开始保持固定,那么恒等式右边通过价格变动幅度和价格变动速度这两项的相应变动来实现同样的过程:刚开始价格变动幅度为0,因此完全通过价格变动速度来维持恒等式的平衡,价格变动速度因此较大。随着价格变动幅度的增大,价格变动速度逐渐减小,最终价格变动幅度达到相应的幅度,价格变动速度衰减为0。该过程的运行机制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不考虑价格变动过程中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变化的假设条件下,价格变动速度越大,未来用价格变动幅度换取价格变动速度的空间越大,也就是说股价进一步上升或者下降的空间和潜能越大,或者用更形象的语言表述为股价运动的动能越大,这是技术分析中为什么要持有强势股的理论依据。当然,该假设现实当中往往是不成立的,因为在股价变动过程中,实际上至少会伴随着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变化,而这会改变恒等式的左边,这意味着在实际中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是有限的。

实际上,市场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会长期持有某些股票而很少进行交易操作,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信奉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者。在股价严重偏离其合理价值之前,一般会坚定持有。2.对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日常变化无暇关心,或者受个人能力所限很少会对市场未来进行预期和判断,这部分市场参与者未必是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但可能出于某种朴素的理念或者偏好而实际上长期持有某些股票。3.前期深度被套者。由于深度被套,而又不忍割肉,因此炒股炒成股东,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总之,以上几种情况所对应的股票在股市中属于被“沉淀”的股票,这些股票的持有者其持有意愿几乎不受中短期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影响,表现在股票的需求曲线上则是需求曲线上最左边持有意愿相对于目前股价明显高而且比较稳定的那些股票。尽管这些股票的持有意愿中短期很少有变化,但是在市场的公众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假定这些股票的持有意愿随着公众心理的变化而同步变化,这样虽然并不符合实际,但是可以简化对问题的分析,而且并不影响对公众心理对市场影响的分析的结论。

§§§第三节个别心理差异对市场的影响

一、个别心理差异与市场交易

现实股市中具有绝对广度的公众心理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现实股市中的参与者的心理活动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的,这些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不同个体获取有关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是不同的。更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内部消息可能只是被少数人掌握或提前掌握,因此对市场中的利好和利空作出反应的时间不同。

2.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即使面对相同的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变化,同时接受相关的信息,大脑中进行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也是不同的。

3.不同个体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总体上可分为投资策略和投机策略,其中投机策略又可细分为若干具体的操作策略。这些不同的策略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参与市场经历。

4.由于建仓时间不同,在同一个时间面对同一个价格,不同的市场参与者盈亏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投机心态也会产生差别。比如即使对后势有着几乎同样的判断,一般说来盈利者比亏损者有着更加强烈的减持倾向。

5.投机市场中可能存在庄家操纵价格的行为。庄家在资金实力、获取信息和经验方面具有散户无可比拟的优势,往往会预测和利用散户的思维和判断进行反向操作。

由于个别心理差异的存在,每个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曲线并非发生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动,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变动以及相应的价格的变动则是所有个别心理变动所导致的所有个人需求的变动的综合的结果。也正是由于个别心理差异的存在,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发生了不同方向或者同方向不同比例的变动,因此导致了个人增持或者减持行为的发生,也因此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产生。股票市场中的交易本质上是市场中不同个体间心理差异所导致的需求变动的差异的外在表现,股市中不断发生的股票交易实质上是股市中不同的参与者的心理随着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变化而发生不同方向或者同方向不同程度变化的结果。某一时刻市场的交易量越大,反映了不同个体间需求变动情况的差异越大,也反映了此刻市场心理的分歧和差异越大。

二、不同类型的个别心理差异对市场的影响的分析

以下我们概括出股市中比较常见的个别心理差异类型,并对其对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将问题简化,我们在分析个别心理差异对市场价格和成交量影响的过程中,将忽略掉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作为技术面因素对技术面和心理面的影响。如果你想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影响,最好在读完第四章后再思考这个问题,便会更容易把握。

(一)个别需求曲线的陡然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运行中有时会发生个别需求曲线陡然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1.某些个体提前获得内部消息,如果是利好,则该个体的需求曲线会陡然上升,如果是利空则会陡然下降。2.市场的技术面的某种变化让某些技术派人士解读为买入或者卖出信号,例如技术图形的有效突破、股价上升(下跌)到止盈(止损)位等等。3.某机构投资者刚进入某个股票市场,因此开始快速建仓;某机构投资者由于合约到期,破产等原因决定快速清仓。因此其需求曲线会陡然下降。

首先考虑个别需求曲线陡然上升的情况,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该个体的可用资金上限为N,其个别需求曲线是水平的,从高度为0陡然平行上升至高度L,这种假设经常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

市场原来的需求曲线如图3-9所示,初始股价为P0。该个体个别需求曲线的上升,使得原来的市场需求曲线在高度L以上的部分未变,L以下的部分右移,如图3-10所示,此时股价为P1。由于该个体对股票的持有意愿高于初始价格P0,他会不断地买入股票,一直到他的资金用完或者市场价格达到L为止。由于其资金是有限的,他最终买入的股票数量也就是原来的需求曲线高度L以下的部分所右移的幅度。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价格的上升,股价开始高于P0点至P1点之间的需求的持有意愿,导致该部分需求开始卖出股票给该个体。

最终,市场完成了上述交易,股票价格上升,上升的幅度大致上取决于均衡价格附近的需求曲线切线的斜率。在该个体资金量相对于该股总市值非常小的情况下,个别需求曲线的陡然上升所导致的原市场需求曲线的右移幅度很有限,那么股价上升的幅度约等于均衡价格点附近需求需求曲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乘以该个体买入股票的数量。这意味着:1.在一定的幅度范围之内,该个体资金量越大,买入的股票越多,则成交量越大,股价上升的幅度越大。2.股票均衡价格点附近曲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对应同样的成交量股价上升的幅度越大。如前所述,市场需求曲线越往右,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越低,股价对成交量越不敏感。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大盘股虽然成交量很大,但是价格稳定性却很高,一般的资金量很难启动大盘股的行情。

同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分析个别需求曲线陡然下降的情况。结论是:某(些)个体需求曲线的陡然下降会使得市场成交量在原来的基础上陡然上升,价格下跌。同样,在原来均衡价格点附近曲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对应同样的新增成交量股价下跌幅度越大。

某个体需求曲线陡然上升到超过股价可能上升到的高度的情况下,其对股价的长期影响相当于股票的供给量一次性减少了该个体购买股票的数量对股价的影响;相反,某个体需求曲线陡然下降到低于股价可能下降到的高度的情况下,其对股价的长期影响相当于股票的供给量一次性增加了该个体卖出股票的数量对股价的影响。

(二)某种心理在市场中逐渐扩散对市场的影响。

有些市场心理可能先从市场参与者中的小范围产生,然后开始蔓延,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成为具有较大广度的公众心理。比如:1.一种投资理念或者投机理念。人们接触到一种理念,然后理解它,接受它,信奉它,这需要一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人们接触到一种理念的时间不同,即使时间相同,不同的个体完全接受该理念需要的过程和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理念在市场中的蔓延往往是个缓慢的过程。2.一种理论或者思维方式。越是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其传播和蔓延需要的过程和时间越长,而且最终达到的广度一般越小。3.一种判断或者预期。当由于某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人们对基本面或者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期发生调整同时也产生分歧的时候,通过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也通过相互交流和暗示,人们的判断和预期逐渐开始走向统一,这个过程是一个先分歧后统一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由先前的统一判断逐步转变到后来的统一判断的扩散过程。再比如当市场处于犹豫和彷徨状态的时候,市场明星人物的观点可能会给人们一种强烈的暗示,该观点的快速蔓延使得人们在判断和预期上走向坚定和统一的范围快速扩大。4.小道消息。通过正规渠道传播的消息一般被公众同时接收,基本不大需要蔓延过程。而小道消息则是通过非正规渠道传播的,其扩散和蔓延往往需要一个过程。5.市场情绪。市场情绪的变化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市场参与者的某种情绪(比如恐慌或者疯狂)同步地不断升级和下降,这属于公众心理的变化。另一种则是某种情绪或者情绪的变化(加强或者减弱)在市场中逐渐扩散和蔓延。由于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思维方式不同,理念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所以某种情绪或者情绪的变化可能从个别人开始,然后开始扩散,最后成为市场公众情绪。

以上几种情况虽然心理扩散的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某种心理在市场中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中,扩散的速度或者说受影响个体的数量的增加先是逐渐加快的,后期又会逐渐减慢。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某种心理的扩散的结果是最终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了该心理,而且该心理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持股意愿和需求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即各个体需求曲线都发生了相同比例的上移或者下移。这意味着该心理扩散成为市场公众心理后,市场需求曲线也会发生同等比例的上移或者下移,最终股价也发生同等比例的上涨或者下跌。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该过程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