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菊花清
4256800000031

第31章 记忆中的风景

……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意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丰乐亭记》六一居士欧阳修

在一家与森林公园相邻的植物园花店后院内,见到那株小小的北美柔枝松“别样蓝”。枝干底部紧系在一根纤细笔直的灰色日本竹上,一支旁斜而出的青绿松枝,沐浴在温哥华清明的夏日阳光下,有日本盆栽自然恬淡的意趣。带回后安置在书房内那架沉着内敛的十八世纪英国书橱旁,配上现代手拉灰白色粗陶花盆,相契相和。

书房一角,摆放着一把自当地古玩店淘得的法国玫瑰木扶手靠背椅。椅子制作于十八世纪末期,雕工秀美,椅面所张布料是黯淡老旧的古瓷蓝,上面编织着交错不息精致文雅的花纹。当初选择这把椅子,心中惦念的是多年前所见的放置在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位于克姆史考特庄园小客厅里,那几张同样可随处移动的带轮蓝色布料沙发。椅子上的布料图案借鉴于欧洲中世纪作品风格,却更为简单优雅,单纯而自然,与房间中蓝色花纹的壁炉门,以及壁炉边小几上的中国古瓷蓝花瓶相呼应。莫里斯乃十九世纪英国着名艺术家、作家、装饰艺术图案设计师、手工艺术工匠、社会活动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手中藏有一本出版于1882年伦敦的第一版深橄榄绿毛边硬布面《关于艺术的讲座》一书,内中收录着一篇出自莫里斯的文章,〈次要艺术〉,“人生自多曲折,但也赋予每个人一些可眷恋的时光与季节,身边环绕着一些简单而美丽的物件,可令我们心中安宁。”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一文中,他郑重言道“家中只可放置你以为有用或美丽的物件”。日日得与美丽的物件相伴,人生之旅方不致太过寂寞吧。

1834年,莫里斯出生于伦敦城一个殷实富裕的中产之家。他的父亲是伦敦一家证劵行的合伙人,投资眼光精准果断。莫里斯六岁时,家境愈发见好。父亲带领全家举迁至伦敦城外的瓦森斯陶小山村,住在一幢乔治式大宅中。莫里斯童年时最喜独自漫游于村庄边上的埃平森林,听鸟儿在高高的枝头响亮地歌唱,脚下树叶沙沙窸窣的声响,静静地观赏林间游走变幻的光影,这里是他儿时的天堂。莫里斯十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决定搬离大屋,迁居一所相对朴素简单的中等屋宇。

1852年,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Exeter学院。进入大学刚几日,他便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挚友与工作伙伴EdwardBurnJones。在Bodleian图书馆内,他们一起仔细研究馆内收藏的众多中世纪插图手稿,赞叹这些手制书稿的端严精美。在校期间,受到当时英国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哲学家及作家JohnRuskin的影响,他们接触到以着名诗人兼画家DanteGabrielRossetti为代表人物的英国前拉菲尔画派的作品,深受冲击。1855年,莫里斯与Edmond毅然离开学校,放弃未来平静简单的牧师生涯。莫里斯意欲成为一名建筑师,Edward则选择绘画,全力追求生活化的艺术成为他们新的宗教救赎。第二年,莫里斯结识Rossetti,并加入前拉斐尔兄弟会。Rossetti建议他放弃建筑师学徒生活,转攻绘画。受其鼓励,莫里斯执笔绘下平生唯一的一张油画“LaBelleIseult”,画中人便是Rossetti的一位御用模特JaneBurden。在画布背面Morris如此写道:“我无法捕捉你的美韵,但我爱你。”。深深遗憾自己的画作不能达到心目中的境界,莫里斯决定放弃绘画,从此将自己的精力投注于写作与应用艺术。

莫里斯以为自然之美妙实乃上帝之工,而人类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则是近乎天公造化般的至上创作,可供现世工艺艺术家们追寻奉行。他无法忍受工业革命后机械生产所带来的大量划一了无生命力的刻板产品,相信只有艺术家与手工艺人联手制作出的手工作品方具自然生命鲜活的意趣。

1959年,虽遭到家族的强力反对,莫里斯依然坚持与Jane结婚。在青翠静腻的肯特郡乡间,他邀请新晋建筑师PhilipWebb为自己与新娘建造一幢当时鲜见的以红砖建成的“具有中世纪精神”的新家“红屋”,并亲自担任室内装潢设计。“红屋”墙上壁毯均乃莫里斯自己设计,由模特、艺术家兼诗人LizzieSiddal与Jane一起刺绣完成。好友Rossetti帮助莫里斯在家具上绘画,BurneJones负责墙上壁画与彩绘玻璃设计。

莫里斯关注红屋每一个微小的建筑装饰细节,全力实践将美感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理念。1861年,莫里斯与众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成立“Morris,Marshall,Faulkner&Co”,专门制作可以体现前拉斐尔画派美学精神的家俱与布料,就此开启”一个西方艺术的新纪元”。1874年,莫里斯买下Rossetti以及FordMaddoxBrown手中的股份,将公司易名为“Morris&Co”,自己为公司主要股东,同时担任设计总监直至生命终结。

莫里斯夫妇在宛如天堂般优美宁静的红屋居住五年后,由于身体原因,莫里斯不得不搬回伦敦自己的工作室内居住。1869年,他与Rossetti共同租下牛津附近泰晤士河边的一幢维多利亚式迷人的乡村老屋克姆史考特庄园。1890年,莫里斯在庄园工作室内成立自己的私人出版社“克姆史考特出版社”。他负责设计书籍版面及字体图案,BurneJones绘制书中插画,书籍按照中世纪传统手法,采用高品质手工制作纸张,以羊皮装订。克姆史考特出版社前后共出版53本着作,其中最着名的书籍是英国诗人“乔赛作品集”。书内仿造15世纪意大利哥特式字体,配以枝叶形装饰图案,加上BurneJones的木刻绘画,美轮美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的书籍作品之一。莫里斯的初衷旨在提高大众群体的生活品质,只是如此昂贵典雅之作,唯有富贵者方可承担。1898年,莫里斯去世两年后,出版社结业。自莫里斯之后,“私人小型出版社运动”在整个欧洲以及北美地区蓬勃兴起。

宛如天使般纤柔美丽的LizzieSiddal于1860年嫁给艺术界才子Rossetti。身为模特、诗人兼艺术家的Lizzie,敏感多思,苍白羸弱,1862年因过量服食鸦片町去世。之后,Rossetti与Jane的关系愈发亲密无间,逐渐成为莫里斯家庭生活中如影相随的一份子。莫里斯对Jane的爱从未曾磨灭,只是关起门来,一家两个男主人一个女主人的日子,总也是太挤了。1872年,莫里斯选择逃避,去冰岛采风写作,翻译古老的冰岛传说。

Jane出生于英国一个身份低微寒卑的马夫家中。从未曾受过正规教育的Jane,聪颖要强,刻苦好学,最终自学掌握法语与意大利语,并学会弹奏钢琴。她肤色略深,颀长苗条,绰约绝伦,“似祈祷书上的人物走入凡间……宛如美艳幽魂般地令人震惊与仰慕……”曾亲见Jane之美姿的美国作家HenryJames生动描述道。如此深得上天眷顾厚待的绝色女子,心中大概也是孤单寂寞的吧。从未见其稍展欢颜,无论是作为画中人,或者在所拍的私人相片里,永远只有独对自己的低回徘徊,惆怅寂寥。花开花落,仅此而已。如今留存于世间只有前拉斐特兄弟会的艺术家们以她为谬斯所绘的多幅油画素描与仅存的几张黑白相片。1874年,Rossetti离去,莫里斯终于重回自己的家中,直至生命终结。之后,Jane买下克姆史考特庄园。1914年,Jane离世。

莫里斯与Jane育有两个女儿Janny与Mary。Janny后得癫痫,小女儿Mary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手工艺师及社会活动家,也是父亲莫里斯毕生着作的编辑。在克姆史考特庄园莫里斯与Jane的卧室里,安放着一顶十七世纪早期的橡木雕花老床,床边中世纪装饰风格的帷幔、床架顶篷四周的短帷幔均由Mary设计制作而成。床上花纹典雅优美的丝质床罩也是由Mary设计,母亲Jane亲手细细绣成。Mary在短帷幔上采用中世纪古老字体亲自绣上莫里斯的一首小诗《克姆史考特卧床》:“……但是亲切可爱的/是此地这幢老屋/我的心是温暖的/在肆虐的冬季。/休息再休息,/想象着最好的/春夏之交,/所有的鸟儿在歌唱/在城镇的树枝上,/你躺在我的怀里/几乎动也不动,/唯恐大地与爱情/逐渐消隐……”。

多年前在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翻书,恰好读到在《朱光潜美学文选》中所收的一篇题为“慢慢走,欣赏呵”的文章,心中砰然一动。从小就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可与大人们齐肩,随人一起看世界。匆匆忙忙急急往前赶,刻意追寻的是前方远景。突然明了原来可以慢慢地静静欣赏一路走来的风景,旅行如斯,人生也复如斯。清晨宛转的鸟语,玫瑰花上一颗盈盈的露珠,净绿春风中缈缈的雨丝,婴儿纯真灿烂的笑靥,几句音符,旧书上的一段话,一片一片拾掇起来,便可绘成人生记忆中一段段可珍贵的美丽风景。

(已剪辑成“记忆中的风景”与“古瓷蓝”。“古瓷蓝”发表于三联书店《竞争力》杂志2010年9月期)