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投中国:经典创投案例
4320200000004

第4章 尽苦心环保业,得玉璞古龙城(2)

维尔利依托核心技术,主要为客户提供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即通过工艺方案优化设计和整体统筹,提供渗滤液处理工程施工、设备集成和销售、现场系统集成、调试运行,以及后续运营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为客户的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提供高质量的一体化专业服务。

在维尔利承接的项目中大部分是属于像市政工程一样的大项目,但经常也遇到一些较小的项目,苦于公司人手不够没能力照顾小项目,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并不想放弃这些小项目,于是李月中和他的团队共同协商讨论最终设计出一个集装箱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样相当于把项目给标准化了,以一敌百,既提高了效率,又抓住了市场。

维尔利目前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

(1)工程承包模式:这是维尔利经常采用的方式,但其有利有弊。优点是占用流动资金较少(大约是合同金额的20%);缺点是这种模式下盈利不稳定,未来可预测性较差,一两个大单可能会改变一年的业绩。此外,在做工程过程当中,有技术泄密的可能性。

(2)集成化产品销售模式:维尔利的集成化产品主要是超滤、纳滤、反渗透三种集成设备。集成化产品的销售采用的是以销定产模式,买方多是渗滤液工程总承包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同商务资源丰富但技术欠缺的合作者共同获取订单,可以对自身工程承包形成有效的补充,对技术保密也有利;但缺点是集成设备仍属于专用设备,因此订单也不是很稳定。

(3)委托运营服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已经承建的项目与甲方签订未来数年的运营服务合同(“纯运营服务”),另一种是BOT模式。两种运营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BOT模式前期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运营模式突出的优点是稳定性强,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历史看,未来运营权是可交易的“稀缺资源”。当然BOT模式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很大,相比较而言,“纯运营服务”模式可能风险最小,对资本的消耗也最少。

合作与共赢

通过对渗滤液行业的全面调查和对行业内主要企业进行的现场调研和比较,中国风投认为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行业地位突出,拥有专利技术,管理团队较优秀且具国际化背景,“工程承包+集成化设备+委托运营(含BOT模式)”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是该领域相对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且进入条件合适。2007年10月~2008年9月新签订单约1.2亿元,成长确定性较高。

对维尔利而言,“单飞”的日子异常艰难,市场前景虽然广阔,可做科研、打市场,哪一样不要钱?然而,此时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引入中国风投这样的投资者可谓如虎添翼。

中国风投与维尔利的合作一拍即合。

“对于中国风投来说,投资的企业就是自己的伙伴,谁都愿意看着自己的伙伴逐渐发展壮大,所以中国风投希望的合作结果是双赢。”孙集平说。

在中国风投眼里,被投企业不是创投机构赢利的工具,而是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伙伴。为此,中国风投进入维尔利后,作为战略投资者,多方面对维尔利进行了增值服务。在企业规范性运作方面,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中国风投借助自己独特的背景,不仅介绍中国风投之前投资的企业东江环保与维尔利合作,还在取得政府支持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帮助维尔利与当地政府协调争取土地。

除了维尔利有优秀的团队,成熟的技术之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所代表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中国风投一直所追求的,因为投身环保事业是造福社会的大事。

资本本是逐利的,有利润的地方就有资本的身影。但是作为一家优秀的创投机构,中国风投并不仅仅单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它一直秉承着“支持创新者创业”的理念,中国风投将资本注入了更多的意义,它变身为一种媒介,把资本与企业联系起来,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打造和谐共赢的光辉。经过维尔利的用心经营和中国风投的竭力协助,维尔利的利润实现了迅速的增长。

从2008年投资时与2011年上市前维尔利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可以看出公司成长性符合2008年投资前的预期。据2011年维尔利公司招股说明书,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1~6月,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态势,2008年度和2009年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42.58%和126.02%,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62.99%和128.74%,2010年1月~6月营业收入占2009年营业收入的81.88%,成长性突出。

2011年对维尔利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3月16日维尔利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得募集资金7.78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24亿元。

此期间,中国风投对于中介机构的筛选、确定和协调,甚至人力资源的举荐支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今,维尔利上市已整整一年,公司借创投之力在创业板上扶摇直上。可以说,维尔利是中国风投臂弯下成长起来的青苗,而这只有力的臂膀继续庇佑着一个又一个的优质“种子”,待破土而出笑傲苍穹,中国风投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周而复始,经久不息。

上市后的维尔利如鱼得水,借助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资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继续专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积极实施企业的快速扩张,基本实现了公司在业务规模、人员规模、新业务等方面的既定目标。

财报显示全年整体经营情况良好。2011年,公司新获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项目订单4.6亿元,较2010年实现了翻番的增长。2011年公司的员工规模也由2010年年末的130人扩张至2011年年末的205人,也几乎实现了翻番增长。

另外,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的新业务拓展工作推进情况良好。有机垃圾处理业务的人员、技术储备基本完成,潜在客户和项目持续跟踪,有望2012年参与具体项目的投标工作;土壤修复业务的技术在不断试验摸索、人员不断补充,有望尽快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污泥处理业务的相关技术已启动相关试验,潜在客户和项目已开始搜寻。

各尽其才,相得益彰

术业有专攻。维尔利的海归团队在技术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资本运作和公司治理却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中国风投与维尔利的团队取各家之所长,打造渗滤液处理的龙头企业,可谓水到渠成。

维尔利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2008年对于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来说是冬天,但对于专注渗滤液处理等环保市场的维尔利来说却是春天,借着国家重视环保的东风,中国风投资本的介入,生机勃发;所谓地利,维尔利经过苦心经营,已经在渗滤液处理行业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人和是,经过2007年的动荡和整合,中国风投的协调治理,维尔利内部更和谐,获得的外部支持更多,客户也更满意。

现在中国的渗滤液处理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充满挑战,与传统生化法相比,维尔利的“MBR+纳滤”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出水水质,但浓缩液通常会回灌至垃圾填埋厂,导致COD和盐度的富集,上市后维尔利又成功研制解决了浓缩液的问题,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工艺路径仍需优化,所以维尔利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管鲍之交,历久弥新,我们也希望看到维尔利与中国风投携手共进,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背景

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发起,民建会员企业家参股的以风险投资为主业的有限责任公司。

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提案,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民建中央自身更是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并决定组建由民建会员企业家参股、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从事风险投资的专业性公司。

2000年4月,经国家工商局批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该案例投资的成功,是完全符合创业投资规律要求的投资行为及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是作为创业型的企业,一个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成功,需要具备五个方面能力:科技创新的能力,即不但仅仅有科技创新的成果,更要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还要逐步形成内生的创新机制;商务模式先进及扩张的能力,即任何一项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科技都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适当的时机、最适合的价格推向市场,这必须借助于商业模式的先进及其扩张的能力;公司治理构建及执行能力,即公司治理作为组织制度是科技创新价值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推进的保障。我们观察到多少科技企业创业失败,并不是由于它的技术不好,又不是由于没有市场,主要是没有公司治理能力,往往在巨大市场面前,无法执行到位;社会资本运用的能力,即当如今资金满地的背景下,创业者善于将社会各类资金资本化运用好,是其创业成功动力燃料,有的甚至要多次融资,才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获得政府支持的能力,即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策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起到直接以及溢出的推动作用,环保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更是全球各国政府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显然,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了这五项能力。

其二是创业投资不同于证券投资,面对的创业过程的巨大风险,需要创业的管理团队能够去规避各类不确定性。为此,风险投资有一项铁律,即投资时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类似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水平肯定不在少数,关键是人,他们能够为了创业,逐步完善上述五项能力。这就是投资者的福分。不过选择到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的创业者,则是投资者的经验以及眼光决定。

祝贺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成功,也期望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到更好的项目,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更好互动,赢得更好的发展。

张陆洋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