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火车,穿过英国乡村广袤迷人的青草地,一路向北而去。沿途丘陵起伏,满眼是清爽不断的深深浅浅的明绿,简·奥斯丁笔下十九世纪英国乡村清新柔美的景致,依稀仿佛在眼前展开。
位于英格兰北端约克郡内的约客市(York),是一个古雅精致的小城。公元71年,罗马人首次在此地建起一座城池,作为军队作战总部及王宫所在地。211年,罗马国王SeptimiusSeverus在约克去世。311年,康斯但丁一世的父亲也在此地仙逝,就在约克城中,康斯但丁一世获军队全力拥戴力挺成为新一任罗马国王,他是唯一一位在罗马城之外宣誓就职的罗马大帝。约克城中有一圈高达六米、宽逾两米的古城墙,便奠基于罗马统治时期,并最终完成于中世纪。有护城河环绕其外的古城墙厚实敦厚,隔一段距离便筑以严垒高塔;入口处设有桥头堡作守望防御之用。八百多年之后,只有一段约2英里半的古城墙与沃姆街桥头堡存留至今,供时人绕城环游凭吊。
去的那日时断时续下着蒙蒙细雨,暗冷的空气里隐着丝丝的寒意,全无夏天的热辣,反而是十足江南绵绵春雨的韵致。经伦德尔桥,越过穿城而去的乌斯河,山岳般巍峨磅礴的的灰色约克大教堂逐渐在眼前延伸展现。教堂顶部无数尖塔高耸凝立直刺青天。纵深达160米的哥特式约克教堂,始建于13世纪,前后经过250年的岁月迁延,直至1472年才彻底完工。教堂东翼顶端一侧镶嵌着一圈秀美绝伦的玫瑰花窗,清明的光线穿过无数镶拼而起的都铎玻璃,万千变幻不定,令人仰视赞美,心生无限慨叹。
走出教堂一路往下,穿过一条中世纪风格的卵石街道,辗转前往Sambles街。源起于中世纪晚期的Sambles,原是一处肉铺街,木制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层比一层凸出,方便檐下挂肉。如今的Sambles老街,早已脱却旧日的血腥喧嚷,繁忙杂沓。狭窄细长砖石砌就的中世纪小街舒适平和,街道两侧是老旧朴素的砖瓦房屋,童装店、面包店、餐馆、书店等各式袖珍小铺沿街一排列开。寻觅古迹的游人在此来回徜徉漫步,有些则悠闲地倚墙站立,静静享受着那一刻拂过的清风与空气中蕴藉流淌着的千百年岁月时光。淡淡的阳光将狭窄的街道一分为二,只是今天阳光下行走的人群早已不是旧日的那群,唯有现刻现实才是真实不虚的存在。
循着古迹,继续沿城中小路漫游。站在城墙上,视线越过重重屋脊,远远总能望见那座北欧最大的教堂约克大教堂巍然的高塔和尖顶。天气时阴时晴,细雨倏然转急,很快透湿身上的衣衫。跑下无遮无挡的城墙,躲到下面的城洞里。急风带起阵阵雨丝飘洒在脸上,迷蒙了双眼,心中有一丝凄惶。阵雨过后,阳光瞬间又透过枝桠照射在地上,翠绿的枝叶上依有水珠不时滑落。再次爬上城墙一路往前行走,间或俯视内城中静腻的屋宇和青青的绿草地。有孩子在后院散漫地荡起秋千,母亲在游戏场地旁边晾晒着衣服。孩子稚嫩的脸天真执拗,努力引荡着秋千。这一场景,非常奇怪的居然牵扯起心中久深的记忆。虽然是完全的异国他乡,一切却似曾相识,恍若旧梦的童年时光,依稀仿佛,几将异地当故乡。
途中,经过城中于1313年建成的克里福德塔。这座石塔,承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之命而建,用以取代在1190年屠杀犹太人事件中被焚毁的那座木塔。1068年,被称为征服者威廉的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下令建造起第一座克里福德塔。这座木制的堡垒建成后几乎马上就被焚毁。之后,诺曼底人为了对付来自于英国本土的反叛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又于1070年建起第二座木塔楼。1190年,约克城中的犹太人遭到暴徒袭击,不得不躲入塔中躲避。城中的市民和几位当地的火枪手,对塔楼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猛烈进攻。塔中的150名犹太人,包括男人、妇女和孩子,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落入暴徒手中。他们点燃了木塔,与之共焚。剩下的幸存者,最后也都死于暴乱者的手中。如此的强韧和决绝让人敬佩,也令人神伤。真希望往事可成永远的过去,不再复返。
出得塔来,看见一行行的鸭子排着对,从河岸边摇摇摆摆踱到塔前的大路上就地卧下休息,对旁边来来去去的游客不理不睬,一味享受着夏日里温暖的阳光,自由自在。这种全然安心地与人类平等相处的姿态让人感动,或许有一天,天地万物都能真正和谐并存,共生共荣。
(原刊于三联书店《竞争力》杂志2008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